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主导型。依托产业兴旺,形成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产业配套设施完善,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扩散性,并有成熟的产业链,带动村集体年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以及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2)生态资源型。依托生态宜居,村庄环境优美,产业田园风光好,旅游、矿产、水利等自然资源丰富,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年销售总额达到50万元以上,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准则,整合区域内的生态资源,通过建成3a级景区村,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3)古村复兴型。在保护古村的同时进行发展,使保护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深度挖掘和利用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宜居、宜游、宜业乡村,鼓励村民利用乡土建筑发展农家乐、民宿休闲和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农家乐民宿2家以上,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让保护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和社会共享。
(4)治理有效型。长期治理有效,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有党建制度引领,村内建成服务、娱乐、养老等功能完善的便民区域,一年开展大型文化娱乐活动3次以上。治理效果卓越,建立健全全民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完善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规民约等制度,村庄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5)资产经营型。自身发展基础好,村集体资产较多、经济实力较强、村民普遍富裕。固定资产估值200万元以上,盘活存量资产,激活增量价值,着力打造经济发展“双引擎”。以出租、集体管理等形式,把资产、资金盘活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
2、发展潜力类村庄
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较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轻。发展潜力村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找准目标定位,从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生态绿色经济发展、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激活整合乡村闲置资源等途径入手,升级成为样本示范类。主要任务是用现有的政策,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由易到难、持续发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到2025年,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3、攻坚克难类村庄
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薄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攻坚克难村应从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村庄基础设施提升美化、夯实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入手。主要任务是用足用活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提升、努力追赶,跟上全省平均水平。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提升,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全面建立。
4.拓展对外发展空间
深化农业农村对外开放。以休闲乡村旅游、农产品、康养度假、特色小吃、农耕民俗文化为突破口,积极参与区域协同协作,全方位对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金义都市区发展。持续深化“山海协作”,积极与杭州、上海等地经济强区、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协作关系,推进与富阳在人才学习交流、项目建设、产业支持、市场合作等领域开展深入交流,拓宽与德清、奉化合作领域,探索创新合作模式。推动缙云绿色精品农产品进闵行、德清等地,做好对口支援,将缙云烧饼、缙云茭白、缙云杨梅等推向省外市场,整体提升缙云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依托缙云5a级景区资源优势,持续扩大缙云乡愁富民产业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海外国家影响力,延伸产品在海外产业链。
二、聚焦“五彩农业”特色优势,打造乡愁富民产业高质高效样板
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高效为方向,树立农业“品种良、品相靓、品质佳、品味好、品牌响”的“五品”要求,稳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发展“五彩农业”,打造“百亿级”乡愁富民产业集群,推进农业绿色化、数字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升乡愁富民产业效益和竞争力。
(一)稳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战略,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重点,严守粮食功能区种粮属性,推进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清理整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开展粮油绿色高产示范片建设,提升冬闲田、山区田利用率,增加单季稻面积,拓展旱粮优势产区。推动粮食生产机械化、数字化,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新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推广粮经轮作、水旱轮作、稻田养鱼、稻鸭共育等高效生态模式,推广“一亩田千斤粮万元钱”,提高食粮综合效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力支持缙云爽面原料“908”小麦提纯复壮,扩大油菜、油茶等油料作物生产面积。到2025年,粮食产量稳定在0.87亿斤。
高质量发展畜禽业。以“六化” 为引领,鼓励采用自动供料、供水、环控等现代技术的规模化、数字化养殖新型猪场建设,打造一批高起点、高科技、设施先进的现代化示范猪场,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挖掘东方、新建、大洋、舒洪等乡镇(街道)生产潜能,深化现代化屠宰厂、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厂建设。引导养殖企业组织生产,稳定生产预期,加强生猪养殖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提高产仔数、存活率,及时发布生产动态信息。加强区域内动物疫病监测、防疫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推广“一灯二池三化” 的动物防疫模式。优化畜禽产业结构,引导发展湖羊、家禽等特色养殖,推广“缙云麻鸭”优良品种,丰富市场肉产品供应,促进全县畜禽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到2025年,实现规模猪场机械化率70%以上,生猪年出栏8.5万头左右,自给率实现80%。
稳定发展蔬菜产业。稳定蔬菜播种面积,围绕保供应、保安全、促增收,建设一批优质稳产“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完善重要“菜篮子”产品应急生产保供机制。以芥菜产业为重点,推广蔬菜标准化、数字化生产技术,丰富地产蔬菜品种种类,扩大黄花菜种植面积,改变传统的蔬菜生产、流通、消费方式,加速蔬菜线上消费模式,为产销提供新渠道,推动蔬菜提质增效。
夯实农业生产基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标改造,加快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后长效管护机制。完善农田水利沟渠路配套建设,完善山地水利设施建设和节水改造,提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推广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土壤改良,提升农田土壤地力。到2025年,累计新增高标准农田规模2.1万亩。
(二)打造“百亿级”乡愁富民产业集群
坚持市场导向,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物流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完善产供销链条,实施五彩农业“十个一”工程,推动山区农业实现高质高效,打造百亿级乡愁富民产业体系。力争在2025年底实现乡愁富民产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现代种植业。以茶、水果产业为重点,发展中药材、香榧、食用菌、竹笋等农业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茶产业,以茶旅融合为发展方向,推进良种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构建茶产业、茶生态、茶经济、茶旅游和茶文化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茶产业体系,推动茶叶生产“机器换人”和品质提升,鼓励引导开发红茶、白茶等多茶类产品。稳定发展水果产业,以优化品种、提升品质、打响品牌为方向,稳定种植面积,发展精品水果,建设一批示范基地,打造三条水果精品线。以壶镇、前路、东方等乡镇为主水蜜桃精品线;以舒洪、胡源、溶江、大源等乡镇为主杨梅精品线;以东渡、双溪口等乡镇为主葡萄精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