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2022-2026)

  一、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

  (一)建设基础

  1. 区域特征

  武进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西北部,北纬31°20′-31°46′、东经119°40′-120°7′,濒太湖,衔滆湖,京杭大运河横贯东西,东邻无锡,西毗常州金坛、镇江丹阳,南接无锡宜兴,北靠常州天宁、钟楼、经济开发区,与扬中市、泰兴市隔江相望,行政总面积883.99平方千米。境内平原宽广,地势低平,河网稠密,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武进区城市交通便捷,沪武高速(g4221)、锡宜高速(s48)、江宜高速(s39)、苏锡常南部高速(s58)纵横交错,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穿境而过,沪宁城际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直通,实现与上海、南京1小时通达。

  2021年武进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951.25亿元,人均gdp达15.19万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89:50.91:47.20。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775元,较2020年增长8.4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01元,较2020年增长10.53%。

  2. 工作基础

  (1)生态制度建设日益完善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将生态保护引领区建设、太湖污染防治、“263”专项行动三个办公室整合归并至区生态文明建设办公室,专门成立区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统筹协调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完成武进区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与宜兴市共建中干河、北干河区域内环境污染预警、处置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水环境预防与处置联防联控联治协调机制;联合建立武澄沙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武澄沙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百日会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与司法衔接工作步入全新阶段,武进区环境司法联动机制获得全省首批优秀法治实事项目称号。

  基本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全面启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完成武南河、永安河、大通河、长沟河等12条河流确权登记工作;坚持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荣获2020年度“江苏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区)”称号;推动落实铅蓄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成2家铅蓄电池收集转运点;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武发改〔2021〕8号),建立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制度。

  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更加完善。定期发布年度镇、重点园区高质量和党的建设考核实施方案,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探索开展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完成前黄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启动20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事件磋商,完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14件;实施区域开发生态补偿制度,国土开发强度超过28%的板块向不足28%的板块进行财政生态补偿;明确24条区级骨干河道河长,构建“政府河长、企业河长、群众河长”三位一体的河长体系,“企业河长”入选江苏环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河湖长制”工作获省政府激励表彰。

  (2)生态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1年,武进区地表水国省考核断面优良比例达82.4%,太湖连续14年实现“两个确保”,四条入太湖河道考核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年均浓度达到考核要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7.0%,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首次达到二级标准要求;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林木覆盖率达26.57%(含常州经开区),湿地保有量达到2.48万公顷(含常州经开区),全区生态系统结构和格局基本稳定,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三大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建成全市首个汽车喷涂“绿岛”;全面完成东方特钢、湖塘热电、华伦热电超低排放改造及1448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完成39家印染行业整治试点工作和2177家涉磷企业入库填报;推进村级及以上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整治,启动武高新工业污水厂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滆湖围网、沿太湖3公里水产养殖清退;完成长坝浜省级黑臭河道治理和23条市级黑臭河道整治;开展排污口清查和整治,完成湖塘河、里底河、龚巷河等81个重点排口信息公示,并同步建立“一口一档”;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原城西工业园地块3个污染场地和绿建区金隆化工厂地块土壤修复,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销号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完成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分,基本构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完成洛阳“小流域”综合治理一、二期工程,全面启动湟里镇村前村小流域三期工程、武进港戴溪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实施范围内河流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探索建设“退水不直排,肥水不下河,养分再循环”的生态农田,完成雪堰镇新康村1800亩水稻田生态化改造工程;对滆湖武进水域9669亩网围(捕捞)实施整体拆除,开展5万亩滆湖“以渔控藻”生态修复试验区建设,滆湖网围整治入选全省生态环境十大先进典型;完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持续推进滆湖(西岸片区)湿地保护小区、武南河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完成西太湖塔下片区近岸带810亩水生态修复工程及南夏墅街道南河社区小微湿地示范点建设,全区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0.4%。

  生态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修订《常州市武进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督促风险源企业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物资库,完成滆湖备用水源地安全供水应急防控桌面推演;成立区危化品安全监管执法大队、乡镇应急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完成违法违规“小化工”专项治理,全面运行安全生产问题处置监管平台,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工作联动机制;完成夹山污泥、危废焚烧项目建设,完成危废重点源规范化管理检查、危险废物终止经营单位排查,全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100%;成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完善医疗废物处置台帐,落实专人管理、及时收集、分类存放、专车运输、定点处置的要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69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