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8日在贵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长 马宁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我们在中共贵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坚持“四主四市”工作思路,围绕“八个强”全力推进“强省会”,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21.17亿元、增长2.0%,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0%、3.7%和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8%。“主抓手”抓得更加坚决,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达24.4%、提升0.38个百分点,贵阳贵安经济总量超过5000亿元、迈上新台阶。“主攻点”攻得更加主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高于经济增速,近十年来首次扩大到2个百分点以上。“主路径”走得更加深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4%、48%。

  回顾2022年,全市经济走势一波三折,特别是面对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遭受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债务约束等因素影响和冲击,我们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市上下面对困难一起挑、迎着风险一起扛、顶着压力一起闯,千方百计破解多重约束、解决多难问题,有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一季度,经济恢复水平好于全国,顺利实现“开门稳”。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我们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从5月份开始经济运行稳步向好,上半年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三季度,突发规模性疫情,9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按下“暂停键”,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四季度,及时出台复工复产复市一系列支持措施,迅速止住下滑趋势,工业和投资总体平稳,经济恢复好转势头明显。全年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337.48亿元、增长28.8%,完成留抵退税142.81亿元,市场主体净增10.3万户、总量突破100万户。全市经济承压前行、稳中提质,基本面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一)坚定不移强工业,工业持续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七大重点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4.3%,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2.5%。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新能源汽车产业、磷化工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9.6%。“风口”产业加速领跑,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增速达166.5%。加快产业项目聚集。预计引进优强企业531家,新增产业到位资金1631亿元、工业到位资金占比达56%。央企招商经验在全省推广,与省属国企合作全面加强。中电光谷、中车株洲、稀美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长江汽车获批纯电动货车整车生产资质。开磷40万吨湿法净化磷酸、比亚迪15gwh动力电池、中航发高温合金涡轮叶片生产基地等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正威精密导体、中伟20万吨磷酸铁、航盛3万吨电解液等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工业投资增速达50.04%,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4.5%、提升8.9个百分点。加快产业园区建设。“1 5 8”园区主特产业全部明确,园区社会事务全部剥离。收储工业用地2.39万亩,标准厂房开工、建成分别超过1000万平方米、700万平方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这一年,我们坚持不懈调结构、主动出击抓“风口”、快马加鞭上项目,工业成为稳住经济大盘的坚实支撑!

  (二)坚定不移强城镇,城市品质加速提升。统筹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打造生态、产业、韧性、海绵、智慧城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翠微巷、文昌阁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完善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环城快铁全线开通运营,外环高速和轨道交通3号线、s1线、t2线加快建设,打通“断头路”22条。新增供水能力2668万立方米/年,花南花中输水工程建成通水,有效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扎实推进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围绕“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新建“15分钟生活圈”67个。新增公共停车位2.78万个,改造农贸市场54个。新开工棚户区改造6万户、建成1.79万户,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万户、背街小巷改造500条。改造地下管网1603公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全面打响垃圾分类、交通治堵、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三场战役”,建成生活垃圾干湿分类“五个环节”体系,实现六城区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百城拥堵指数退出全国前15位。这一年,我们优布局、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省会城市承载力、影响力、带动力持续增强!

  (三)坚定不移强“三农”,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探索形成“三农”工作系列打法,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提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持续巩固脱贫成果。“3 1”保障持续提升,产业就业帮扶全面覆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有力,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68万元、增长15.9%,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脱贫家庭占比降至3.55%,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抓牢稳粮、保供、优种、活市、联工“五个关键”,粮食喜获丰收、产量达40.05万吨,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4%,新型经营主体经营面提高至40%,农产品保供能力持续提升,预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椒艳618”朝天椒荣获国际辣博会“十大新优品种”称号,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实现零突破。大力推进农村“五治”。完成宜居农房改造1万户,100人以上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7.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45%,完成18处黑臭水体治理,农村垃圾外运减量56.9%,完成农村改厕7.9万户,无厕户、旱厕户基本清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这一年,我们苦练“三农”基本功、深耕“三农”责任田,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576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