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21日在武冈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龚 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为不易、极具考验、极其难忘的一年。面对多轮疫情、极端旱情、经济下行等诸多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武冈市委坚强领导下,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认真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全力抓好“两个统筹”,较好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年来,我们坚定信心、承压奋进,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增长5.3%,增速排邵阳市第一;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均排邵阳市第二。克服减税降费和国土收入减少的影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5%、税收占比提高到66.9%,较好完成“三保”任务,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年来,我们众志成城、攻坚克难,艰辛打赢多场硬仗。面对新冠疫情严峻复杂的形势,干部尽锐出战,群众鼎力支持,特别是公安、交通、双牌等单位,坚守岗位卡口,当好“守门员”,在国家二十条优化措施实施前,实现“零输入、零感染、零外溢”;自觉服务大局,尽己所能驰援兄弟县市区,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仗、支援仗。以铁的纪律推动干部下沉到一线,除积雪、修水利、抗大旱,打赢了抗旱救灾主动仗。建立森林火险应急处置机制,人武部官兵应急分队、消防救援大队、乡镇(街道)等上下联动,快速反应,打赢了森林防灭火保卫仗。全覆盖开展自建房安全摸排和隐患整治,打赢了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攻坚仗。一年来,我们不渝初心、奋勇争先,工作业绩可圈可点。基层网格化管理改革等10余项工作获国、省推介或奖励,被认定为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特别是医保管理服务、住房和城乡建设、质量工作、财政管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典型做法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经济、谋发展。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准确研判,综合施策。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扎实开展“三抓起步、开局争先”百日竞赛、重点项目“夏季大比拼”、“奋战五十天决胜全年度”系列活动,常态化开展“企业(项目)服务日”,做好重点项目要素保障,75个市本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66亿元,26个邵阳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投资计划,垃圾焚烧发电、国防教育基地、高科塑化、雅绮服饰、城市防洪保护圈等“四个十大”项目进展顺利。稳步推进“五好”园区建设,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19家。助企纾困精准有力。全面落实中央及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扎实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专项行动,减税降费、留抵退税3.2亿元,银企洽谈会达成信贷合作3.5亿元,有效稳住了市场主体、提振了企业信心。百威啤酒产能提升15.7%,云峰海螺签署补充协议并取得新采矿权,永锐电子、农商行、乡乡嘴等骨干企业稳健发展。全年新增市场主体8485户,其中企业4111户。消费活力有效恢复。落实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系列措施,“保交楼”169套。举办“六月六尝新节”“云山·百威啤酒卤菜节”“稻花鱼丰收节”打造节会消费新热点。获评湖南十大湘菜名县。云山景区创成省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同保楼评为“省旅游休闲街区”,古山村列入“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二)持之以恒美城市、强赋能。倾注全部心力,建设人民城市。城市基础设施更好。聚焦建设“五个中心”,推进“六个一”融合发展,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50.85%。狮子山路、丰仁路、东升北路建成通车,都梁路、西直街、木货街完成改造。建成社会公共停车场3个,新增停车泊位1767个。星威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建成运营,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95%。新增城市绿化11.55公顷,绿化覆盖率37.73%。城市文明程度更高。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和爱国卫生攻坚行动,建立“一长九员”网格管理机制,市容乱象整治扎实有效,成功承办“湖南好人榜”发布仪式,“弦歌不辍”“都梁红·交通劝导”“幸福敲门·平安到家”等志愿服务引领文明新风,创成省文明城市。城市文化底蕴更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取得实质进展,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布展规划获国家文物局审批。有序推进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改造古城老旧小区44个,整治修缮木货街、天宁街、寿佛寺巷历史文化街区沿线建筑200余处。

  (三)综合施策兴乡村、促振兴。坚持强农业、靓农村、富农民,乡村振兴工作有力有效。脱贫成果持续巩固。紧扣“1131 ”工作思路,137个工作队、384名工作队员派驻重点村,6943名党员干部全覆盖结对联系,因户施策落实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等帮扶措施,创新推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十个一”机制,960户2135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农产品稳定供给。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建成高标准农田4.63万亩,筹资筹劳建设“小农水”169处,治理耕地抛荒6500余亩,完成粮食播种101.5万亩、总产量45.48万吨;出栏生猪97万头、家禽1898万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六大强农”行动深入推进,发展水稻制种2.78万亩,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分别发展到690家、808家,培育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1家、产品33个。大力推广院士农业,刘少军院士工作室孵化优质鱼苗1.02亿尾,鱼类养殖扩大到4.25万亩,稻花鱼、稻鱼米产销两旺。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新铺管网640千米。荆竹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用。新增农村4g基站121个。完成农村“三路”33.75公里、安防工程119.86公里,创成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市。昼夜兼程高标准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7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6.58%。拆除农村“四房”10874座,改造卫生厕所2000户。打造龙云村、甘田村、玉屏村、双牌社区等美丽乡村示范村26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552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