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服务业在全市稳增长、强功能、优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全面形成以文化旅游为牵引的现代服务业,全要素耦合、多产业融合的发展生态加快构建,初步建成充满现代气息、创意时尚的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地。

  1.发展贡献迈上新台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投资、就业的贡献稳步提高,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7.5%。

  2.结构效益取得新成效。现代会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旅游总收入达10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00亿元,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服务业数字化加速推进,产业融合持续深化。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3.集聚融合实现新突破。到2025年,集聚区类型进一步丰富,集聚区企业营收达150亿元。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向深度融合,新增省级以上“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3家以上,基本实现服务业产业集聚、资源集合、服务集成。

  4.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服务业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等试点示范效应成效显著,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等高水平开放平台相继建成,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统一开放、公平竞争、创新激励的市场环境加快形成。

  “十四五”黄山市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表

  分类 指标名称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速(%)

  发展能级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488.2 800 ≥7.5

  服务业投资增速(%) 5 - ≥8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44.2 44.5 -

  结构效益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15.1 22 ≥7.5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 -1.0 - ≥15

  旅游总收入(亿元) 370 1000 --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 100 --

  融合集聚 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家) - ≥5 -

  服务业法人单位数(万家) 2.09 2.58 -

  皖美品牌示范企业(家) - 8 -

  新增省级及以上“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家) - ≥3 --

  三、重点领域

  聚焦服务业“锻长补短”、兼顾本地居民及外地游客高品质需求,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业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竞争力强、规模效益高的服务产业新体系,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

  (一)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桥头堡

  1.文化旅游

  发展目标:以打造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五个之城”为引领,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推动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复合转型,展示“创意黄山·美在徽州”品牌魅力,推动“大黄山”国际文旅品牌向周边辐射,打造长三角文旅发展金字招牌。到2025年,全市年旅游接待量突破1亿人次,其中过夜游客达1500万人,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力争达到100家,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份额力争达到24%。

  发展路径: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锚定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目标,实施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持续推进“文旅 ”深度融合,围绕徽菜餐饮、现代住宿、旅游交通、精品游览、特色购物、休闲娱乐六大产业体系,创新推进覆盖全域的多层次、立体化产业链体系建设,在文化旅游领域打造体现黄山特色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八大标志性产业链”。积极培育全域、全季、全时、全链的文旅产品体系,深度谋划和开发适合商务人士会务、青年人创意、家庭亲子等不同群体的文旅产品,如主题游、商务游、文化演艺、夜间经济等引领消费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首选地、绿色生态康养基地。2025年,游客人均逗留天数达3天,人均综合消费达2500元。

  专栏1 文化旅游领域八大标志性产业链

  1.休闲度假产业链:大力开发山地、森林、湖泊、康体、养生、乡村、温泉、高尔夫等休闲度假产品,打造“养生 养心”沉浸式休闲度假体验模式,建设一批品质高、业态丰、服务优的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休闲旅游城市和街区、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2.全域旅游产业链:打造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的典型示范,实施“新型景区城、镇、村建设工程”,积极创建与培育一批新型景区城、镇、村。做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申报工作。

  3.乡村民宿产业链:以文化、体育、娱乐、节庆、研学等活动为主题,融入景区旅游、文化体验、户外运动、乡村生活、养生度假和怀旧体验等“民宿 ”融合型经济新业态,推出一批徽州精品民宿,引进一批高端品牌民宿,打造一批徽州民宿集聚区,发展一批徽州民宿特色乡镇。到2025年,将黄山市打造成“中国民宿业标杆地,世界民宿业典范区”。

  4.研学旅行产业链:依托徽州文化、生态自然、徽州非遗、乡村体验等研学旅行核心资源,策划和研发一批满足不同学龄层的研学旅行产品,形成类型多样、错位发展的研学旅行产品体系。建立研学企业目录库,打造研学旅行营地。

  5.自驾旅游产业链:加快推进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依托杭黄高铁、皖浙1号线、沿新安江绿道、新安江航道综合开发利用、徽杭古道、低空飞行等资源,打造贯通水路空铁山五条廊道,联合打造“五名线”(名城、名山、名江、名湖、名村)精品自驾游线路,打造中国东部自驾游天堂。

  6.非遗文创产业链:以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民俗等不同类型的黄山非遗项目为主题,以大数据、5g、人工智能、ar/vr/mr、动画动漫、手游网游等技术应用为手段,打造具有黄山特色的非遗文化创意系列产品,整合形成集创意、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非遗文创产业链。

  7.康养旅游产业链:以文化旅游业与高端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实现从农业(中草药的种植采集)到工业(有效成分的提取、道地中药材加工、医疗设备生产)再到文化旅游业(高端疗养服务、健康养生度假)的融合发展,构建包括中医药康养旅游、山地康养旅游、运动康养旅游、田园康养旅游、温泉康养旅游的具有黄山特色的现代化康养旅游产业体系。力争将黄山建成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医养康养旅游示范区、国际生态康养胜地。

  8.夜间经济产业链:积极引进培育银泰、保税店等中高端商圈,围绕“夜购、夜食、夜娱”等在内的夜间多元消费市场,规划夜间商圈空间布局,推进“夜间经济消费地图”,打造夜间产业带和夜间经济示范区。依托主要商圈和商业街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业态,加快发展夜间“黄金四小时”经济。依托民俗表演、传统工艺品,文创产品,美食小吃,农特产品等项目,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主题夜市,全方位吸引市民游客,打造黄山夜游品牌。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打造山岳(奇绝黄山)、乡村(徽派雅韵)、江河(山水画廊)、城市(古韵生活)四大旅游产品,做美风景链、做新业态链、做强配套链,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加快构建“一核、二带、五业态”[ “一核、二带、五业态”:打造屯溪区集散、休闲等于一体的黄山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集聚核;构筑漫游黄山文旅产业带、梦幻黄山文旅产业带;做强山湖观光、乡村度假、运动康养、文化体验、医养茶乡五大业态组团。]全域旅游空间发展模式,推动实现全域布局、全产业链联动、全方位体验、全链条服务。实施重点景区提档升级工程,全面升级5a级金牌景区,加快推进新安江百里山水画廊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不断增加国际化精品景区覆盖面,推动文旅产业由金牌景区带动向全域优势转变,实现文旅产业发展全域化、供给品质化、效益最大化的全域旅游发展目标。到2025年,黄山市全域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

  建设国际化文旅服务体系。打造“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等复合功能路网,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完善旅游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旅游服务中心、观景平台等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咨询与服务、旅游投诉处理、旅游应急救援、旅游监管、旅游交通引导标识和自驾游服务体系建设。规范与提升旅游公共交通、旅行社、导游、旅游购物、餐饮等行业,加快建立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深化“智慧文旅平台”建设,推进文旅态势、客流监测、文旅监管、精准营销、电商平台、云游平台等智慧文旅应用场景。

  提升全球化文旅品牌形象。依托黄山旅游品牌和资源禀赋,按照全域旅游理念,强化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加快建设富有古徽州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加强区域合作,建好用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衢黄南饶“联盟花园”等区域合作平台,共同拓展多层次客源市场,努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合作的“大旅游”格局。加强国际交流,深化与国际组织、国际友城、友好景区务实合作,实施“创意黄山·美在徽州”城市品牌全球推广计划,显著提升全球知名度和美誉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尊龙凯时注册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22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