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1日在宣城市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宣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何淳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学“两湖”、提标杆,强信心、促跨越,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十四五”精彩开局。初步测算,地区生产总值1833.9亿元,增长1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8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8%;进出口总额增长45.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和8.7%。

  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重大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省际合作平台加速构建。完成“一地六县”合作区总体空间规划布局,获得省专项政策措施支持,成立苏皖合作示范区管委会,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29个,总投资272亿元。长三角“一地六县”人才综合体和人力资源产业园顺利开园。开放平台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宣城联动创新区成功获批,宣城综合保税区项目开工建设,巷口桥铁路物流基地基本建成,定埠港集装箱航线开通运营。创新平台推进有力。举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能源产业联盟大会,新建省级创新平台23家。宣城(上海)科创中心加快建设,宛陵科创城入驻项目18个。园区平台提质提效。宁国、广德、宣城经开区进入全省开发区30强。宣城经开区获批省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5个,铭博汽车、大巨龙环保装饰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宣城高新区、广德、宁国化工园区获省政府批复认定。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启动东部新城建设,新塘羽绒产业园获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创新型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创新能力、创新潜力居全省第4位和第5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0家。备案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74家,居全省第6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4%,占全省比重达6.5%,占比居全省第4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5.6%。工业强市迈出坚实步伐。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组建长三角(宣城)光储产业联盟,成立市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举办省第二届汽车及零部件产需对接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4家,创历史新高,总数达1695家,居全省第5位。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7家和省专精特新企业17家、专精特新“冠军企业”9家。认定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1家、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3个。培育国家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试点示范平台2家,思爱普宣城工业互联网创智中心正式启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位次前移1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3.1%。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培育限上商贸单位150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8%。成功举办第十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徽菜美食文化旅游节,翼天·宣城诗画文旅综合体等16个项目签约。申报省级“512”旅游重点项目17个,居全省第1位。接待游客3400万人次,旅游收入290亿元,分别增长36%和45%。广德菁菁庄园创成4a级旅游景区,泾县桃花潭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粮食总产达128.7万吨,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1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居全省前列。

  (三)项目建设汇聚新动能。开展“三比三学三赶超”活动,651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4.5亿元,投资完成率居全省前列。芜宣机场通航运营。芜黄高速建成通车,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宣绩高铁、宣泾高速、宁国至安吉高速加快建设,宣广高速改扩建、水阳江中游防洪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大力开展“双招双引”,编制产业链全景图、招商图和重点企业库、重点项目库,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515个,居全省第2位,实际利用外资13.9亿美元。出台产业人才政策“宣8条”,引进人才1.8万人。实施营商环境指标长制度,首创政务服务“最先一公里”模式,深化长三角“一网通办”,打造“徽常满意”服务品牌。接住用好省政府委托用地审批权,审批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25万亩,处置闲置土地8400亩。建立“金企面对面”交流平台,新增贷款289亿元。加强企业上市政策扶持和培训,新增上市报会报所和辅导备案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1家、省区域性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53家,直接融资突破200亿元。

  (四)城乡建设迈出新步伐。编制城市双修规划,基本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面实施城市更新和双修行动,中心城区265个城市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投资150亿元。市区10个棚改项目征迁基本清零。新开工棚改安置房1110套、基本建成2640套,改造老旧小区27个、惠及1.2万户。“智慧宣城”“数字宣城”加快建设,“城市大脑”上线试运行。完成解放河、清溪河综合整治和9条主要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市厨余垃圾收运处置项目试运行,形成生活垃圾分类闭环处理体系。宣州区位列城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宁国、广德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启动2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创建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40个,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达25%。宣城、广德分别荣获“四好农村路”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和全国示范县称号。

  (五)生态文明建设彰显新优势。出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pm2.5平均浓度29.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93.1%,均居全省第2位。深化林长制、河(湖)长制,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长制。南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地表水水质指数居全省第3位。长江禁捕工作有效落实、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到位。实施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获批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颁发全国首本生态资源受益权证,成立全省首家“两山银行”和国有林业发展公司,全省首单林业碳汇交易落户宣城。郎溪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宣州、郎溪、宁国、旌德获评“中国天然氧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261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