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抓项目、扩投资,奋力推动发展更具动力。更加积极争取项目。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主动对接国家、省、市重大战略,积极争取中省投资、专项债券、贴息等政策支持,在现代产业、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做深做实项目前期,推进各项政策红利在我县落地见效。更大力度招引项目。深入开展产业招商行动,大力开展全员招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突出抓好产业链集群招商、龙头企业招商和“获商回引”行动,探索推进股权资本招商,引进一批产业贴合度高、科技含量足、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重点围绕现代化工,招引一个投资50亿元的产业链条项目;围绕生物医药,招引一个投资30亿元的医药中间体类龙头企业,引进三个5亿元以上的关联企业。全年力争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个,总投资不少于200亿元。更实举措推进项目。加强项目调度,提升县级领导分包、例会推进工作机制效能,抓实项目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强化要素保障,滚动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高质高效完成省市重点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加快推进上河门窗总部研发基地、邦德瑞医药中间体等61个在续建项目,强力推进新乡西部公铁物流枢纽、中天新能源锰系材料综合利用等63个新建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2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以上。
(二)强产业、育龙头,奋力推动发展更具实力。围绕主导产业,着力培育壮大“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实体经济支撑力。在现代化工产业发展方面,围绕总投资80亿元的产能填平补齐、提质扩容、延链强链项目,持续推动中新化工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戊正科技、河南广硕化工等国内龙头企业合作,重点推进年产15万吨草酰胺及碳酸二甲酯、年产20万吨丁二醇、年产40万吨双氧水等项目建设,逐步形成总产值超100亿元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打造省级碳综合利用示范区。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围绕总投资64亿元的生物医药项目,深化与深圳健康元、风火轮(上海)生物科技等企业合作,推进仁绘化工螺虫乙酯、锦源化工沙坦类医药中间体、永丰化工农药制剂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总产值超10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抗生素类、降压类、麻醉类医药中间体全链条生产基地和全球采购基地。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方面,以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发挥中州物流集团、国储四三二处铁路专用线优势,加快推进中铝新乡煤炭储备基地、中化集团河南区域销售中心、国家应急物资储备项目建设,打造豫北大宗商品仓储物流基地;持续推进郑北冷链物流园二期建设,确保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投入使用,产业集聚区冷链物流园年底主体完工;加大河北同福等关联企业引进力度,打造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动嘉通金创申报河南省电商物流示范园区,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争创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聚力打造总产值超400亿元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在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方面,加快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高端阀门产业园和凯高、双全阀门等项目建设,推动传统阀门迭代升级。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推动花溪、立广、瑞锋等28家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升级改造,引进翔天科技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基地及饮品生产线项目,逐步形成总产值超10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打造“中原农谷”农机装备制造专业园区。
(三)优服务、促消费,奋力推动发展更具活力。提振市场信心。严格落实省政府明确的6大领域、90条稳经济政策。进一步扩大“一码惠企”平台应用范围,确保减税降费、房租减免、社保缓缴等政策“一键匹配、免申即享”,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无还本续贷等惠企政策,持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清理不合理限制政策和隐性壁垒;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畅通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00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上市后备企业7家。激发消费活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健康路、新源街等特色商业街区,推进智慧商超、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持续开展电商直播等促消费活动。聚焦汽车、家电、建材等领域,突出抓好大宗商品消费。激活房地产市场,切实承担“保交楼、稳民生”属地责任,多措并举推进问题楼盘处置化解;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落实首套房房贷首付比例、贷款利率最低下限执行政策。优化二套房认定标准,降低二手房交易税费成本,支持团体购买商品住房;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解决好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创新消费场景。充分挖掘文旅资源禀赋,每个乡镇打造2-3个乡村旅游康养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域旅游,带动农业采摘、农耕体验、特色餐饮、康养一体等乡村产业发展,丰富生态旅游内涵;发挥花木产业、同盟文化等资源优势,以封神ip形象推广、宣传为着力点,吸引数字产业人才落地创业,培育元宇宙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封神文化产业新业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宣传、推广力度,持续扩大木版年画、马皮舞、罗汉拳等文化品牌影响力,深化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推动文旅文创产业发展,释放消费潜力。
(四)稳三农、兴乡村,奋力推动发展更具定力。努力让农业更强。围绕农业强县,推进“中原农谷”建设,开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1 5”行动,巩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成果,探索“投、融、建、运、管”模式,完成投资9亿元的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任务,建成10万亩小麦、8万亩大豆种业繁育基地,引入1-2家千万级育种企业。深化“国家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建设,扩大我县大豆在黄淮海地区高产优势。加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香菇产业发展壮大,引进菌棒生产企业2家,食品加工企业5家以上,建设一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强与豫资集团等企业合作,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以上。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6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7.9亿斤以上。努力让农村更美。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成果,争取并实施水美乡村建设省级试点县项目,开展城乡环境“五清五拆五整治”专项行动,改善城乡面貌。深入推进乡村建设,完成5个村1800余户改厕任务,1/3以上村达到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推进城关镇、位庄乡全域美化,高标准建设环城区人居环境示范廊道。大力实施乡镇政府所在地及30%以上的行政村“三通一入地”工程,逐步实现南水北调水源全覆盖,生活污水治理率超50%。推进农村路网建设,改造危旧桥梁4座和乡村道路20条、37公里,全域创建“四好农村路”,完成省级示范县验收。全面推进国土绿化,深化森林乡村创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让农民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帮扶政策不变、帮扶力度不减,持续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培训农村技能人才2200人,增加群众技能收入,加快乡村人才振兴。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培植乡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