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1日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长 包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新一届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依靠全县各族人民,蹄疾步稳改革创新,锲而不舍攻坚突破,握指成拳、砥砺奋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到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7.8亿元,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2亿元,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9.2亿元,增长3.7%;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20694元、34320元,分别增长5%、4.5%。全市经济建设“排头兵”作用进一步凸显,有望再次跻身全省县域考核第一方阵。

  这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改革创新求突破,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们抢抓机遇、思变求新,集聚动能、激发势能,持续夯实发展基础。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创新建立“1 4 n”招商体系,全域全员招商积极性、主动性显著增强,开展“走请”招商171次,阳光电源、众辉三期、力达三期等22个项目成功签约,协议投资额达119亿元。招引飞地项目36个。招商引资到位额完成35.04亿元,增长20.3%。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8.67亿元,增长7%。直接利用外资实现550万美元,增长787%,位列全市第一。项目建设再创佳绩。坚持“创新理念、优化制度、担当作为”思路,全力推进项目手续办理、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千百十”项目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累计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8.5亿元。新开工2000万元以上项目82个,包括中广核100兆瓦农光互补等亿元以上项目12个。研发、续建、竣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分别达到91个、62个、45个,投资增长贡献率超过65%,其中民间投资占比超过90%,经济活力持续增强。改革创新亮点纷呈。“三资三变”改革深入实施,依托ppp模式深度开发土地、林业、水利等一批优质存量资产,直接融资1.82亿元。组建兴福现代农业等20家镇属国有企业,进一步提升乡镇融资造血功能。制定《财政增收激励办法》,通过超额奖励、税收共享等措施,挖潜乡镇创收增收主动性,乡镇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加3872万元。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3名,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户,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9家,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亿元。

  (二)协同推进增效益,产业转型和竞争优势同步提升。瞄准四大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富民增收产业,着力做大经济总量,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提档升级。“三篇大文章”深入实施,“老原新”9条重点产业链发展韧性不断增强。投资16.25亿元实施睿光氟化学废气处理等技改项目45个。4户企业获得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5户企业产品获评省级“专精特新”称号。“3、5、10”企业培育工程纵深推进,博发铜业、凯莱英医药、众辉生物、远景能源等骨干企业产值分别突破25亿元、20亿元、16亿元、11亿元。德阜工贸等10户企业实现“小升规”,裕丰肥业、源磷矿业2户企业实现“规升巨”。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68亿元、增长19.2%,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8.5%。“一区四园一基地”工业发展框架进一步明晰,统一整合园区管理机构,发展势能深度释放,园区产值预计突破135亿元、上缴税金超5亿元,新能源产业新增投资19.6亿元。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新增高标准农田34.63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110.3万亩。粮食总产量预计突破30亿斤,牢牢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新改建及灾后重建设施农业1万亩,新建小粒花生良种繁育基地4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示范种植基地5个,完成“两品一标”认证4个,“米袋子”“菜篮子”稳定供给。新增规模化、智能化养殖场26个。伊利良种奶牛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建成投产。正大全产业链一期17座场区开工建设。我县连续15年荣获国家生猪调出大县荣誉称号。第三产业活力彰显。深入实施“双一二三四”工程,查海遗址群国家考古公园建设有序推进,德惠寺、海棠山文物古迹一期修缮工程全面完工。乌兰木图山、十家子玛瑙特色小镇晋升为国家aaa级景区,佛寺安达草原成为游客“网红打卡地”。东梁温泉城“产城融合”再添新动力,温泉水研发中心启动建设,玉潭山庄等项目加快盘活。海棠山、乌兰木图山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线路,旅游业综合收入增长10%。金融机构各类贷款余额实现134.8亿元,同比增长17.1%。精心编制《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发展规划》。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1亿元,增长3%。数字产业加快推进。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引领,高新业态为传统产业赋能聚势。数字化制造业开启转型篇章,伊利乳业、牧原农牧等6户企业申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排山楼金矿“5g 智慧”矿山项目三维可视化管控平台投入运行,力达铸造数字化改造项目实现试运行。农业数字化升级取得阶段成果,实施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现378万亩耕地精准测土配方施肥,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1%。成功申报国家级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有序推进,192个电商物流服务点实现乡镇全覆盖,电商中心全年线上交易额突破3亿元。

  (三)城乡一体促融合,功能配套和振兴基础日臻夯实。立足群众需求,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布局,高标准实施,城乡宜居指数不断升级。功能品质显著提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快推进,“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城市更新行动深入开展,投入3亿元启动实施旧城(棚户)区改造,655户居民得到妥善安置。改造升级大众路、胜利路等7条街巷路,更新道路2600延长米、污水和雨水管线5100延长米,设立便民公厕26座,栽植行道树3000余株,城区市容市貌和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高标准推进47号地功能性、示范性开发,细河北岸生态治理一期工程竣工,工人文化宫建成投用。东风路东延工程通车运行。新增房地产开发面积1.75万平方米。新改建、维修改造农村公路358.2公里,实施“一事一议”村内道路180公里,新建、维修改造桥梁10座。阜奈高速征地动迁全面完成。总投资9亿元的川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并网发电。管理水平持续优化。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有序推进,施划停车泊位720余个,规范整理“空中飞线”32千米。“环境整治110”巡查、监督作用有效发挥,立查立改问题隐患500余处。依法拆除违章建筑11处,占道经营、乱摆乱放、非法营运等突出问题整治成效显著。“智慧城管app”处置综合执法案件368件。落实国有物业兜底保障服务,52个住宅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过渡期政策,强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653户、1387人纳入返贫预警监测系统。投入资金1.19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89个。加强扶贫(衔接)资产管理和使用,完成512个项目资产清查,形成资产5.9亿元,获得收益3641.28万元。流转土地141万亩,38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9万元。于寺镇、福兴地镇规模化设施农业园区启动建设,王府镇等12个乡镇“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稳步推进。人才集聚效应凸显,培育市级示范新型经营主体19家,培训高素质农民500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学院挂牌成立,首届招生381名。文化生活精彩活跃,开展惠民演出及流动文化服务60余场,于寺镇官营子村、八家子镇八家子村等4家文化书屋入围全省“百佳农家书屋”。组织引领持续增强,选派驻村工作队112个、驻村干部497人,选拔录用100名网格员队伍,“党组织 ”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465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