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3月20日在宁陕县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第十八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凝心聚力、克难奋进,有效应对生态环保整治、小水电拆除、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诸多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经济发展稳定向好。全年实施重点项目75个,完成生产总值24.34亿元、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9亿元、增长13.3%,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8.1%、降幅较上年收窄25.2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22万元、增长9.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481元和11997元、分别增长7.7%和10.1%。组织招商推介27次,签订招商引资协议17个,招商到位资金37.2亿元。出台稳增长促发展措施40条,减税降费 653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03万元,新增市场主体1097户。

  二是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菌、药、果、畜”稳步壮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产业联合体11家,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惠及4.5万人,核桃系列产品纳入2021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甜糯玉米获得中国绿色有机食品标志证书。两个工业园区建成标准化厂房3.1万平方米,亚创欣电子连接线、板栗深加工项目投产,济世康源中药饮片项目主体完工,大通电梯配件生产基地、中国供销鲜食玉米全产业链项目加快建设,“飞地经济”发展经验得到省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扎实开展,渔湾逸谷、子午梅苑、终南大学堂研学基地投入运营。

  三是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深入开展防贫风险大排查,“三类户”627户1757人帮扶措施精准落实,“567”防返贫致贫经验做法获得省长批示肯定。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4亿元,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164个。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持续推进,经营主体带动6501户脱贫户、监测户增收;投放小额信贷、互助资金1.2亿元,兑现奖补资金1500万元,有力保障了产业发展。建成新社区工厂34家,聘用生态护林员812名,住房、饮水、教育、健康、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实。搬迁后扶持续加强。苏陕协作、消费帮扶成效突出。“一镇十村”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启动实施。

  四是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县城老街棚户区改造征收房屋5.6万平方米,9个老旧小区、环山森林公园改造完工,城区西线天然气管网铺设、长安河水环境治理按期竣工,新增车位369个,“陕西省森林城市”创建通过验收命名。新场镇创建国家卫生镇通过评估。实施公路安全防护工程129公里,启动“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月河旬阳坝段防洪工程竣工。开展3个示范村、10个推进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户厕改造591座。

  五是生态保护全面加强。秦岭勘界立标扎实推进,“林长制”有效落实。扎实开展河道“清四乱”,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空气优良天数达357天。《过渡期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编制完成,治理撂荒地64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28万亩。拆除退出小水电站39个,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我县无重大生态环保问题。

  六是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创建深入推进,县城第二小学投用,县幼儿园迁建项目竣工。县医院胸痛中心、传染病区、县妇计中心迁建项目开工建设。就业、再就业扎实落实,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农村特困集中供养率全省领先、全市第一,发放生态惠民补助、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亿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重复信访治理、积案化解清零工作有力有效。应急管理、市场监管、防汛防滑、森林防火、灾后重建扎实有效。疫情防控坚决有力,“零输入”“零感染”成效持续巩固。

  一年来,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启动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县创建。办理代表建议228件、委员提案152件,办结回复群众诉求和建议127件。村财审计“宁陕经验”得到市级肯定推广。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工作是全县上下同心同向、负重奔跑的真实写照,也是五年来宁陕人民苦干实干、攻坚克难的生动缩影。宁陕县第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宁陕人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胜利前进的五年,是宁陕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载入光辉史册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圆满完成了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脱贫攻坚取得完胜,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五年来,坚持协调发展,众志成城、苦拼实干,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精准实施“八个一批”,7087户2006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顺利实现整县摘帽目标。累计投入资金25.59亿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846个。培育农业园区等市场主体425个,开发公益岗位2240个,群众增收基础更加稳固。建成搬迁安置小区37个,危房改造366户,3827户群众喜迁新居。建成农村公路862公里、安全饮水工程324处,电力、通讯和卫生室实现村级全覆盖。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有力有效。创新“4321”防范因病返贫工作机制,“党支部 x 贫困户”模式、旅游扶贫、生态脱贫、消费扶贫、“1 2 n”兜底脱贫、“五强化五覆盖”搬迁后扶等经验做法得到中省肯定或入选典型案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199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