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强化创新驱动为第一动力,纵深推进改革创新,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当前,武进仍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与周边城市在各个赛道的竞争更为激烈,挑战更加艰巨。我们将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坚持既对标一流、更创标先进,纵深推进各领域改革,厚积内生动力,增强发展动能。
持续性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将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支撑、决胜区域竞争的重大法宝,驰而不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精准更新营商环境重点举措清单,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动“一件事”线上全流程办理,扩大“跨省通办”事项范围,推行重大项目“容缺后补”机制。始终将稳市场主体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惠企政策集成力度,提升助企服务精准度,发布涉企常用轻罚免罚清单2.0版,以“真金白银”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以躬身服务护航企业专注前行,全面打响“武a服务 进无止境”营商环境品牌。构建高水平开放格局,以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海外仓为抓手,加大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团队孵化力度,带动外贸创新发展。开展商务包机工作,组织外贸企业赴境外参展洽谈、争抢订单。
全方位构造一流创新生态。深化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协同,构建创新策源强劲、技术攻坚活跃、人才支撑有力的创新生态。加大战略平台布局力度。把握科技变革趋势,瞄准前沿领域,建好用好南京大学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南京医科大学常州医疗健康科技园、江理工绿建区协同创新园、细胞治疗研究院等创新载体,高标准建设滆湖科学城、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鸣凰科创城,推动江苏大学常州创新港等高教资源签约落地。壮大创新主体“雁阵”。招引科技型中小企业240家以上,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以上、省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项目4个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700家。推动新能源汽车能源与信息创新中心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创新人才集聚。实施“主导产业引智计划”,完善高粘性人才服务体系,引进顶尖人才(团队)4个以上,新增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100人以上。
高标准打造一流园区平台。错位布局、协同联动,打造贯穿常州科教城、中以创新园、武高新、西太湖、绿建区的“科创长廊”。中以常州创新园着力打造国际合作标杆示范,落实“共建计划”,启动核心区南田湾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推进中以数字谷、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中以科创学院建设,加速引入创新资源要素,强化辐射带动能力。武进国家高新区扛起首位担当,加快建设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机器人检测科研平台、长三角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创新基地等重要载体,优化提升“一人一车一芯”产业链,放大产业集群优势。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当好“两湖”建设先行军,坚持科产城人融合发展,强化研发创新、高端智造、企业总部、科技金融等核心功能,提升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现代物流等支撑功能,高水平建设最美湖湾城。绿建区全力打造长三角建筑科技创新中心,积极创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绿色国际示范园区,深化中欧合作,推动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创新。
(三)以提升城市载体能级为关键支撑,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塑造城市发展新格局
当前,常州正意气风发冲刺“万亿之城”目标、全力以赴推动 “两湖”创新区建设,城市发展迎来系统重塑、能级提升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乘势而上,走好紧要关头的“关键几步”,进一步打开空间、优化布局、提升品质,推动城市载体能级向上攀升。
在“两湖”建设中起势见效。持续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深化常州南站、武进南站枢纽规划研究,配合做好常泰铁路、盐宜铁路等前期推进工作,加快推动腾龙大道、花海大道等交通项目建设,确保南沿江城际铁路武进站与铁路同步投用,加速打通直达滨湖的空间通道。不断完善基础配套,加快推进环孟津河生态廊道规划建设,打通果香路等区域节点道路。强化重点项目支撑,加快推动140个、年度投资358亿元的“两湖”创新区核心区重点项目,推进西太湖外国语学校等配套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工作,持续完善青年人才落户、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全方位服务,构建“国际人才社区—高层次人才公寓—蓝领人才公寓—青年驿站”人才安居体系,建成人才公寓1.3万套(间)以上,加快配套社区、医疗、文娱功能,打造适应青年需求的生活场景,营造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共同成长良好格局。
在城市面貌上出新出彩。深入推进片区开发,加快打造长沟河片区“春华秋妍”城市盛景,统筹推进沟南片区、江理工片区等重点片区改造。系统推进街区塑造和绿地系统优化,发掘城市历史记忆,涵养城市文化品质,让积厚流光的历史底蕴在现代武进焕发新的魅力。着力提升城市治理品质,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菜场改造提升等工程,全面启动“美丽街区”建设,深化背街小巷、建筑工地等重点领域攻坚整治,推进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聚焦老旧小区环境整治、非机动车治理等难点,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为常州创建文明典范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在乡村振兴中再上台阶。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乱占耕地建房整治试点工作,赋能乡村发展。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稳产要求,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500亩以上,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打造农安智慧监管平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办好农民丰收节、阳湖果品节等活动,提升十大农产品优选品牌知名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机制,鼓励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激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深化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落实农房建设奖补政策,完成农房更新改造4200户以上,加快推动雪堰镇雅浦板块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礼嘉镇何墅村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培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14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