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笃行,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加强政治监督,一体推进“三不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得到加强。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9件、政协委员提案12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
此外,对外交流合作、地方志、档案、社科、文联、残联、科协、供销社、工青妇、港澳台、民族宗教、侨务、军民融合、人民防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也取得新进展、新进步。
各位代表!一年风雨兼程,成绩来之不易。这一年,对榕城而言,是攻坚克难、长风破浪的一年,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一年。这当中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大力支持、鼎力相助,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勠力同心、奋力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干部群众、企事业单位、驻军官兵、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向关心支持榕城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一年辛勤付出,经验弥足珍贵。一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没有捷径,实干为要。只有保持发展定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系统性谋划、规律性把握、整体性推进,才能确保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只有始终以人民为根本,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凝聚起上下合力、干群一心的磅礴力量;只有事不畏难、行不避艰,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事接着一事办,才能确保各项工作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各位代表!一年亲身实践,问题必须重视。主要表现在:产业层次较低、创新驱动力不足,产业集群效应有待提升;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自身发展还有不少困难,中心城区的发展活力仍未充分释放;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发展仍有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地方公共财政负担沉重,科教文卫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知不足而后进,我们将会直面问题挑战,切实加以解决,不负人民重托!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从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入手,强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坚定性,形成更多实举措、硬抓手,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扎实成效,把榕城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七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榕城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1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3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0%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重点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坚持守正创新,把握稳与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理念,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支柱产业。以万达广场、中骏世界城等城市综合体和广百、宝德等城市商圈为核心,围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等,发展广告、设计、培训、咨询、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谋划建设物流货运平台,以榕江港为依托,支持推动港务、向顺等码头整合改造,打造粤东物流中心,培育现代物流业。
提升平台承载能力。积极参与构建国道g206线工业带,做实做强十里智造走廊。加快万洋众创城通用厂房建设,推动“企业上楼”,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周边公共服务配套,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高质量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承接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示范带动强的项目落户。加快实施仙桥桂南、榕东祠堂以及东阳新林等一批“工改工”项目,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
加快企业提档升级。深化落实“企业联络员”制度,完善挂钩联系重点企业机制,做好企业精准帮扶。大力实施企业梯次培育,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今年市场主体增长8.0%,培育“小升规”50家。梳理制造业百强企业培育清单,建立重点支持企业库,统筹涉企奖补资金向“四上”企业倾斜。鼓励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实现技改投资7亿元以上,力争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
扩大招商引资效益。强化重大项目全周期服务,着力抓好39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全面开工,完成投资超54亿元。把握“三贡献一高一强”标准,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强化以商引商、以链引商,招引更多央企、头部民企、外企落户,推动潮汕生物科研教育实验基地等重点项目落地,力争招引产业项目超50个,投资总额超160亿元。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用好道路冠名权和充电桩、广告牌等特许经营资源,全面激发民间投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