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大项目引建力度。按照市委“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突破五年行动”部署,完善招商目录,压实招商责任,发挥“四个平台”作用,开展省地合作、走进大湾区等系列招商活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招商经验,全力推进天津宠物食品、台州废旧钢铁回收利用等签约项目落地,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实现利用内资、外资分别增长30%和10%以上。动态完善储备、开工、在建、投产“四个清单”,建立涵盖项目成长全周期的服务和要素保障体系。全年计划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省市重点项目103个,总投资414.7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0.93亿元。推进联顺生物医药、城市更新品质提升工程等32个省百大项目,总投资240.5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8.46亿元。持续加强对上争取,积极对接国家和省产业、财税、金融等政策,助推转型振兴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叫响“世界冬奥冠军之乡、中国休闲运动之城”品牌,修编全域旅游规划,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开发桃山湖、乌斯浑河、石龙山等旅游资源,加强观光塔、栈道及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深入挖掘肃慎文化、抗联文化、矿工文化、冠军文化资源,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推进开发兰棒山抗联遗存红色基地和鸡冠砬子抗联密营址项目,精心包装一批特色景区景点,打造森林游、城郊游、乡村游、红色游、赛事游等精品旅游线路,融入龙江东部湿地旅游联盟。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积极发展交通运输、物流快递、批发零售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省交投物流园区建设,促进物流配送和生产制造协同发展。推进传统业态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平台经济,推动特色企业、大型商超“触网”发展,打造一批电子商务“示范村”,让更多的农民“借网”致富。推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持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运用市场化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水平。推进医疗和养老深度融合。引导元明村、四新村等依托特色资源和自然生态与知名养老康养企业合作,谋划一批涵盖照料服务、医疗康复、生态疗养等项目,发展候鸟经济、银发经济。
加强园区建设和管理。持续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编制开发区产业规划,推进招商体制和薪酬制度改革,提升园区活力和效能。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江河经济开发区净水厂、污水厂、道路管网、电力通信等设施,开工建设尾水提标工程、固废填埋场,继续做好征地工作,新增建设用地130公顷,争取完成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实施经济开发区污水提标工程,推进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谋划推进七台河北部居住区热电联产项目;继续完善再生资源、煤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市场等措施,全力推动“僵尸企业”“撂荒项目”腾笼换鸟、嫁接重组,激活闲置资源。
(二)坚持绿特色发展方向,推动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新提升。坚持打特色牌、走生态路,积极发展绿特色优质高效农业,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
稳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严守基本农田红线,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60万亩,产量稳定在20亿斤以上。全面落实“田长制”,新建高标准农田22万亩,加强泥鳅河和长兴灌区维修养护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开展农业“三减”行动和水土流失治理,保护好黑土地。选育优良品种,增加高效优质作物面积比例,持续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新增托管服务面积10万亩,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生产基础。
积极发展绿特色农牧业。大力发展中草药产业,推进万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持续扩大道地药材种植规模,新增林下仿野生基地2万亩、中药材3万亩。积极发展经济作物,蓝靛果、万寿菊、鲜食玉米面积分别达到2.5万亩、1万亩、1.5万亩。狠抓“菜篮子”工程,鼓励发展设施农业,蔬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7万亩。推进牧良和大江牧业养殖基地投入使用,加快天兆生猪、元盛和牛等项目建设。深化与北鱼集团合作,扩大渔业养殖规模。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充分发挥农投集团引导牵动作用,围绕龙头、基地、品牌等关键环节,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引导圣海奥斯、宏泰松果、中利科技等企业,依托蓝靛果、红松、万寿菊等特色资源,研发花青素、松花粉、叶黄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向高端食品产业发展。推进豆之源食品加工技术改造、亿盛源清真食品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豌豆暨大米(碎米)蛋白提取、元昌商贸粮食收储、煜冠白瓜子加工项目落地。编制畜牧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谋划引进万鼎万头奶牛项目,推动做大农业产业规模。
繁荣发展县域经济。围绕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交通等,制定符合县域实际、特色优势鲜明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形成错位发展、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勃利县县域经济综合排名力争进入全省前25位,“十四五”末进入全省前15位。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关键举措,积极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支撑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市县供水、公交一体化发展,谋划勃利县城镇居民饮水安全保障和城镇排水防涝治理工程。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加强特色小镇、专业村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全面振兴。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四个不摘”,健全完善返贫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强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确保不出现返贫和新致贫。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着力推进“5 1 1”工程,重点打造5-7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促进全市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创新发展能力实现新提升。坚持“四个全面”,深入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培育壮大新动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