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9日在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周金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本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第一部分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崇文争先”理念,围绕“一条主线、四个重点”战略任务,全力加快“五个东城”建设,圆满完成了区十六届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区域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从2280亿元增长到3200亿元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72.2亿元增长到195.5亿元;人均gdp从3.9万美元增长到6万美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83亿元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1146亿元增长到1280亿元左右;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6%左右。

  五年来,我们忠诚履行核心区职责,以首善标准完成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为服务国家和首都工作大局作出了东城贡献。牢固树立“红墙意识”,举全区之力,以“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的标准,高质量做好安全维稳、环境整治、景观布置等工作,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服务保障任务,充分展现了东城干部群众勇于担当、敢于胜利的精神风貌,形成了更加成熟完善的服务保障机制。建立“1 4 n”服务机制和中央政务服务专员制度,开辟服务中央单位绿色通道,实现“一站式”办理需求和“三个零”工作要求。全面实施“雪亮工程”和“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出色完成了为党中央站好岗、放好哨的神圣使命,“四个服务”工作在全市满意度调查中名列前茅。

  五年来,我们坚决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攻坚克难推动减量提质,疏解功能谋发展迈出坚定步伐。紧紧围绕“双控四降”目标,持续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疏解转型区域性专业市场21个、住宿业企业166家,退出工业企业16家。天坛医院成为全市首家整体外迁的市级大型医院。实现人防工程、地下空间违规住人和直管公房转租转借动态清零。预计到2021年底,全区常住人口将降至70.8万人,比2016年底减少15.6万人。全面完成177条大街、1004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拆除违法建设93万平方米,封堵“开墙打洞”近万处,清理广告牌匾1.2万块,完成92条街巷架空线入地。平安大街等14条大街变身为林荫景观大道,雨儿胡同、府学胡同等9条胡同获评北京“最美街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建设提升便民商业网点307个,实现8项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社区全覆盖。史家小学、北京二中教育集团等19所学校输出优质教育资源,支持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

  五年来,我们深入推动产业融合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金融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gdp占比超过30%,集聚度、贡献率持续提升。连续承办两届北京reits产业发展大会,成功引入摩根士丹利、瑞银证券等外资金融机构,实现浙商银行北京分行、农银理财等落户东城,11家企业挂牌上市。高水平建设“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获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实现北京文创板落户,“故宫以东”文商旅品牌初步形成,文化产业地均营业收入全市第一,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数量全市第一。引入高通、英特尔等一批世界知名科技企业,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占比达到22%。“两区”建设累计落地项目110个,实际利用外资30.7亿美元。重点功能区品质不断提升,王府井大街荣膺“全国示范步行街”,前门地区成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东城园地均产出居中关村各分园首位。改造低效楼宇90余栋,中粮置地广场、中海地产广场入选中国楼宇经济新地标,区级税收超亿元楼宇达27栋,楼宇和园区经济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区属国企基本形成“3 1”国有经济布局。推出“紫金服务”品牌,健全完善“1 5 n”产业政策体系,为1100家重点企业、304栋商务楼宇配备服务管家,连续四年在全市营商环境评价中名列前茅。财源建设工作在全市评估中持续保持第一。

  五年来,我们坚决扛起老城保护复兴历史使命,以文化浸润城市,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排头兵。启动实施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完成阶段性任务185项。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在全市率先出台历史文化街区管控导则,有序实施中轴线申遗保护项目。完成太庙、天坛等34处文物腾退和18处文物保护修缮,推动皇史宬等文物活化利用,完成永定门公园古御道展示。北大红楼周边环境实现整体提升。崇雍大街恢复“文风京韵、大市银街”古都风貌,前门三里河和玉河故道重现“水穿街巷、绿树成荫”历史景观。创新“共生院”模式,草厂片区和南锣四条胡同完成整治提升,让老胡同的居民过上了现代生活。成立文化发展研究院,实施文化引领等“五大工程”。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100个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实现社会化运营,推出“美后肆时”、角楼图书馆等高品质特色文化空间。新增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五大戏剧节接续举办,“南阳˙共享际”戏剧工场、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先后投用,“大戏东望”戏剧生态链初步形成。“书香东城”氛围浓郁,率先建成“十分钟文化圈”,实体书店建设指标、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全市第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295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