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产业发展集聚区。以东宁镇、三岔口镇为中心,依托东宁经济开发区,深化跨境连锁加工模式,做强加工贸易、现代物流、国际金融,打造境内外资源互补、园区互动、产业联动的进出口加工基地和跨国投资服务平台。形成进出口加工与生产性服务产业集聚核心区。

  二、三区

  进出口加工功能区。以绥芬河口岸、东宁口岸为依托,以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互市贸易区、东宁—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绥芬河-东宁临空经济区等为主要承载空间,加快引进俄罗斯资源、日韩及欧洲特色产品,错位发展特色加工、跨境电商、现代物流等业态,打造混合型的多业态中俄边境经济高地。

  特色农业功能区。主要在阜宁镇、东宁镇、绥阳镇、三岔口镇绥芬河水域沿岸区域,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重点发展木耳、葡萄、坚果、有机水稻、北药等特色农业种植,延伸产业链,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旅游产业功能区。提升边境游、跨境游、红色游、生态游、文化游及自驾游发展水平,不断吸引互联网旅游、医养旅游、运动旅游等旅游 新兴业态入驻,高层次建设,形成边境文化展示区。

  三、两带

  绥芬河至绥阳经济带。依托g10绥芬河—满洲里高速、哈牡绥客专等东西向综合交通轴线,以绥芬河中心城区、阜宁镇、绥阳镇及航空、铁路、公路口岸为重要节点,全力打造贯穿牡丹江区域对外开放的经济主动脉。强化经济带内联哈牡绥东产业带和哈长城市群、外接俄罗斯功能,充分发挥区位、特色要素集聚等优势,重点发展国际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旅游会展、跨境电商、特色加工、制造等产业。

  绥芬河至东宁口岸经济带。以g331国道、规划中的东宁—珲春铁路等交通轴线为支撑,以阜宁镇、东宁镇、三岔口镇等为重要节点,着力打造内联黑吉两省、外接俄罗斯远东自由港的经济带。充分发挥区域内发展空间较大、资源较为富集、境内外园区配套完善等优势,重点发展国际商贸、跨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养老康体、特色加工、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产业。

  图3-1 空间布局规划示意图

  第二节 探索推进“多规合一”改革

  一、试验区土地现状

  试验区全域面积1284平方公里,林地占70%以上,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绥芬河市区(含原阜宁镇)、东宁市区(含原三岔口镇)、绥阳镇。从城市总体规划角度,至2035年,按照试验区50万人口,边缘地区、山地城市人均建设用地不大于150平方米进行建设用地预测,共需要城市建设用地7500公顷。绥芬河市现有城市建设用地1431.4公顷,规划城市建设用地3435公顷,东宁市(含绥阳镇)现有城市建设用地2195.41公顷,规划城市建设用地4028.45公顷。至2030年,总计规划城市建设用地7463.45公顷,可用剩余建设用地3836.64公顷。2030年规划建设用地与2035年预测用地规模基本一致,可以满足试验区发展用地需求。

  二、三区三线划定

  根据《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中对绥芬河市、东宁市的发展定位,开展全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础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网格化适宜性评价,科学测算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比例,树立山、水、林、田、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严格划定生态环保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以“三区三线”为基础,绘制出科学规范的空间规划底图。以空间规划底图为基础,系统整合各类空间性规划核心内容,统一市域基础设施、城镇体系、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空间开发利用布局,明确各类空间差异化管控措施,制定试验区空间规划。推进各类空间规划基础数据进行统一坐标转换,整合各类用地划分标准以形成统一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搭建基础数据、目标指标、空间坐标、技术规范统一衔接共享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推进各类投资项目和涉及军事设施建设项目空间管控部门并联审批核准。

  专栏2 空间规划重点任务

  编制空间规划 编制绥东试验区空间规划,以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引领,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壁垒”,将社会经济发展、城乡、国土、环保、林业、交通、农牧、水利8类规划合一,对接绥东两地空间规划,合理划定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通过“三区三线”的划定,立足十八年的规划期,统筹布局城镇建设等空间要素,形成融发展与保护、开发与管控为一体的“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建立建设用地储备库 结合空间规划、市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具有土地类型、分布、面积、地类、权属等状况的可利用地纳入试验区建设用地储备库,建立比较完整的信息数据和图件,提供准确信息,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一是位置清楚,按照可利用土地的潜力类型,将具体位置落实到土地二调成果图上,并标准四邻边界;二是面积清楚,按照确定的用地范围,计算面积。三是权属清楚,查清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四是地类清楚,通过潜力调查,按土地调查二级分类认定地类现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64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