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上下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旌德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受疫情等影响,部分经济指标增速与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尚有差距;经济总量偏小,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还不够快、质量还不够高;产业规模不大,主导产业集聚度不高;民生和社会领域还有短板;政府工作效率、法治水平、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必须直面困难和问题,采取必要措施,有效解决。
二、2023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按照县委十六届四次全会总体部署,2023年总的要求是坚持“1136”工作思路,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一二三产高质量协同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工业强基补链、农业产业带动、旅游融入大黄山“三大工程”,强力推进企业倍增、项目驱动、要素激活、城乡互促、民生提质、党建领航“六大行动”,加快建设长三角休闲养生后花园,着力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新旌德。
建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具体做好“七个一”。
(一)着力稳投资、促增长,主打一场项目建设的硬仗。强化“管行业必须管投资”意识,大力开展“项目驱动”“要素激活”行动,以高水平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争项目。聚焦交通、能源、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提前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全面提高储备项目转化率。重视对央企、省属企业等国有企业项目和资本的引入,用好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推进一批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确保列入省重点项目库61个、计划完成投资19.18亿元。争取非标专项债资金不少于5亿元、国有公司融资不少于16亿元、各领域专项资金不少于5亿元、民间投资不少于2亿元,确保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8亿元以上。
全过程盯项目。主动作为、紧盯目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万方高档生活用纸、飞翔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等技改项目投产达效;强力推进安旌高速旌德段、绩谭公路旌德段等项目建设;高效推进“数字旌德”新基建、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等入库非标专项债项目尽早开工;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力争纳入国家级或省级发展规划;开展eod项目申报方案编制,力争2023年申报成功。
全要素保项目。深化“标准地”改革,大力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和低效土地处置攻坚行动,确保盘活土地不少于1500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开发推广“应收账款贷”“知识产权贷”等金融产品,力争中小微企业贷款净增11亿元,中长期项目贷款净增14亿元。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强化与高校院所开展联合攻关,推动紫外led光固化系统、高耐磨聚氨酯轮胎等项目取得关键突破。
(二)着力强招引、优服务,掀起一次企业引育的热潮。围绕“双百双十”目标,大力开展“企业倍增”行动,加大企业招引培育力度,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双招双引”用实功。聚焦主导产业和制造业项目,精准开展产业链定向招商,加大外资招引力度,主动对接各类知名基金管理人和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全力以赴实现招大引强新突破。领导干部带头常态化开展招商推介活动,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全年引进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不少于2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2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个,到位资金不少于45亿元。开展一产业一团队、一平台一博士“双一”工程,全年引进创新团队不少于10个、硕士研究生或副高级职称人才不少于100名、大学生就业创业不少于1000名。
企业培育谋实效。加强平台建设,重点推进健康用品、电子信息、版书、蔡家桥、孙村等产业园竣工使用,加快科技孵化器四期、俞村产业园等开工建设。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机械电子、玻纤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动企业“上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万方纸业上市进程,确保亿元企业突破10家,5亿元企业1家。持续推进规上工业企业三年培育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家。推动黄山台钻、飞讯安全设备等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
营商环境出实招。持续开展政务服务“四减”、指标单位专班、为企服务增效三大行动,以企业开办注销、保护中小投资者、市场监管等领域为重点,打造环节更少、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的营商环境。优化涉企服务窗口,健全跟踪落实机制,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进惠企政策全流程“一网通办”“一网跟踪”“一网发放”。建立政商恳谈会制度,设立“企业家接待日”,进一步推动政企“高频”互动。
(三)着力抓建管、倡文明,促进一轮城市品位的提升。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城乡互促”行动为抓手,让城市亮起来、畅起来、美起来、净起来、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