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增收。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851”工程,推动8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重点提升“一特两辅”(8)产业,以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持续推进“六大强农”行动(9),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高质量庭院经济,推行“村企合作”“村社合一”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户搭上增收致富“快车”,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村达140个、50万元以上村36个、100万元以上村16个,建成12个村集体经济示范村。实施“311”就业服务工程,支持企业吸纳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大力推广以工代赈促就业方式,争取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入以工代赈项目,争创全省以工代赈示范县。加大产业、就业和技能培训等后续帮扶力度,不断壮大“花垣焊工”“花垣家政”“花垣绣娘”等劳务品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推进全域文明创建,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与时俱进推动移风易俗,新创成州级文明乡镇3个,州级文明村7个,国家级文明村1个。全力打造12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开展最美城镇、最美生态公路、最美河库、最美村寨、最美农家“五美”创建,新创成州级美丽乡村6个、省级美丽乡村1个,争创最美城镇4个、最美生态公路30公里、最美河库1个、最美农家1000户、森林乡村5个,实现乡村风貌的整体提升。
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以抓实“互助五兴”聚焦“五个到户”,激励干群开展互帮互助增强内生动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水平。大力实施“乡村育才聚才行动”,选派332名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公费师范生、特岗教师、农技特岗生等紧缺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培养4000名以上大学生,培育20名名师、名医、名匠。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和带头人”,创建国家级民主与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与法治示范村10个以上。推进“雪亮乡村”“数字乡村”建设,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增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
(二)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优化园区国土空间布局,加快产城融合,促进园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形态业态质态“三态协同”。产业开发区抓紧“五好”园区(10)、省级高新区、省级化工园区创建,全力打造绿色矿业产业示范园和武陵山区独具特色的百亿产业园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3亿元以上,新建成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以上,重点推进湘西十八洞产业园、盈田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创新创业园区供水工程、c区三期基础工程、a区标准厂房、消防站、化工园区停车场、智慧园区项目建设,完成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创成省级高新区。抓好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引进锰锌废渣综合利用、碳酸锂、聚合物锂电池、园区能源综合开发等一批绿色矿业及新材料、新能源等项目,新增入园企业10家以上;加快延伸锰、锌、钒等优势产业链,培育和壮大锰锌精深加工、电子信息、储能设备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推进中钒联高纯钒产业链、年产2000万平方米新能源胶带涂布生产线、年产5000万米cob灯带芯片封装生产线、30万吨/年锰渣无害化资源化利用、10万吨/年二氧化锰还原等项目,实现生产总值17亿元以上,技工贸总收入65亿元以上,上缴税金3亿元以上,亩均税收增长20%以上,争创国家锰锌钒深加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完成3.5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再启动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1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片区,保护现有34.58万亩耕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7万亩以上,实现粮食产量8.9万吨以上。抓住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契机,农业科技园区完成投资3亿元,重点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双创”科技孵化基地、气象站搬迁、非遗馆等项目,启动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后续建设,以及紫霞湖绿色发展、三期标准厂房等项目,着力提升园区基础。建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重点培优酒产业链、十八洞智慧农博园、十八洞土鸡全产业链等高标准产业示范基地,建成高标准产业示范基地368个,千亩产业基地36个、万亩产业基地3个。大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实施品牌提升计划,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着力打造“十八洞”区域公用品牌。开展产业融合强农行动,启动“湘西黄牛”产业园提质增效工程、“十八洞黄金茶”产业园等融合发展示范工程,支持武陵苗木、十八洞富硒蔬菜、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湘西黄牛保种繁育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造湘西黄牛产业重点县。实现特色种植业面积稳定在37万亩以上,特色养殖业规模达210万头(羽、尾)以上,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40亿元以上。
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充分发挥“精准扶贫”首倡地、小说《边城》原型地、世界非遗苗族赶秋发源地“三地”优势,做优“首倡之地·世界边城”品牌。加快实施十八洞5a级旅游景区提质工程,完成投资3亿元,重点推进十八洞田园综合体、游客服务中心、溶洞开发等项目,继续提质建好国际减贫交流基地、党性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学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接续擦亮十八洞“新时代红色地标”靓丽名片。加快推进湘西边城文旅开发项目,完成投资5亿元,实施万豪酒店和新老区连接线工程,完善标准化旅游厕所、景区导览设施、智能化讲解系统,组建专业化景区运营团队,实现景区规范化运营。协同推进紫霞湖、古苗河、老卫城、红石海、文笔峰等景点规划建设,古苗河景区积极创建4a级景区。开展十八洞文旅上市股改,加速形成全域旅游大格局。抢抓航空时代到来机遇,推动与投资企业的实质合作,加快实施麻栗场交通综合体、紫霞湖体旅融合等项目,将空港新区打造成为十八洞的“朋友圈”、县城的副中心、州府的“后花园”。全年实现接待游客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