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郊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郊区统计局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区经济回稳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郊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

  全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59.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1%。第一产业增加值11.68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79.28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68.78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为7.3:49.6:43.1,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约40.5%。2023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9万元/人。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6.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4.1%。

  二、农业、林业和水利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0451.6公顷,比上年增长1.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650.3公顷,增长0.4%;棉花播种面积259.2公顷,下降14.2%。

  全年粮食产量177550.69吨,比上年增产2.3%;油料产量12950.2吨,增产0.9%;棉花产量255.4吨,减产11.6%;蔬菜、瓜果总产量82781.3吨,增产4.0%。

  年末全区生猪存栏1.6万头,比上年末减少12.7%;全年生猪出栏3.7万头,增长2.2%。全年主要肉类总产量10477.9吨,增长2.4%,其中猪肉产量4246.5吨,增长2.6%。禽蛋产量9205.8吨,增长14.3%。全年水产品产量24335.0吨,增长3.2%。

  年末,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国家级示范农业合作社5个,省级示范农业合作社4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5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1家,全国有机农产品(茶)基地1处;新增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培育家庭农场、大户等经营主体126个。

  全年完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省级考核验收3个,新开工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2个,申报精品示范村2个;完成农村改厕400户。

  全年,全区完成人工成片造林3000亩(其中油茶新造林2000亩,其他造林1000亩),完成省级森林抚育6000亩;完成封山育林项目1000亩;完成退化林修复3000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2家,全年现价总产值同比下降(下同)7.2%,按可比价计算,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0%。区属企业实现利润13.4亿元,增长158.8%。区域内,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为728378元/人。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4.73亿元,可比价增长14.0%。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93家,实现利税总额1.54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2.15万平方米,增长13.0%;房屋竣工面积26.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5%,其中:城镇投资增长22.4%。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7.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7.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0.4%。工业投资下降17.0%,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下降51.5%。商品房销售面积1.45万平方米,下降81.4%,商品房销售额0.80亿元。

  在建项目174个,其中,房地产项目1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4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3个。

  五、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44亿元,增长11.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83亿元,增长4.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95亿元,增长7.2%;金融业增加值10.74亿元,增长9.7%;房地产业增加值5.73亿元,下降1.3%;其他服务业20.59亿元,增长3.9%。

  六、财政收支及国内外贸易

  全年,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4亿元,增长5.2%。其中,税收收入 7.0亿元,同比增长1.6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82亿元,同比下降4.1%。重点支出项目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47.4%,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下降10.8%,卫生健康支出下降16.0%,教育支出增长2.9%,农林水支出增长10.8%。

  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40亿元,比上年增长4.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单位共计75家。

  全年全区共实现进出口总额1.48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其中出口额7372.9万美元,同比增长76.0%。

  七、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和旅游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57所,其中:初中8所,小学21所(含1个教学点),幼儿园28所(公办14所,公建民营4所,民办10所)。共有学生数12634人,其中:初中生2568人,小学生6655人,幼儿3411人。共有教职工1619人,其中:中学教师407人,小学教师675人,幼儿园教职工537人,其中:公办园教师126人,公建民营及民办园教师123人。

  全年,创建市级一类幼儿园3所;新办公办园2所,新增公办学位540个;完成2所公建民营幼儿园回收工作。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10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0.3%以上。新建学校运动场2个,功能室改造学校11所;智慧学校城乡全覆盖目标。撤销教学点2个,调整1所小学为教学点。

  建成3个托育机构,新增4所幼儿园开设托班,增加托位80个,成立老年大学85所,线下登记学员10284人,线上注册学员4258人。

  全年,组织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家。年末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1家,增长17.1%。全年申报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83家,增长97.6%。全区共授权专利18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1件。年末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38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7.2件,高价值发明专利126件,增长48.2%。

  全年共推荐申报省科技重大专项11项,遴选科技特派员62名,服务全区62个行政村,获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补助6.2万元。与省农科院农产品精深加工研究所合作,组建省级科技特派团,获省级支持资金14.8万元。全年累计完成5个批次83家企业进入“科技贷”企业库,全区7家企业获得“科技贷”贷款。全年共争取市级创新创业专项资金184万元,惠及企业13家次。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个。

  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单位101家,其中区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家、区卫生监督所1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妇幼保健院1家、厂矿医院1家、乡镇卫生院4家、民营医院4家、个体诊所及门诊部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家、村卫生室65 家,养老机构卫生室4家;辖区内医疗机构总人数80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05人,医师(含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生)426人、注册护士279人,实有床位数539张,配备救护车2辆。

  年末,区图书馆馆藏图书总计189615册(件),其中,电子书10万册,当年新增图书约2050册。全区区级文化馆1个、区级图书馆1个、区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郊区支中心(公共电子阅览室)1个、乡镇办综合文化站8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0个、社区文体活动中心1个、农家书屋62个、室外舞台10个、省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2个、市级农民文化乐园1个、市级农村文化大院1个,建成灰河乡马洼村农民文化礼堂。

  全年,区文化馆开放共接待群众4.2万余人次,农家书屋62个。图书馆书刊文献外借55594册次,借还人次约55594人次。全区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应急广播在线率达到100%。

  年末,我区现有区级以上文物1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保单位4家。

  全年举办快乐健身赛事20场。新建多功能运动场1个,健身路径13套,打造健身步道约8公里。

  全年,全区国内旅游人数232.65万人次,同比增长76.4%;国内旅游花费18.14亿元,同比增长95.2%。全年,全区景区接待人数69.8万人次,同比增长75.0%。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公安系统数据,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250454人。全年出生人口1154人,出生率为4.61‰,比上年降低0.1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263人,死亡率为5.04‰,比上年降低0.8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0.43‰。

  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23年,按常住地分,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52元,比上年增长8.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889元,增长6.2%。全年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45350元,同比增长4.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295元,增长3.7%。

  2023年全年,新增实名制就业2947人。认定就业援助对象36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72人,开发青年见习岗位228个,安置119人;开展职业能力提升培训3613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512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09人,举办各类招聘会430场次。

  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5.4万人,养老金发放4.0万人,发放率达到100%。办理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0.13万人次,发放老字号人员补助1.6万人次。

  九、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6.7%,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4.3微克/立方米。水环境质量考核1个国控断面稳定达标,3个省控断面总体稳定良好。

  全年共实施完成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3个、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2个、土壤污染防治重点项目2个。完成“1 1 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国家层面交办问题1个、省级层面交办问题2个、“n”类突出环境问题20个,“大排查大整治”问题13个。

  全年开展“送法入园、送法入企,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活动2次,召开《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专题培训会1次,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4个、报告表25个,告知承诺制审批11个,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79个,豁免项目9个。

  全区安全生产重点行业和领域为资源开采、建筑施工、危险物品生产经营三大行业。全区境内非煤矿山3座;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37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2家,冶金企业1家,重点建筑施工工地(50人以上)6处,渡口3处,消防重点单位66家,重大危险源2处。

  注:

  [1] 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本公报增长下降除了特别说明均为同比数据。

  [2] 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 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区公安分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社局;农村农业发展部分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林业数据来自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分局;水利建设数据来区水利局;进出口数据和招商引资来自区商务局;旅游、文化、体育数据来自区文旅体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信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委;环境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生产安全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尊龙凯时注册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tjgongbao/huadong/1118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