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全面强化资源要素供给。坚持要素跟着产业走、资源围着项目转。强化土地保障。推进全市域详细规划编制,优化土地指标交易管理机制,“一地一策”处置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7000亩,确保好项目不缺用地、好产业不缺空间。强化载体保障。竣工星润智谷二期、智慧能源创新中心等项目,开工长三角(常熟)国际先进智造产业园三期、中新智地产业园等载体,高质量推进20个存量产业用地更新片区建设,以优质产业载体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强化人才保障。做好“昆承英才”等高端人才引进的同时,深入推进8个苏州市级以上职业教育“双优计划”,发挥现代产业技能实训中心、常熟工匠学院等平台作用,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强化资本保障。实质化运营苏创新能源、吴越天使等基金,加快融入市、县一体的产业基金架构,综合运用融资担保、普惠金融风险补偿等模式,助力优质项目落地和重点企业发展。

  三、更强定力深化科创赋能,点燃产创融合新引擎

  围绕产业需求抓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以创新激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力促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4.15%左右,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1.持续引育创新主体。坚持内培外引两手抓,不断壮大创新平台和创新主体阵容。促进创新平台扩容提效。深入实施产创融合“十百千”平台载体建设工程,新增产业创新基地1个、产业创新平台5个、企业研发载体60个,重点推动省产研院金属所、液晶所等存量创新平台向公共化服务和高质效运营转变,加快北大分子前沿技术研究中心、中汽研氢能测试中心等增量创新载体建设,力争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常熟基地落地开工、海底观探测与传输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创建实现重大突破。促进创新主体量质齐升。健全科创型企业联合培育辅导和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确保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300家。持续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示范建设,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提升至23.3件。瞄准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创新型产教资源集聚地区,积极对接大院大所和央企国企重点资源,落地科技招商项目1200个以上。

  2.加速集聚创新要素。以“南园、中城、北谷”三大“创新核”建设为牵引,全面提升创新资源集聚度和向心力,更好赋能产业集群建设。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进迈宝国际品牌创新中心、数字科技新城科创港等高能级载体建设,初步展现uwc 创新岛、声谷科技产业园形象面貌,加速集聚优质企业研发总部、高能级创新平台和高端人才;支持乡镇板块联动三大“创新核”,积极承接产业和科技资源溢出,加速构建“总部/研发 生产基地”协同互促的发展格局。强化创新人才引育。持续推进人才归谷建设,激发企业引才、平台引才、以赛引才、以才引才活力,创新校地人才双聘、人才“周转池”等机制,培育新能源、先进材料、声学等行业领军人才180名以上;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作用,赓续“科技镇长团”品牌,构建人才产业链生态沙龙互动机制,推进“揭榜挂帅”扩面提质,撬动企业技术合作不少于200项。

  3.着力优化创新生态。强化政府、企业、机构、人才等多方联动,为创新主体发展厚植成长“沃土”。提高创新服务“精准度”。依托“汇科创”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企业研发载体数字画像全覆盖,动态掌握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力争在工业母机、“双碳”等重点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做强科技金融“支撑力”。依托常创股权等基金,优化“以投带引”基金投资招商新模式,深化投贷联动,打造覆盖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生态体系,以金融活水滋养“创新之花”。构建创新成长“全链条”。持续发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创新培育体系作用,深化与南京大学、常熟理工学院等科研院所的校地合作,新增苏州市级以上科创孵化载体超5家。

  四、更宽视野推动融合协同,展现城乡发展新面貌

  着眼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积极参与沪苏(州)同城化发展,持续深化区域、城乡协同,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

  1.持续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加快城市南融步伐,加速重点组团和交通设施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产城人”融合发展。

  提升组团片区开发质效。中新昆承湖园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创新载体建设及高端项目招引,开工阿那亚创新街区、昆承科创港等项目;数字科技新城建成投用常春藤国际人才港、松下协创中心,基本形成“一轴两心三片区”空间布局;“苏州·中国声谷”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骨干道路框架全面成型,声谷科创中心一期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苏州高铁北城完成片区详细规划,确定项目合作方,启动产业先导区建设和项目招引;西泾岸历史街区完成整体运营方案制定,修缮项目完成施工,改建项目主体结构封顶,运营业态基本确定;云裳消费小镇综合推进产业、商业及生活配套布局,加快打造消费品牌数字社区;红色沙家浜建成集红色演艺、红色培训、酒店会务为一体的红色文旅综合体,完成景区度假化转型;高铁西站片区完成地下空间工程前期工作;花溪片区加快形成片区综合开发方案。

  不断完善交通路网体系。加快对外畅联。配合推进通苏嘉甬铁路、沪武高速扩建等工程建设,做好锡太高速、通常高速前期,深化苏通二通道、嘉常高速等方案研究;持续优化常熟站停靠列车班次,更好发挥铁路作用。提速市域协同。确保广济路北延工程建成通车,启动迎宾路西延、相石路-任昆路连接线工程建设,做好常昆线、辛渭线改扩建项目前期。深化市内联动。完成青墩塘快速路高架施工,推进西站枢纽连接线前期、s342常熟西段改线方案研究,加快虞山南路修复等市政道路工程,推动农村公交、物流、道路提档升级,争创全国“四好农路”示范县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深入谋划常熟港区及沿线区域发展,更好利用长江岸线和腹地资源,加强常熟港建设,主动融入苏州港一体化发展大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尊龙凯时注册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968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