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8日在广州市南沙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区长 吴扬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同时受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管委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南沙方案》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在区委、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推动南沙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坚持战略引领、重点突破,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南沙方案》全面铺开。省南沙工委、省南沙办成立并投入运作,南沙开发区综合协调局获批组建,省市区三级联动扁平化机制初步构建。区行动计划2025年阶段性目标任务已实现过半。国家部委支持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获批,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正式启动。《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颁布,省支持南沙若干措施印发。截至2023年,15%企业所得税、港澳居民个人所得税优惠累计减免8.57亿元。
经济发展稳中求进。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形势,打好政策扶持、要素保障、服务提升等“组合拳”,推动经济运行顶压突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3.54亿元,同比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62.52亿元,增长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63亿元,增长7.4%;税收总额(含关税)突破800亿元,其中国内税收总额570.10亿元、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45亿元,增长12.8%;进出口总额2912.10亿元,占广州市外贸总值的26.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和6.3%。在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跃升至第7位。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推动招商引资增效,全年新签约项目132个,其中投资额或产出达百亿级项目17个,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9个,入选2023中国投资热点城市。加快市场主体培育,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增长6.5倍,各级“专精特新”企业达916家、增长20%,获评全球猎豹企业4家、占全市1/5,入选2023年广州独角兽榜单企业31家,新增企业超2万家,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翻番。推进项目建设提速,248个“攻城拔寨”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74.38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超11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24.9%、11.5%。
(二)坚持产业强区、科技兴区,实体经济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
重点产业强基赋能。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557.5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5.9%,汽车整车产量95万辆、占全市的29.9%,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分别增长31.2%和24.4%,全球最大吨位豪华客滚船建成启航。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856.21亿元,占gdp的36.8%。集成电路产值增长22.8%,芯粤能、大族半导体、巨湾技研、融捷锂电池等一批项目试投产,广钢气体科创板上市,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建成投产,“力箭一号”成功将37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现代服务业增加值872.98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68.3%。新增商业综合体30万平方米,新引进首店超40家。集装箱吞吐量1937.5万标箱、增长5.4%,海铁联运超30万标箱、增长2倍,汽车外贸进出口额约72.5亿元、增长3.9倍。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38.1%、25.3%,广州期货交易所工业硅、碳酸锂交易额超6万亿元,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交易金额超300亿美元,qflp、qdlp跨境投资试点累计获批额度超240亿元。
科创动能加速培育。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实施,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南部组团投入运营,冷泉生态系统可研获批,国内首套20kw海洋温差能发电原型装置海试成功,国内首艘自主研制的超深水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成功试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00家,科技成果转化联盟集聚创新主体和服务机构169家,发明专利授权量超2000件、增长42.1%。研发投入强度达5.46%,南沙新区科创母基金获评“2022-2023年度中国最佳天使引导基金top10”,撬动子基金总规模118.98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撬动银行授信37.25亿元。
资源要素保障有力。精准出台稳经济、惠企业各类政策,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90亿元,落地总规模4000亿元的广州产业投资、创新投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3家母基金。制定新一轮产业用地项目准入标准,出台工业厂房租金补贴、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办法,完成用地征收2.7万亩、房屋征收超1400户,新增用地用海批复约2.6万亩。发布“国际化人才特区9条”,累计培育博士博士后平台33家、院士工作站5家,国家重大引才项目入选数占全市1/3,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广州南沙)总部空间揭牌运营,开通人才往来港澳签注绿色通道,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等审批事项即办率达100%。
(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速构建
改革创新蹄疾步稳。新增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140项、累计997项,其中被国家和省、市复制推广411项,2项入选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制度创新指数排名全国自贸片区前三,投资自由化指数连续两年排名第一。市政府规章《广州市南沙区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实施办法》和全市首个法治化营商环境规划出台,入选广东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首批试点,推出159项“一件事”主题服务,“信即办”实现1679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即刻办,“跨域通办”与15省50个地区实现政务服务联动。
与港澳合作纵深推进。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高效运作,广州南沙粤澳发展促进会成立,汇聚港澳及国际商协会61家,构建起高效顺畅的与港澳交流合作机制。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总部基地正式落户,港澳青创“新十条”惠及港澳青年近400人次,13个港澳青创基地累计入驻港澳台侨企业项目757个,推出近500套港澳新青寓。规则衔接走深走实,成立粤港澳跨境信用服务联盟,建设粤港澳创新创业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6大产业领域146项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出台实施,116名港澳人才通过专业服务执业认定,全国首个港澳律师执业孵化站建成。“港澳药械通”落地实施,全球化跨境转诊转运体系初步构建,“粤澳社保一窗通(南沙专窗)”投入使用。
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持续扩大国际交往“朋友圈”,累计与全球5个城市(区)缔结友好合作交流关系,落户南沙首个外国总领事馆,设立中国—荷兰商务理事会广州联络办公室。大湾区(南沙)国际传播中心正式启用,建成全市首个涉外法律服务中心,设立全国首个粤港澳大湾区财税专业服务集聚区。成功举办大湾区科学论坛、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等重大国际活动,不断提升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深度。
(四)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
城市建设质量持续改善。南沙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即将获批,划定并启用“三区三线”。“1 1 3”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形成阶段性成果,全省首个未来城市综合实证试点扎实推进。庆盛枢纽、南沙枢纽区块分别完成投资总额的58.6%、69.7%,大岗穗港智造基地基础配套进入收尾阶段,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完成投资约71.6%。治理违法建设面积166.54万平方米,盘活存量国有建设用地1162.5亩,推动9个旧村、7个旧厂项目更新改造,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竣工验收,1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新开工,完成村镇工业集聚区整治提升282亩。
区域交通枢纽初步成型。广州港环大虎岛公用航道工程投入使用,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扩建工程交工验收,国际通用码头开工建设,累计开辟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156条,开行中欧班列24列。实施南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2020-2035年),南沙站获省政府、国铁集团联合批复,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广州段、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南沙段、广澳高速改扩建工程南沙段全面开工建设,狮子洋通道、深江铁路、深中通道、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加快建设,庆盛站往返香港西九龙站班次增至9趟。红莲大桥、鱼窝头大道改扩建工程等建成通车,“三路一桥”南北快速大通道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建成市政路桥70公里。开通南沙到香港、深圳、珠海等地巴士,新增、优化区内公交线路51条,65台自动驾驶出租车和网约车在全域开展商业化应用示范。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实体化运作,一镇五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业总产值达124.64亿元、继续领跑全市。建成万亩省级“美丽渔场”,获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政府类)、“中国黄油蟹之乡”,“黄阁小虎麻虾”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启用,淡水鱼类南沙(南繁)育种中心孵化种苗10亿余尾。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获农业农村部认定,大湾区预制菜(南沙)出口基地及品牌展销中心运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增至21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实现零的突破。乡村建设行动稳步推进,高质量完成全国乡村地名试点工作,南沙经验在全国推广;完成2条精品新乡村示范带阶段性建设,全区行政村均达“美丽宜居村”省定标准,大岗镇新联二村农家书屋获评“全国最美农家书屋”,4村获评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拨付帮扶资金1.9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20个,扎实做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合作等工作。
美丽南沙建设成效显著。巩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居全市前列,pm2.5、pm10等考核指标分别位列全市第1位和第3位。连续四年在全市河湖长制考核中获评优秀,国考断面考核达标率和地表水优良率均达100%,累计建成海绵城市57.16平方公里,完成排水单元改造项目965个,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通水,成功创建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深入推进绿美南沙建设,启动建设南沙湿地“绿美海岸带”红树林示范点,完成新造林抚育409.5亩、森林提质增绿4969亩,建成碧道10.4公里、森林步道15公里、城市绿地1358亩,新增口袋公园、社区公园13个。深入推进“双碳”战略,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配套码头建成投用,落户国家碳计量中心(广东),获批全国首批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五)坚持用心服务、用情保障,社会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民生类支出179亿元。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兑现。城镇新增就业1.61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均超95%,基层就业驿站数量居全市首位。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创新打造南沙“七个一”双拥工作品牌。向困难群体发放各类救助补助金3560.79万元,新增43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成交付安置区3个、分配安置房5693套,“二次报销”医疗救助惠及9.66万人,全市首创异地申办低保惠民政策。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村居颐康服务站全覆盖,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南沙)养老服务联合体,向港澳老年人开放公办养老院床位,长者饭堂增至125个,老年人就餐人次连续三年稳居全市第一;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至每人每月2875元,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联盟。以蕉门河社区为试点打造国际化社区。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规模质量双提高,新增学校(校区)、公办幼儿园(园区)12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8220个,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九成,广州南华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南沙校区)开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首届本科生入学,南沙区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投入使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完成建设,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等3所三甲医院加快建设,6家区属医院新扩建项目加快推进,成功创建省级健康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累计建成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点)49个,南沙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云纱星韵非遗文化园、南沙都市农业实验园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四季有约”文旅体惠民活动累计发放消费券超40万张,接待游客近3000万人次、增长55.6%。成功举办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等赛事活动近40场,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建设南沙“数字城市”城市运营中心,明珠湾智慧城市示范园、南沙交通大脑试点项目完工。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农产品安全监管,荣获“2022-2023年度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称号,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有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南沙区获批全国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南沙公证处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集体,南沙街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荣获全国年度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全年刑事立案数下降16.2%、破案率上升7.2%,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考核排名全市第一,区公安局荣获“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优秀县级公安机关”。
(六)坚持党建引领、实干担当,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不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成立港湾街道,形成4街6镇新格局。法治建设深入推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复各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37件、政协提案228件。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获评全省县(市、区)第一,法治广州建设考评连续七年获优秀等次。廉政建设严实深细,加大正风肃纪反腐力度,深化巡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切实加强行政监督、审计监督、财政监督,“三公”经费下降4.35%。政府效能建设扎实推进,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服务群众17.4万余次,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推行涉企事项“综合查一次”,“元宇宙政务大厅”荣获中国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应用典型案例,区工商联连续七年荣获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称号。积极开展“执行落实年”行动,政府系统转作风、提效能,11项工作获广州市政府督查激励、数量居全市第二,形成心无旁骛谋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此外,物价、统计、气象、国防动员和兵役、海防、人防、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保密、档案、工青妇、残疾人等工作也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奋斗饱含艰辛,汗水凝结硕果。过去一年,面对经济周期性、产业结构性问题叠加的严峻挑战,面对新旧矛盾相互交织、两难多难问题增多的复杂局面,我们担当作为、砥砺前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党工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区政府、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管委会,向在各个岗位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驻区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南沙开发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稳增长基础还不牢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亟待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偏少,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有待提速增效。二是创造性引领性改革存在不足,“自主改”的权限不够大,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仍有差距,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有待进一步彰显。三是城市治理还存在短板,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一定差距。四是干部队伍建设还要强化,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作风建设仍需久久为功。这些问题和挑战,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既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妥善应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落实《南沙方案》的攻坚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区委四届七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细化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市委“1312”思路举措,锚定中央和省、市赋予南沙的标高追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落实《南沙方案》为牵引,全面激活改革开放创新动力活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能量、不断增强科技产业动量、有力提升城市发展标杆质量,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推动南沙开发开放迈上新台阶,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和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南沙力量。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率完成市下达目标,全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当前,南沙正处在多重利好叠加、发展动能释放的战略机遇期,也处在爬坡过坎、跨越攻坚的转型关键期,实现预期目标并不容易。我们要始终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正确处理好“稳”和“进”、“破”和“立”、“质”和“量”、“长板”和“短板”的关系,重点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要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对标最高最优最新,加强重点领域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构建大湾区制度型开放试验区,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要坚定不移把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头等大事,提前锚定2025年目标任务,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在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氛围中拼作风、拼干劲、拼决心、拼效率,以“二次创业”再出发的昂扬姿态,以“两步并作一步走”的紧迫感,以“排头兵”的标准,全力推动南沙开发开放全面展开、取得实质性突破。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在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上取得新突破。锚定国家战略任务,全方位拓展与港澳合作深度广度,引领带动新阶段大湾区融合发展,为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南沙方案》全面见效。充分发挥省南沙工委机制优势,强化省、市、区三级沟通对接,建立健全调度、协同、保障(信息)三大平台,协同完成省南沙工委年度工作任务。推动广州南沙总体发展规划修编等重点任务取得实质性突破,抓好《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省支持南沙若干措施的实施,推动省级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实体化运作,促进15%企业所得税优惠等财税政策发挥更大效益,用好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试点,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先进技术应用、特色金融等11个领域先行先试,坚决把战略叠加优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实绩。
持续深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发挥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粤澳发展促进会等平台机制作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协会集聚区。在营商环境、专业服务、民生融合等领域重点突破,推动港澳专业机构人士执业实施办法年内以市政府规章形式出台,拓展境外职业资格认可领域,建设南沙(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大力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拓展“创享湾”等青创平台服务功能,加快港式国际化社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组织集聚区建设,打造港澳青年就业创业试验区、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积极推动“长者医疗券”在南沙应用、“港澳药械通”品规扩容,健全跨境转诊转运体系,推进国际医疗保险直接结算,不断深化与港澳医疗融合发展。
扎实推进重点区块联动发展。集中资源力量加快推动先行启动区规划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导入和功能提升。南沙湾区块突出海上风情,积极谋划北部码头地区更新改造使用,加快研究滨海岸线贯通、森林公园提升、基础设施完善等工程。庆盛枢纽区块突出活力创新,推进新鸿基庆盛枢纽站场综合体一期公建配套投入使用,加快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二期、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扩建工程、港式安老院等项目建设,有序实现区块内产学研城联动发展。南沙枢纽区块突出岭南风韵,加快建设枢纽站房及周边配套市政设施,促进珠江创新谷、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与区块内科研转化平台、城镇化配套设施连片融合。明珠湾区块突出中国气派,重点推动横沥岛尖基础设施、明珠湾跨江通道工程等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客厅。万顷沙南部区域着重深化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加强与数字谷、生物谷、健康谷等新兴产业带联动发展,打造广深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强与横琴、前海、河套等重大平台的交通互通、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携手共建环珠江口“黄金内湾”。
(二)在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锻长板、补短板、育新板一体布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及未来产业加快发展三线并进,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筑牢先进制造业“强支撑”。坚持制造业当家,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引导优势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推动汽车产业提质增效,引导广汽丰田稳定燃油车基本盘、优化产品结构,吸引“三电”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落户,推动立昇智能驾乘控制系统研发生产基地、恒天领锐南方总部生产基地、捷盟智能装备总部及生产基地建成,推进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化,加快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依托广船国际、东方重机等“链主”企业强链补链,推动中船黄埔文冲高端海洋装备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落地,争取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提质扩容,推进船舶制造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智能装备、轨道交通、核电装备等行业细分市场。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引擎”。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千亿元。拓展完善半导体产业链,加快芯粤能、南砂晶圆等企业产能爬坡,推动中科汇珠、阿达智能等建成投产,不断推进材料、设计、设备、制造、封测等重点领域布局,打造化合物半导体集聚区。加快巨湾技研二期等新型储能项目建设,谋划布局固态储氢等技术,形成“新能源 储能”集聚发展良好态势。依托数据交易所、大数据中心、ipv6根服务器等新型信息设施,推进数据要素、软件信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发展,力争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超260家。聚焦创新药、疫苗、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推动具有核心竞争技术的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加快广州产投大湾区数字经济和生命科学产业园建设、晶泰科技cxo创新联合体产业园等落地,打造大湾区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新高地。
开拓未来产业“新赛道”。完善火箭、卫星和应用上下游全产业链,支持中科宇航、吉利航天等商业航天龙头在南沙集聚发展。加快探索发展低空经济、纳米科技、量子信息等产业,建设大湾区无人体系产业孵化基地、国家纳米智造南沙产业基地。促进临港经济发展,推动大洋钻探船交付使用,成立海洋牧场产业联盟,聚焦海洋科技服务、深海开发、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等重点领域打造“蓝色引擎”,加快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核心区。
(三)在增创经济发展新动能上取得新突破。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不断壮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加强全过程服务、全链条保障,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更大力度开展招商引资。实施全区招商“一盘棋”统筹、重大项目“一把手”负责、项目落地“一条龙”服务,健全“大招商”工作机制。突出招大引强,力争全年新签约产业项目135个,其中新引进总投资或产出达100亿元以上的项目6个、50~100亿元5~10个、10~50亿元15~30个。突出招链引群,编制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图谱,按图索骥招引一批具有根植性和竞争力的企业,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突出招商载体建设,积极盘活存量低效用地1000亩,盘活中心城区低效楼宇空间,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园区提质增效,两年供应高标准产业载体超200万平方米,提高产业用地供应与招商引资工作的适配性,推动项目尽早落地开工。
精准发力扩大有效投资。狠抓重点突破,紧盯超220个区“攻城拔寨”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实现工业投资增长28%。狠抓建设效率,深化高位推进、高频调度、高效保障、专班运作工作机制,加快规划、用地、环评、立项等审批手续,推动约106个续建项目、35个竣工项目、58个新开工项目、28个前期项目建设。狠抓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资金支持,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强化reits项目培育,探索推进财政资金“补改投”试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加速释放市场发展活力。以群众和企业感受为第一标准,建设广东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打造南沙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行区。营造安商利商兴商良好环境,建设大湾区(南沙)质量品牌创新基地,争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拓展“一件事”改革、“跨域通办”等便民减证举措,建立“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机制,切实做到该放的放到位、该管的能管住、该服务的服务好。完善镇街管理体制,进一步激发镇街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力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建立民营企业诉求问题解决闭环机制,用真招实策助企纾困,以真心诚意保驾护航。
(四)在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上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提升重点科创平台载体发展效能,构建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推动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
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目标,推动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实施,加快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冷泉生态系统、南沙复旦国际科创园(一期)等平台建设,提升22家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能级。加大企业梯度培育力度,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超120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0家。
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做强做优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南沙科技成果转化联盟,深化建设明珠金融科创中心等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加快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大学科技园、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新区建设,推动科研设备、数据、样本等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流动,构建“港澳成果 南沙转化 湾区应用”科创产业生态链。成立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筹设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推动更多科技创新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厚植创新人才发展沃土。深化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争取人才工作综合授权改革、人才出入境停居留便利化等政策。加快出台产业人才专项政策,制定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深入实施顶尖人才领航行动、高端人才倍增行动等九大行动,建立粤港澳人才协同发展促进机制,深化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广州南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成立广州南沙新区创新与发展咨询委员会。持续优化人才服务生态,建立健全人才安居保障体系,建设一流“营智环境”。
(五)在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上取得新突破。高举开放大旗,对标自贸港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加大开放压力测试力度,提升门户枢纽核心功能,在推进双向开放中拓展经济纵深。
建设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体系。落实《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方案》,推动国务院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举措落地见效。学习借鉴上海临港新片区、海南自贸港等制度安排,研究形成高水平开放自贸区实施方案,探索货物、资金、人员、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政策。建立健全涉外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南沙国际片区建设,打造涉外法律服务高地。务实办好大湾区科学论坛等高端国际会议,打造国际经济合作前沿地。
建设更高能级国际航运贸易枢纽。增强港口综合通过能力,加快国际通用码头建设,推动南沙港区五期、国际海铁联运码头、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前期工作,力促近洋码头、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等口岸早日对外开放。完善港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力争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达2000万标箱,国际班轮航线净增6条以上,海铁联运超35万标箱。加快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建设,推动大宗商品贸易产业集聚区企业导入,探索开展保税燃料油混兑调和业务,大力发展新型离岸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深入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六大百亿级进口平台、国际海事服务集聚区建设。
建设更具活力金融服务枢纽。争取国家层面出台金融领域支持南沙专项政策,加快筹设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国际商业银行,高标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推动更多持牌金融机构落地运营。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更多业务品种,积极探索期现联动,加快建设期货产业园。深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跨境股权投资试点,探索筹设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以租赁方式引进飞机20架以上,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飞机租赁中心。
(六)在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上取得新突破。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最中国、最岭南、最现代、最国际的“未来广州”。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密切衔接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推动南沙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出台实施,高水平开展全省首个未来城市综合实证试点。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高标准开展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推行“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新模式,加快9个已批城中村、10个已批老旧小区实施建设,推进7个城中村、13个老旧小区及3个旧厂改造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完成土地收储1万亩、房屋征收约1400户,建成交付安置区7个、安置房2.4万套,为产业发展腾挪空间。
完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提升对外交通互联互通水平,推动南沙枢纽车站预留工程、深中通道、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如期建成,加快推进深江铁路、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广州段、狮子洋通道、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南沙段等项目建设,广珠澳高铁加快稳定选线方案,推动15号线一期等纳入广州市轨道交通四期建设规划,谋划新增南沙枢纽东延深圳、直连香港的城际线路。进一步畅通交通内循环,推动龙穴大道南延线(一期)工程等疏港公共配套建设,推进凤凰大道、万环西路快速化改造项目主线贯通,加快万龙大桥、大角山隧道、凤亭大道以及市南大道快速化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全年拉通市政路桥70公里。拓展无人驾驶商业化混行试点应用场景及规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不少于30条,加强南沙与深圳宝安机场等地的交通接驳,提升交通辐射带动能力。
聚力绿美南沙生态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工作,全力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谋划打造“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等生态名片。扎实做好第三轮中央和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迎检工作。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以pm2.5治理为主线,深化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保障重点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新建、修复排水管网11公里,新增碧道19.6公里,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占建成区42.5%以上,积极推进10个外江联围纳入大湾区堤防巩固提升工程国家立项范围。编制《广州南沙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湾区示范样板总体规划》,高规格建设美丽河湖、美丽海湾。推进城乡一体绿化美化建设,新建公园7个以上,新增绿道4公里、绿地58.4公顷。促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深化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广东)建设,谋划零碳园区、零碳港区、零碳住宅,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推动突出矛盾纠纷专项治理和多元化解,将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深化“专业 机制 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盗抢骗、偷渡走私和侵害弱势群体等违法犯罪。完善经济安全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强化新业态新领域安全监管,加强电、水、油、气等能源安全供应保障,稳妥化解企业债务违约、房地产、金融等领域风险。深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危化品、水上交通和渔业船舶等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做好暴雨、台风、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防治救援工作,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城市。
(七)在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上取得新突破。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合理诉求,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发展格局。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现代渔业产业园、现代都市农业实验园、预制菜产业园等平台建设,积极筹建观赏鱼产业园,建成国家级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推进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中芯种业等建设,培育“粤”字号、争创“国字头”农业创新品牌。全面推行田长制,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实施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镇街联城带村作用,推动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差异化发展,推动全域创建第二批省级典型镇,谋划推进湾区前锋水乡、大岗多彩高新沙、榄核星海云纱等“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开展“五美”专项行动和“乡村著名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建设、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三大革命”,大力创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提升农房风貌管控水平,实现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一批农村职业经理人,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落实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合作任务。
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网。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推动零工市场建设,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建设湾区社保综合一站式服务平台,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300套。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区第二养老院建设,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南沙)养老服务联合体运营机制,开展养老机构跨境养老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建设。大力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等福利事业。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
构建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整体质量提升。推动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项目落地,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4000个以上,加强镇级中小学提升布局,开展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南沙)口腔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沙院区)建设,深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理顺区属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加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塑造南沙星海文化品牌,规划建设湾区级大剧院、美术馆、广东省文物考古标本馆“三馆一中心”,推进南沙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广州南沙rcep文商旅融合创新产业合作园建设,加快南沙体育馆等场馆维护提升,推动南沙国际网球基地建设,争取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永久落户,打造“邮轮 游船 游艇”旅游新名片。
高质量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我们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按照可感知、可落实、可支撑、可考核要求,广泛听取社会公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形成了12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将在本次大会票决后,全力推动落地落实。
扎实做好统计、审计、物价、气象、国防动员和兵役、海防、人防、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保密等工作。
(八)在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上取得新突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建设,推动政府各项工作提能提质提效。
切实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做好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和成果运用,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以实际行动和扎实成果体现对党的绝对忠诚。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发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纪检监察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水平。持续深化政务公开。依法规范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摸清摸准南沙经济家底。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认真贯彻实施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提高行政复议办理质效。启动镇街执法大队标准化、正规化建设,持续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巩固提升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成效。
有力提升政府效能。实施“改革奋进年”行动,做好“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大文章,推进“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开展比武打擂、竞标争先活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气神。开展“庸懒散浮拖”等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咬定目标,一抓到底、一跟到底、一拼到底,让“案无积卷、事不过夜”成为政府效率标准。健全督察督办机制,提升督查效能,确保“说一件、做一件,做一件、成一件”,打造勇挑大梁、堪当重任的有为政府。
深入推进廉政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坚持过紧日子,厉行勤俭节约,严肃财经纪律,提升财政支出的实效性,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加强国企、城市更新、工程建设、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腐败治理,着力消除基层消极腐败现象,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各位代表!奋斗铸就辉煌,实干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全力推动南沙跨越式发展,加快打造立足湾区、协同 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不断开创南沙开发开放新局面,为南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最前列、奋勇当尖兵而努力奋斗!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专精特新:是指中小企业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特征。
2.猎豹企业:是指成立于2000年之后,五年内最有可能达到独角兽级十亿美元估值的高成长性企业。
3.独角兽:是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创业公司。
4. qflp是qualified foreign limited partner的缩写,即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指参与认购规定试点基金的境外自然人、机构投资者等。南沙qflp试点是指允许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通过股权、债权等形式,在境内开展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以外的各类投资活动(投资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除外)。
5. qdlp是qualified domestic limited partner的缩写,即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指参与认购规定试点基金的境内自然人、机构投资者等。南沙qdlp试点是指允许投资者通过设立私募基金的方式向境内投资者募集资金并投资海外市 场,投资范围既包括非上市股权、债权等一级市场,也包括证券市场等二级市场。
6.“一件事”主题服务:是指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等重要阶段的政务服务事项实行“一件事一次办”,帮助企业和群众办事由“多地、多窗、多次”向“一地、一窗、一次”转变。
7.信即办:是指依托信用承诺机制,以诚信守信为基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办理适用信用承诺政务服务事项时,实施快速审批。
8.港澳药械通:是指通过创新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方式,允许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
9.三区三线:是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10. 1 1 3:是指明珠湾起步区、万顷沙南部片区以及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三个先行启动区。
11.三路一桥:“三路”即凤凰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万环西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市南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一桥”即万龙大桥工程。
12.百千万工程: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提出以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旨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路径,以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目标,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13. lng是liquefied natural gas的缩写,即液化天然气。
14.“七个一”双拥工作品牌:即一个双拥文化主题公园、一条双拥路、一条双拥街、一批双拥村(社区)、一个退役军人荣誉室、一个“双拥 时间银行”、一个双拥水兵港湾。
15.一支队伍管执法:成立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19个领域4000多项执法事项,通过优化涉企“综合查一次”,一次检查,多领域覆盖,打造稳定公平透明营商环境。
16.大湾区“一点两地”: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17.长者医疗券:是指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对符合条件长者使用私营基层医疗服务的资助方式,年满65岁并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证,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发出的《豁免登记证明书》的香港长者,每年可获发金额为港币2000元的医疗券。
1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尊龙凯时注册的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
19.reits:是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的缩写,即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是一种以发行收益凭证的方式汇集特定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由专门投资机构进行房地产投资经营管理,并将投资综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信托基金。
20.五美:即“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园区”“美丽河湖”“美丽廊道”。
21.广东省文物考古标本馆“三馆一中心”:“三馆”是指广东省文物考古标本馆、海防博物馆和南沙博物馆,“一中心”是指大湾区水下考古国际合作中心,“三馆一中心”计划统筹为一体化建设,建成后主要用于文物整理、研究和对外展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