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浙江运达风电项目签约落地,建成鱼塘乡风电场,风能发电量达1.8亿千瓦时以上。加快推动龙和能源等项目投产运营。做优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抢抓“电动贵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引进新能源汽车知名品牌企业、战略投资者,盘活存量资产、企业。培优育强大数据产业。提质改造大数据产业园,新培育大数据企业20家,培育亿级平台经济企业2家以上,完成软件和技术服务收入6亿元以上。实施蛋链大数据平台、建筑产业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平台等项目,打造示范应用场景5个,培育建设省级融合示范项目10个以上。

  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坚持规划引领。聚焦新型功能材料(现代化工)产业定位,合理划定开发区(园区)边界和用地规模,完成化工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绿色智慧园区。积极培育绿色低碳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工业余热余压、废水废气、废旧资源等综合利用项目,推动废旧机油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剥离园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让开发区“甩掉包袱、轻装上阵”,真正把主责主业聚焦到产业发展、开放创新、双招双引、服务企业上来,提升开发区运营管理能力。深化“管委会 运营公司”模式改革,加快推进运营公司实体化运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化工园区智慧园区、消防综合应急救援中心、燃气供应及配套设施、危化品运输车辆停车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等项目,加快推动化工园区认定和评级。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探索建立开发区低效企业退出机制,最大限度为优质项目和企业腾挪空间,提高亩均产值效益。强化要素保障。土地指标、用电、用能、资金、人才等要素重点保障开发区项目建设。

  第二,坚持城乡融合,在建设生态城镇上攻坚突破。用好省、市支持政策,以“强中心城区”行动为契机,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率提升到50%以上。

  深入推进“强中心城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守信中路工程,推动与碧江区联动发展,加快武陵山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开工建设g242谢桥至老山口段公路改扩建工程,推动万山经济开发区、茶店开天片区、谢桥新区联动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加大招引知名品牌入驻九宜城·方圆荟等商贸综合体,丰富中高端消费业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稳妥处置房企风险和问题楼盘,完成剩余“保交楼”725套。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研究出台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引进一批优质建筑企业总部入驻,打造铜仁市建筑产业总部经济。研究出台支持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万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分支机构2家以上,稳步推进贵阳银行铜仁分行等金融机构搬迁,打造铜仁金融中心。引进一批税务师、会计师、律师等事务所落户,探索打造财税专业服务业集聚区。引导和鼓励房地产企业通过降租、甚至免租等方式,加快商业商务用房去化,招引一批中高端商贸企业和轻工业、微型企业入驻,快速聚拢人气、商气、财气。2024年,城镇常住人口达11.3万人以上。

  全力创建文明城市。围绕创建文明城市目标,持续开展“四整治”“四提升”,引导广大市民自觉践行文明,将文明城市创建融入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在行为习惯中,真正让文明在万山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尚、一种氛围。开展城中村改造行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点攻坚改造城区内脏乱差的城市危房,加快谢桥新区田坝、唐家寨等征拆迁。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行动。整合周边用地、房屋资源,连片整体改造,推动片区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实现共建共享,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个2448户。开展宜居城市改造行动。统筹各类资金资源,加快推进丹都公园建设。依法拆违控违,建设一批小微公园、城市绿道,城区新增公园绿地2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46.84%。开展基础设施改造行动。实施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改造城市地下管网15公里,启动九宜城大沟片区雨污分流治理工程、彩虹海片区雨污分流治理工程等海绵城市项目。建成桂花大道人行天桥,打通雅信路。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推动“龙生安置区 微企园安置区 廖家安置区 龙生统建房”组团联动发展,实施一批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公共服务、生活品质提升项目,引进一批资源精深加工、绿色食品、电子信息、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更好融入城市生活。推动建设特色小寨。加快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建设宜居农房项目1个,探索实施农村住房“代建”试点,建设“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10个。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争取创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力争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第三,聚焦乡村振兴,在发展生态农业上攻坚突破。抓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三件大事”,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聚焦“两强两富”目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建成“强村富民工坊”20个,实现30%以上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45万元以上或集体经济收益达25万元以上,人均收入万元以下脱贫人口稳定实现动态清零。强化动态监测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持续完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巩固提升“3 1”保障和精准帮扶,动态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化东西部协作。持续推进“4 ”协作模式,提高劳务协作、产业协作、产销协作水平,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400人次以上,举办东西部协作专场招聘会5场以上,带动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1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达70%以上,引进落地项目4个、到位资金1亿元,完成农特产品销售3.2亿元以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优农业特色产业。持续推进香柚高产示范园建设,水果种植面积达5万亩以上。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6%以上。稳步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建成“菜篮子”保供基地5个、1万亩。推动2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100万羽蛋鸡项目达产,出栏生猪24.5万头以上,家禽190万羽、禽蛋产量2600吨。用好金融政策,培育壮大肉牛养殖和屠宰加工产业,发展供港冰鲜牛肉产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敖寨至干寨公路,完成大坪至鱼塘、鱼塘至茶店等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前期手续,实施谢桥至龙门坳等农村公路修复养护工程。开工建设吊井中型灌区节水配套与节水改造、龙升水库除险加固、羊寨河重点山洪沟治理等项目,完成瓮岩坝水库下闸蓄水和高楼坪乡集镇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建设。加强乡村建设治理。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工建设农村垃圾收运系统提级改造项目,新(改)建农村户厕1600个以上,探索实施“厕污共治”示范村4个。稳步提升村干部、村集体经济、村办公经费“三项收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大力整治滥办酒席、高价彩礼、低俗婚闹、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尊龙凯时注册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1052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