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好工业突破攻坚战。紧紧围绕“五场战役”,持续巩固“烟电煤酒”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两新一品”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换道追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增长9%左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增长12%左右。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力攻坚。积极争取毕节卷烟厂高档烟生产比例,稳定烟叶种植规模,提升单产质量。加快推动毕节复烤厂就地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煤电联营”“热电联产”模式,力争完成发电18亿度。谋划推动火电厂项目前期工作。优化提升先明、迎峰、兴达煤矿产能,加快毛栗、金桥、垭关、华祥等煤矿技改建设进度,实现煤炭产量达100万吨以上。加快推动毕节酒厂年产5600吨酱香白酒技改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引进一批白酒企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推动酱香型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新兴产业发展突破聚力攻坚。推动杨家湾、水箐、何官屯光伏发电项目全部并网发电,全力推进水箐风电场等在建项目,加快夹岩杨家湾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充分发挥致福光谷光创服务中心实验室优势,着力打造以联尚科技为龙头的光电电子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黔玻光能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围绕服装、鞋帽等补链延链,大力培育发展轻纺服装产业,推动轻纺工业集聚发展,充分释放人口红利。全力推动天麻、刺梨等精深加工项目建设,着力构建绿色生态食(药)品产业发展新格局。
坚决打好安置还房和问题房开攻坚战。紧盯安置房和问题房开项目狠抓落实、全力攻坚,着力化解影响城市发展的遗留问题和不稳定因素,打通城市发展的“梗阻”,让城市发展“轻装上阵”。聚焦安置还房全力攻坚。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的原则,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通过盘点清理已建成存量安置房、国有资源资产等存量住房,先行安置一批急需住房的拆迁群众。整合资源、资金,全力推进14个安置还房项目收尾工作,完成回迁安置8000套以上。综合研判群众原住房现状、安置房项目征地拆迁、建设进度等因素,通过规划优化、整合建设等方式,减少资源浪费。积极争取专项债资金、“四化”基金等资金,为推动安置还房项目建设提供保障,争取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安置还房工作。聚焦问题房开化解处置全力攻坚。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类施策、分期推进,成熟一批、化解一批”原则,按照市场化、法治化要求,督促房开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项目建设。充分用好“保交楼”资金,加快推动资产办证、工程验收等工作,力争全面完成剩余24个问题房开项目化解处置,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全面加强事前、事中监督约束管控,着力抓好土地、规划、消防等专项验收指导工作,严防因失管漏管出现新的问题房开项目。
坚决打好教育高质量发展攻坚战。紧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抢抓“地域 领域”组团式帮扶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政策支持重大机遇,推动教育整体提升突破发展。深入实施办学条件突破提升攻坚行动。新建改建扩建区第三实验学校、毕节六中等学校16所,新增学位20930个、床位11000个,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化解“大班额”90%以上。深入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突破提升攻坚行动。全面推行“县管校聘”,推动大新桥中心校、田坝中学等20所学校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健全完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补充中小学教师700名以上,着力补齐紧缺学科师资。发挥教育研究院引领作用,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快培育引进一批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深入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突破提升攻坚行动。充分利用对口帮扶优质资源,实施市直、区属学校“联建”发展,推动民盟中央帮扶100所学校取得实质性成果。持续推进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特色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示范幼儿园创建,力争毕节二中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取得重要进展。大力发展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加快推动区职中创建省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实施以出入口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探索健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二)全力以赴扩大有效需求。聚焦投资、消费、市场等关键要素,推动供需协同发力,以有效需求之“进”,促经济增长之“稳”。
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抓实项目投资。加快推进149个续建项目建设,力争毕节二中扩建工程、卧牛河至普宜道路改造等46个项目建成投用。启动建设宝钧工业园区、13个国债资金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全力推进省市重大项目建设,新开工建设项目9个,力争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用好“保交楼”资金,统筹化解棚户区安置房存量,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完成房地产投资50亿元以上。分类推进农业、教育、卫生、交通、旅游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5亿元以上。积极配合推动南环公路、毕节国家陆港、夹岩水库向城区提水工程开工建设,加快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力争完成民间资本投资60亿元左右。抓实项目争资。紧扣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聚焦国发〔2022〕2号、国函〔2022〕65号文件,紧盯省47条支持政策措施和“1 2”政策,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府投资基金等,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适度超前谋划项目,做实做细前期工作,争取在融资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四化”及生态环保、新动能基金申报实现“零突破”。抓实招商引资。深入推进产业大招商提升年行动。充分发挥优势,深入推进“两换”工作,突出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围绕龙头企业配套需求开展招商引资。瞄准粤港澳、长三角、成渝等重点区域,坚持领导带头招商,深入开展统战招商、以商招商、乡贤招商、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引进产业项目70个以上。
千方百计促进旅游复苏。着力提升旅游业态。推进鸡鸣三省景区文化体验项目、金海湖公园业态提升项目、“绝壁天渠”保护传承项目建设,全力巩固拱拢坪、鸡鸣三省、金海湾度假酒店闲置低效旅游项目盘活质效。持续做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大屯土司庄园、三官彝寨、大南山苗寨等特色民族文化旅游景点及村寨打造。着力拓展旅游产业链。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城旅融合、农旅融合、商旅融合和“旅游 ”发展,开发培育一批具有七星关区特色的名优旅游商品,加快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条。着力补齐旅游服务短板。加强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治理。力争新增星级酒店2家、标准级乡村旅游村寨4个、标准级民宿和农家乐6家,实现全年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过夜游客人均花费达17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