(4)加强物流安全管理。加快构建疫情背景下的物流业监管体系,强化全链条、全覆盖管理,建立健全常态化应急防控机制,贯彻“人员、物品、环境”三位一体防控策略,夯实关联职能部门政府职责。加快完善物流企业安全防范体系,严格执行危险品存储运输作业安全规范标准,加强危险品运输安全监控。

  (四)现代金融

  围绕优化完善金融体系,强化区域协同支撑,增强服务实体力度、丰富金融供给、强化业务模式创新等推进金融现代化进程,将廊坊打造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金融服务中心。

  1、着力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积极招引各类银行入驻,鼓励优质保险、证券、基金、信托、创投公司设立分支机构。鼓励金融产品、业务和服务创新,加快完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2、着力推进金融支持区域协同

  积极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全力做好服务协同、借势机场、联动雄安文章,加快推进北三县、临空经济区、中心城市、南三县四大板块强势崛起,鼓励金融机构全方位对接“四大板块”的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方案,聚焦交通互联互通、生态共建共享、高端高新产业等项目,加快金融业务方向调整,强化金融支持区域协同的信贷支持,确保信贷资金平稳投放。

  3、着力推进金融支持实业发展

  围绕“1 5”市域主导产业、“7 6”县域特色产业,加快构建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着力支持重点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引导金融业加快调整实业投放方向,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充分调动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力度,筑牢金融服务本地经济发展的基石。

  4、着力推进金融业务模式创新

  加快推动银行业转型发展,催化商业银行数字化进程,鼓励金融机构加快拓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等特色业务领域,大力开展投贷联动、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和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业务,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创新信贷投放推进机制,构建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互补充的信贷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在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和质押融资,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等政策。健全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

  二、培育壮大两大创新动能型产业

  (一)信息服务

  以数字赋能为驱动,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构建“创新引领、惠民为民、绿色低碳、安全有序、合作共赢”的现代信息服务体系,将廊坊打造成为“京津冀数智服务新能极”。

  1、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5g网络规模部署和商业应用,探索6g需求愿景,统筹考虑未来城市管理和服务相关领域的网络需求,提升各类功能区域的网络带宽和信号强度,加快基于ipv6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部署和应用,提升网络连接能力,实现室内覆盖系统协同发展,满足物联网规模应用。以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安次区等为重点区域,依托润泽国际信息港、中国联通(华北)云基地、华为廊坊云数据中心等大型数据中心,创新云计算服务,提升数据中心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

  2、加快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抢占前沿信息技术制高点,重点在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服务、工业互联网服务三大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依托润泽国际信息港、中国联通华北基地、华为云计算基地、京东华北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等企业载体,充分整合数据计算、存储、处理和网络传输等虚拟资源,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和行业知名度的第三方大数据云服务商。加强与中科院遥感地球所合作,依托中科空间信息(廊坊)研究院,构建“空间信息技术 空间地理数据信息 行业应用服务”一体化产业链条,培育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等特色产业集群,支持企业参与国家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群联动发展,形成协作配套、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品牌。

  3、鼓励产业技术融合升级

  加大信息技术服务在工业产品设计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制造装备数控化等领域的应用,推进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共性技术平台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造、轻工制造等领域相关企业积极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生产线改造升级、生产工艺改进、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

  4、加快拓展信息服务场景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市政、医疗、交通、电力、家具、安防、农业、商业、社保、教育、旅游等领域形成具体融合应用,着力推进现代物流、数字出版、影视制作、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服务外包等服务业领域信息化水平,加快培育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

  大力拓宽“互联网 x”服务,加快推进“互联网 教育”、“互联网 旅游”、“互联网 医疗”、“互联网 交通”、“互联网 物流”、“互联网 金融”、“互联网 电力”、“互联网 公共服务”等新业态服务。

  大力培育“人工智能 x”服务,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促进人工智能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向各领域融合,形成全新多元的“人工智能 x”服务业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9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