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铜陵市统计局

  2024年3月29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经济发展彰显韧性,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幸福铜陵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gdp)[2]1229.8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569.2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597.1亿元,增长6.5%[3]。工业增加值483.5亿元,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3:47.4:47.3调整为5.2:46.3:48.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4530元,增长5.3%。

  2019—2023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0.1万人,与上年末持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2%,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772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6%,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2%。

  新兴动能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中,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6.3%;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分别增长51.4%、7.1%。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技术产业投资[4]增长49.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8.5%。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1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24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5.1万户。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2.2万亩,比上年增加0.6万亩;粮食产量58.6万吨,比上年增产1.2%。其中,夏粮5.8万吨,增产3.4%;早稻10.1万吨,减产0.3%;秋粮42.6万吨,增产1.3%。油料产量7.1万吨,增产13.7%。棉花产量0.2万吨,减产2.7%。

  年末全市生猪存栏32.6万头,比上年末减少12.6%;全年生猪出栏27.9万头,增长3.7%。猪牛羊禽肉产量4.7万吨,增长2.1%。禽蛋产量3.7万吨,增长10.6%。水产品产量11.4万吨,增长3.3%。

  年末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2.6%。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7.7万亩,其中新建2.2万亩,改造提升5.5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9%;股份制企业增长7.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6.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7%,制造业增长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6%。分行业看,有生产活动的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2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3.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工业产品中,全市124种产品中59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35种产品产量呈两位数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88.9亿元,比上年下降17.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47.5亿元,下降21.9%;股份制企业69.5亿元,下降2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9亿元,下降5%。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6.6亿元,增长6.3%;制造业77.4亿元,下降25.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9亿元,增长271.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2.7元,比上年降低0.1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2%,下降0.4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6亿元,比上年增长7.3%。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28家,比上年末增加3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07.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01.3万平方米,减少115.4万平方米。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4.7亿元,比上年增长9.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0.8亿元,增长4.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9.1亿元,增长14.8%;金融业增加值60.3亿元,增长10%;房地产业增加值56.5亿元,下降2.3%。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3.7%,其中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商务服务等新兴行业为代表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8.4%。

  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30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8%,货物发送量69.1万吨,与上年持平。公路旅客运输量116万人,增长16%,货物运输量4962万吨,增长47.9%。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0282.6万吨,增长9.8%。

  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9.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4.7%,其中个人汽车23.1万辆、增长4.6%。年末全市等级公路5870公里、高速公路158公里。

  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总量8061.7万件,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快递业务量(不含邮政公司包裹业务)4120.6万件,增长33.6%。电信业务总量13亿元,增长19.4%[5]。年末全市电话用户总数161.8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46.4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5.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5万户。

  全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53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1.7%。国内旅游收入211.5亿元,增长87%。年末全市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22处。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8.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4.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3%。工业投资增长24.2%,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9.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9%。民间投资增长2.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24.8%。商品房销售面积99.1万平方米,下降34.2%;商品房销售额55.9亿元,下降24.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96万平方米,增长27%。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亿元,比上年增长7.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1.3亿元,增长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1.7亿元,增长8.8%。

  2019—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4.8%,肉禽蛋类增长0.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8.2%,中西药品类增长13.8%,汽车类增长8.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6.5%。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79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出口84.8亿元,增长14.2%;进口708.6亿元,增长21.3%。

  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下降6.3%,农产品出口增长115.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5.6亿美元,增长19.4%。其中,出口6.4亿美元,增长84%;进口9.2亿美元,下降4.2%。

  2020—2023年全市进出口额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3家。合同外资0.3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0.2亿美元,增长135.5%。全年实际对外投资0.2亿美元,增长1476%。

  八、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1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税收收入79.8亿元,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4亿元,增长6.5%。重点支出项目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4.3%,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6.4%,卫生健康支出下降7.2%,教育支出增长9.6%,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9.8%。

  2019—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2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2亿元,增长10.6%;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37.2亿元,增加155.8亿元,增长9.3%。

  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85.5亿元。其中,a股再筹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增发、认股权证)60.7亿元;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筹资24.8亿元。年末全市有a股上市公司11家,上市公司市价总值863.5亿元。

  全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3.4亿元,增长8.2%;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5.3亿元,增长18.3%。赔付支出15.4亿元,增长9.9%。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10.2亿元,增长23.2%;人身险业务赔付支出5.2亿元,下降9.1%。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90元,比上年增长7.2%。人均消费支出23200元,比上年增长5.7%。恩格尔系数为31.3%。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67元,比上年增长5%。人均消费支出28609元,增长4.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6%。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65元,比上年增长7.9%。人均消费支出16660元,增长5.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6%。

  2019—2023年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6.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3.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3.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6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1.2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2.2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1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有普通高校3所,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5所,普通高中21所,初中59所,小学107所。

  全年社会考生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626人次,其中本科1302人次;全年自学考试毕业生数73人,其中本科58人。

  年末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75家,比上年末净增70家,其中当年新认定177家。

  年末拥有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177个,其中国家级质检中心2个,省产业创新中心1个,省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省产业创新研究院1个,省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新型研发机构1个,省院士工作站2个,省重点实验室6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省工业设计中心24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0个(国家级4个),省企业研发中心12个,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7个(国家级5个)。

  年末拥有省级以上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国家级1个),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7个(国家级3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0个(国家级5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2个。

  年末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159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2件;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1428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0.98件。全年授权专利278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13件。全年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79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安徽省专利优秀奖6项。

  十一、文化、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登记注册的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站)33个;公共图书馆8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56万册;档案馆6个,馆藏档案117.1万卷册,馆藏资料6.6万册。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100%。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662个,其中医院31个、卫生院2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各类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9680张,其中医院7995张、乡镇卫生院866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103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381人,注册护士5032人。

  2019—2023年全市卫生技术人员数

  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1所。全年体育彩票发行额4.3亿元。

  十二、生态环境[7]和应急管理

  全市已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当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646.7公顷。

  年末全市共有县区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2个。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32.5微克/立方米,连续四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0.1%。

  全市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为良。长江干流铜陵段水质为ⅱ类,总体水质状况为优;主要支流总体水质状况为良。枫沙湖湖区平均水质为iv类,水质轻度污染,白荡湖区平均水质为iii类,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量达标率为100%。

  全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8人。

  注:

  [1] 本公报中数据主要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 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 三次产业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 高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九大类高技术服务业。

  [5] 2023年电信业务总量按2022年不变单价计算,同比增长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6] 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7]生态环境部分数据均为预计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尊龙凯时注册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tjgongbao/huadong/1118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