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12月31日在芜湖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 长 宁 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启航之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一改两为五做到”,经受住新冠疫情、经济下行、超预期因素冲击等多重考验,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成功获批国家“东数西算”芜湖数据中心集群、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成功举办第六届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首届低空经济发展大会等盛会,落实质量强国建设、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弋江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等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0亿元,增长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8.4亿元,增长9.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城乡收入比降至1.79,差距全省最小;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

  (一)产业发展实现更高质量

  “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全面实施。四个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9%。奇瑞汽车成为全省首家年产销过百万辆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148%,出口再创纪录,全国每4辆车出口就有1辆奇瑞造。海螺位列世界500强第353位,获中国工业大奖。楚江新材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实现芜湖零的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3%。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规模企业达369家,“电池-电机-电控-芯片-智能驾驶-整车”的全产业链初步构建,比亚迪产业园实现当年投产、当年产值过百亿;光伏产业吸引永臻科技、协鑫集成等头部企业落户,光伏玻璃、电池片、胶膜、单晶组件等产业链重点环节在芜集聚。天马微电子等项目落地,新型显示产业加快形成“基板-靶材-元器件-显示模组-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航空航天产业链集聚规模企业120余家,华夏云天航空发动机维修等一批项目开工。芜湖数据集群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2200亿元,珑腾智算互联网产业园等百亿级项目开工,在“东数西算”国家战略中标识度越来越高、吸引力越来越强。迈入全国数字城市建设五十强。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56家。新增绿色工厂7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家。神剑新材料和鑫科铜业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

  “锻长补短”行动成效显著。开展“皖美消费”行动,发放消费券1.3亿元,带动社会消费超10亿元。新增限上商贸单位1295家。引导美的、飞科等制造企业扩大线上销售,全市网络零售额增长11%。新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集聚示范区占全省四分之一。江北新区、新芜经开区获批省“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三山经开区多式联运、镜湖区平台经济获批省“十四五”首批服务业改革创新试点。建成12个“周末剧场”舞台,芜湖古城、方特旅游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欢乐芜湖提档升级。

  “两强一增”行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建设高标准农田46.2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业科技特派员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5个、数字农业工厂及应用场景110个。建成智慧芜湖大米示范基地15万亩,亩均效益提高30%,中联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在全省率先全域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首批70个试点村实现集体收入6285万元,增长1倍以上。巩固“三保障”成果,新识别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新增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70个。完成农村改厕1.4万户,城乡环卫一体化全面实现。繁昌区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湾沚区殷港艺创小镇和航空小镇入选“中国特色小镇50强”。南陵县烟墩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

  “双招双引”形势喜人。形成任务有清单、落实成闭环、专员带专班、考核在一线的工作机制,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20个,总投资4257亿元、增长33.6%,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8个、较去年翻一番。建立重点项目“三级调度”“红黄绿”亮牌预警机制,新开工亿元以上招商项目568个,其中海创正极材料、道氏前驱体、耀石新材料等百亿元以上项目3个,取得历史性突破。信义玻璃、美的厨电当年投产、当年新增工业产值70亿元。完善“紫云英人才计划”,搭建人才服务平台,汇集23项支持政策,兑现人才补贴2.7亿元。建设人才驿站10个。举办“紫云英”人才日、人才周活动,创新发放3000万元城市体验券,近万名大学生来芜参访。新引进就业大学生6.6万人、是去年的2倍,高端人才1870人、领军人才154人、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06个。

  (二)创新发展积蓄更强动能

  创新载体加快建设。新获批国家级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4家。市重点研发平台达56个,新型研发机构占全省四分之一。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揭牌。国家航空产业知识产权营运中心、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启动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梦溪科创走廊、湾谷科技园等首批十大创新园开工。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组建省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捕集转化应用创新联合体。设立5亿元大学生创业基金、5亿元双创孵化基金等,全面推进创业良种库和“雏鹰”计划。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8亿元,增长45%。政府性投资基金新增投资项目138个、投资额超91亿元,累计撬动社会资本约400亿元。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题基金、中部六省首家公募基金兴合基金落户我市。海螺环保、雅葆轩、福赛科技、优升新能源4家企业获批上市。建成海行云全国首个5g 汽车行业定制平台。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登记科技成果增长14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48%,居全省第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399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