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守住耕地红线,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零容忍;落实国家扶持政策,做好农资保供稳价,提升群众种粮积极性。围绕“鄂东粮仓”核心区定位,新建高标准农田9万亩,确保粮食总产量7.2亿斤以上。搭建“三农”服务平台,建立紧密型“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合作模式。加快“四廊四带”建设,探索乡镇跨区域协作发展,打造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加快推进黄土岗、福田河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区。以体验式农文旅融合新模式谋划建设菊花、油茶、蔬菜、老米酒、茶叶等“主题公园(博物馆)”,带动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化、质量标准化、加工销售一体化,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持续推动福白菊进《药典》,精心打造麻城辣椒、黑山羊、老米酒等传统优势品牌,力争更多优质农产品入选“荆楚好粮油”。
深入推进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补齐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短板。以“五共”理念引领基层治理,健全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以奖代补”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建设农村公路300公里,改造危桥52座,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巩固提升农村电网,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60%以上。加大革命遗址遗迹、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提升乡村风貌和内涵;深入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改造农户厕所3万户,扎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实施“微改造”行动,打造农耕特色的田园风光,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成为群众的美好家园和向往乐园。
五、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聚焦“中等规模、中心城市”发展目标,突出建管并重、内外兼修,以完善功能、吸引人口为主要任务,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坚持主城引领不动摇,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市域生态空间、中心城区路网、市政工程、城市风貌等专项规划,推动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全覆盖。启动高铁新城、文教新区、临港新城等规划编制,按照“一套规划、远近结合、分期推进”的原则和“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出形象”的目标稳步推进,带动片区开发、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打造麻城门户、人才港湾、城市地标。加快畅通环线、打通快线,启动小康路、将军北路延伸线、西陵二路和京广大道西段等道路改造升级,优化城市路网体系。开展城市体检,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稳步推进鼓楼社区、北正街等老旧片区改造,打造一批完整居住社区。完善地下管网、防洪排涝等设施,加快推进城区雨污分流全覆盖。推动护城河、月亮湖、举水河水系连通,建设一河两岸(城市客厅)、仙居乡公园,高效利用零碎空地、边角空间,建设各类街头游园、口袋公园等小微绿地,努力让我们的城市推门见绿、抬头赏景、移步闻香。
提升城市管理效能。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综合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持续开展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快智慧城管、智慧交通建设,新建5g基站300座,提高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建设智慧停车场,强化道路交通综合整治,有效缓解道路拥堵。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打造一批“红色物业”示范小区。规范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扩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逐步推行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维养市场化,提高精细化管养水平。加快推进天然气公司重组,更新改造城区老旧燃气管网,确保规范运营、安全供应。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聚焦“资源整合、人口汇合、产业聚合、服务融合”,推动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工程和产业设施提挡升级,增强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力争城镇化率提升1.5个百分点。科学推进解决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住房困难问题试点,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强化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和教育联合体建设,加快公交、供水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施擦亮小城镇提升行动,推进5个“美丽城镇”示范点创建,着力打造规模集聚、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特色小城镇。
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兜实兜牢民生底线,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坚持就业优先,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有序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工作。加大“一老一小”关爱力度,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建设嵌入式、多功能养老设施,构建市乡村户四级“五安家园”养老服务网络。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加快完善公益性墓地等殡葬设施。落实支持三孩生育配套政策,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扎实做好儿童福利工作。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做实做细低保、残疾人等服务保障工作,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年更比一年好。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双减”政策,持续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新建城乡公办幼儿园5所;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积极推进谌家园小学迁建、水寨小学改扩建等项目;推动特殊教育普惠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新特教学校;推进职教集团迁建,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全面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扎实做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人群的健康服务。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加快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基层卫生院与省、市级医疗机构组建专科联盟,逐步实现基层卫生院“一院一品”“一院一专”。完成公卫中心搬迁,加快建设歧亭镇、龟山镇、乘马岗镇、三河口镇卫生院等一批公卫补短板项目,逐步健全市乡村三级疾控网络,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