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2月27日在漳州市龙文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政府区长 林晓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龙文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第一年。这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为抓手,迎难而上、创新突围,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保持安定稳定。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8亿元,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1.2亿元,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217.4亿元,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3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1.3亿元,增长-2.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2亿元,增长-11.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5704元、29950元,分别增长5%和8%。

  这一年,我们坚持以赛促进,全力以赴稳增长,激活了经济复苏新动能。坚持“两周一会商、一月一调度”,围绕gdp抓招商、攻项目,补短板、强弱项,1-11月“七比一看”竞赛总得分位居全市第一。全域赛发展、比成效。立足中心城区发展定位,聚焦“产业发展、社区治理、城市品质”三大领域,自加压力开展赛区域发展活动,推动“工业建园强链、商贸业态升级、农业兴生态优、建筑产业集聚、社区善治良治、城市品质提升”六项突破,持续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浓厚氛围,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提升竞争能力。全员抓招商、增实力。坚持“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派出招商小分队到“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闽南金三角等地驻点招商,做好产业项目招引。今年来开展外出招商活动72次,新签约产业项目104个,总投资120.9亿元。全力攻项目、抢进度。严格实行“领导挂钩、部门联系、每月调度”项目工作机制,专班推进、挂图作战,对各项目建设进行全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全闭环管理,全力抢抓项目进度。全区累计集中开竣工项目135个,总投资386.3亿元;2个省级、51个市级在建重点项目预计年度完成投资分别超序时进度30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

  这一年,我们坚持城市赋能,转型升级提效益,塑造了产业发展新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一产稳、二产进、三产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城市产业体系,逐步降低对房地产的依赖。着力打造“五园”,做强工业。坚持集群拉动,谋划建设科技产业园、恒丽智能产业园、漳州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裕廊高端智能制造产业港、盈科智谷产业园等“五大园区”以及檀林片区提升改造项目,引导聚集一批现代化工业、高端化制造、数字化产业。目前已签约企业22家,绿米联创、鼎达实业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顺利落地。石英钟表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获评漳州市“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十件大事;恒丽钟表工业园全市唯一获评“2023年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坚持龙头带动,挖掘培育7家省级、4家市级工业龙头企业,企业数均位居全市第二。天辰纸品包装入选“2023中国印刷包装企业100强”。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增2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4家、全市最多,成功立项5个省级以上科技项目。坚持效益促动,力促存量工业“退二优二”“腾笼换鸟”,共收回低效工业用地274.8亩,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266.8亩。着力塑造“ip”,做优三产。着力壮大总部ip,坚持楼宇集聚和总部培育相贯通,构建环碧湖楼宇经济圈,持续吸引银行金融、互联网、商贸文旅等企业入驻,预计新增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15家,有效提升城市经济密度。着力打响商圈ip,新增吾悦广场、特房t·one等城市综合体、商业街区,培育九十九湾区域商圈,壮大跨境电商孵化园等数字商圈,推进城市见“市”、人气兴城。新增新上限上贸易业企业149家、规上服务业企业24家,晟育投资入选“2023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为全市唯一入选民企。着力培育文旅ip,深挖非遗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做足特色“潮”玩文章,策划开展首届“花朝节”、武侠“落花秀”、“打铁花”非遗表演、农民丰收节、郭坑乡村马拉松等特色活动,举办“全闽乐购·欢乐龙文”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吸引客流量近600万人次,拉动消费近6.5亿元。着力深挖特色,做精农业。依托海峡物流城、“供销e家”等平台,提升汐浦猴照山甜茶、郭坑树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恒坑果苗直播基地。坚持农旅融合,发挥城市近郊优势,加快4个现代农业项目、25个乡村振兴“十镇百村”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动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大闽食品等5家企业入选“首届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强”,郭坑镇2个家庭农场获评2023年“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新增耕地面积500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补划面积219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耕地保护工作位居全市第一。

  这一年,我们坚持精建细管,提升品质促融合,开拓了富美宜居新空间。精心做好规划、建设、治理“三篇文章”,精雕细琢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实施138个城乡品质提升项目,已完成投资53.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02%,让城乡更加宜居、更有人气。开发“五区”拓空间。统筹考虑片区功能定位、业态植入、投入产出,策划推进建元、东屿、上美湖新社(蓝田开发区)、虎山、九十九湾四季花海等成熟度较高的“五大片区”开发。通过修缮、改造、重建等方式,多点布局、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市政基础、公建配套设施,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断增强产业发展人口集聚能力。建好“三网”强配套。注重城市竖向设计,系统推进路网、水网、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7条道路、10个路口、26个渠化岛改造和7条背街小巷整治,新增改造道路约12.3公里、停车泊位140多个,让群众出行更便捷;实施九十九湾“幸福河湖”、海绵城市等8个重大项目建设,巩固提升辖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加快实施管线入廊、雨污分流,进一步完善地下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减少停水断电、“马路拉链”等“城市病”。拓展“四化”促宜居。聚焦城市绿化,加快景山公园等项目建设,见缝插绿新配套8处“口袋公园”,完成总投资2.92亿元的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推动辖区流域水质稳定达标、空气质量持续提升。聚焦市容净化,巩固拓展全国文明城市、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等创建成果,持续开展停车秩序整治、市容环境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等专项行动,创评一批“美丽街区”“美丽社区”“美丽乡村”,郭坑镇洛滨村获评2023年“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聚焦功能强化,启动老旧小区及城市更新项目,分批推进完整社区建设,福隆社区成为全市唯一入选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的社区。聚焦治理优化,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市首创“积分制”“跨村联建”“社区工作者职业等级管理”等制度机制,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郭坑镇“全民‘村tv’让文明乡风遍地开花”经验做法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第四批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口社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这一年,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改革优服务,迸发了市场主体新活力。注重流程再造、高效服务。完善“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常态化机制,进驻区政务中心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全流程网办占比84.7%,“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94.7%,“最多跑一趟”事项占比100%。在全省首创街道便民中心“一件事”综合窗口,实现跨层级套餐申报;首推“商事登记帮办代办服务平台”。编制《项目实施手册》,加快前期工作,在全市率先推行“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让企业少跑腿、多发展。注重助企纾困、精准服务。深化“千名干部挂千企”,118名领导干部挂钩联系217家企业,主动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及时落实各级惠企政策,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9条意见”等惠企政策,推进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2023年,已投放惠企贷款超200亿元,惠及企业1300多家;下达惠企资金1.29亿元,帮助近400家次企业向上申报资金1.01亿元。注重数字赋能、贴心服务。围绕打造数字化营商环境,以“漳州企业家日”设立为契机,优化提升“e企通”自助服务平台,打造“民企通”挂钩服务平台,一“码”对接企业多元需求,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优化“企业共享用工”平台,进一步打通用工信息壁垒,有效解决企业“用工荒”问题,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注重人才支撑、深度服务。聚焦产业发展需要,畅通“产才融合、引才助产”渠道,在全市首创“英才服务联盟”,发放“英才卡”,推动银行授信“人才贷”200亿元;与7所高校建立校地合作关系,新增产学研合作平台198个,新引进市级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14人,形成引才、留才、用才全链条闭环。

  这一年,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着力民生办实事,回应了人民群众新期盼。聚焦就业岗位、普惠托位、优质学位、医养床位、便利餐位、公益园位等“六位”,实施民生事业提升“六项计划”,3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年度任务全面完成,预计全年民生支出17.7亿元,占财政支出82.6%。实施“灵活就业”计划。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发挥“零工服务中心(驿站)”等平台作用,选派“就业网格员”点对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开展“寒冬送暖就业先行”“送岗留才进校园”等专场招聘会和“就业夜市”共27场,提供岗位近1.2万个。预计全区城镇新增就业7600余人,失业再就业2000余人。实施“学有优教”计划。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全年教育支出预计达7.8亿元;建成投用龙溪学校、通源学校2个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竣工交付3个小区配套幼儿园改造项目,新增学位7710个;着力解决6511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问题,政策覆盖率100%,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幼有善育”计划。积极落实“三孩”政策配套措施,坚持普惠和公益并行,引导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实惠、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项目,新增普惠性托位180个,千人均托位数提升到5.3个,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实施“全民健康”计划。加快“后疫情时代”卫生健康发展,实施“龙文区医疗卫生强基三年行动”,探索创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试点区,新增4个省级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启动景山街道社区医院提升改造,跟踪推进2个市级卫生健康项目,2家社区卫生中心(卫生院)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验收,其中1家通过国家社区医院验收。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新增1处智慧体育公园、1处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处公共游泳池,不断健全“15分钟健身圈”。实施“老有颐养”计划。新增1个示范性“长者食堂”、2个“城市餐厅”、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推进保利世茂养护院建设;启动全民健康行动,实施网格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互联网 养老服务”,加快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住有宜居”计划。谋划实施6个安商房项目,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5个、套数5814套;完成4个安置小区安置选房工作,推进荣兴、永兴小区2个项目2109户的安置房不动产权登记。平稳化解房地产风险,推动福晟“保交楼”楼盘竣工交付。同时,推进扶摇村公益性生命公园建设,打造绿色生态陵园。

  这一年,我们坚持“三争”铸魂,转变作风提效能,树立了有为政府新形象。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聚焦“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扎实推进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深化干部作风“五不”问题专项整治,驰而不息抓作风、提效能、树形象。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区,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5件、政协委员提案90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

  此外,妇女儿童、青少年、关工委、工会、残疾人、民族宗教、精神文明、新闻出版、档案管理、社会科学、防汛防台、防震减灾、安全生产、应急消防、红十字会、退役军人事务、国防动员、外事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这一年,我们付出了艰辛努力,战胜了诸多困难,抓住了难得机遇,实现了预期目标。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值得铭记和自豪。在此,我代表龙文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龙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指战员,向情系家乡的在外乡亲乡贤,向所有关心支持龙文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受房地产下行、预期不足等因素影响,全区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有所放缓,发展后劲出现不足,经济“硬实力”、城市“首位度”还不够,民生社会事业发展还不均衡,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政府治理能力还要持续提升。这些问题,我们将深刻反思,全面剖析,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龙文区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增效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区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效年”活动,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锚定首善标准,争优争先争效,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谱写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龙文篇章!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1%;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7.5%。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产业增效,提升经济“硬实力”

  实施园区标准化建设行动。以蓝田开发区为主阵地,以“产城人融合”为方向,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配套,打造功能完善的“产业社区”,实现企业“拎包入住”“拎机投产”,切实提升发展平台的承载力、吸引力。坚持“亩均论英雄”,组建多部门联合专班,加快旧园区改造提升,推进全域性低效用地再开发,让“黄金地段”产生“黄金效益”。加快推进“五大园区”建设,打造专业化、差异化、集群化产业“园中园”,力争完成46万平方米的厂房建设。探索“虚拟园区”“工业上楼”等新模式,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推进全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

  实施工业集群化发展行动。聚焦《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白皮书》,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线,突出“全产业链、高附加值”导向,着力“抓龙头、铸链条、强产业”,推动一批新旧动能转换和延链补链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全力引导创新要素、金融资本、产业配套集聚,进一步打响钟表名城、食品名城品牌。开展“千员万企”数字化诊断服务,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升级。加快发展柔性制造,支持企业加大生产工艺、设备、技术升级改造,增强应急扩产转产能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行动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总量保持全市第一。强化“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梯度培育,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实施三产高端化转型行动。聚焦服务全市实体经济发展定位,大力发展都市型“三产 ”,着力打造“六大中心”。以“两带”为轴,串联闽南水乡、万达、吾悦、特房t·one等商圈,打造“多点一线”城市消费群,丰富新场景、新业态、新体验;积极融入全市“一核两翼多园”跨境电商综试区核心区建设,做大跨境电商产业;谋划建设新能源技术展示应用中心,拓展汽车后市场、全体系业态,打造现代商贸中心。在水仙大街片区持续引进聚集一批银行、证券等金融功能性总部,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打造都市金融中心。以市行政服务中心为轴心,整合碧湖城市广场、九龙财富中心、特房锦绣碧湖商务中心等楼宇资源,引进中介服务机构等现代服务业,打造高端商务中心。瞄准技术研发、应用创新、成果孵化等领域,布局建设各类高水平研发平台,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打造科创研发中心。发挥海峡农产品物流城、普洛斯物流园等载体优势,谋划建设标准化寄递物流集散基地,打造物流集散中心。植入朱子文化、闽南文化、非遗文化、海丝文化等元素,打造云洞岩“寻迹溪山游”、九十九湾“寻梦水乡游”、郭坑镇“乡村近郊游”以及“福建海丝钟表博物馆”“漳州地理标志展示馆”“青蛙王子主题观光工厂”等旅游品牌,塑造“花样漳州、活力龙文”形象,打造漳州文旅中心。

  实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坚持“小而美”“精而特”,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绿色农业”等现代化农业,推动郭坑镇“榕”苗木盆景、朝阳街道西洋食用菌等适度规模发展,提升改造猴照山、鼎寨山茶产业生态园;“一村一品”差异化发展霞贯双溪生态园、汐浦生态养殖基地、口社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发挥篁卿温泉优势,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加快郭坑镇口社村金牌旅游村创建。依托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学院,培育农村直播电商人才,服务农特产品直播销售,构建乡村振兴“人货场”生态圈。

  (二)突出项目接续,稳住投资“基本盘”

  加强项目谋划储备。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紧盯上级政策导向、资金投向,积极向上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债、国债等各类专项资金,聚焦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片区开发、民生保障“四大板块”,全域谋划项目,扩大有效投资,以政府“小投入”撬动社会“大投资”。2024年计划实施区级重点项目120个,总投资88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1.7亿元;申报省级重点项目8个,总投资8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2亿元;拟上报在建市级重点项目55个,总投资685.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0.6亿元。

  加强项目招引落地。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战场”,坚持主官主抓、全员招商,加强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园区联动招商,探索“基金 资本 产业”招商模式,按产业链细分领域精准招商,鼓励外企项目增资建设。注重发挥“招商大使”、行业协会、驻外商会、乡贤促进会等作用,加强日常联系,深化驻点招商,实现招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着力选优配强招商服务队伍,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惩、培训等机制,推动“人人想招商、人人会招商、人人在招商”,力争全年新签约产业项目80个以上,总投资100亿元以上。

  加强项目服务保障。把服务项目作为“第一要务”,持续深化“领导挂钩、部门联系、政企协同”项目工作制度,实行专班服务、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确保每个项目都按计划、按进度、按要求实施。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健全项目观摩、帮办带办等工作机制,升级推广“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高效审批模式,为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完善项目监督云平台,深化“互联网 ”重点项目管理机制,做好省市重点项目跟踪,推动项目按时按质建成投产。

  (三)突出有机更新,打造宜居“幸福城”

  统筹推进片区开发。聚焦中心定位,统筹片区开发,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发挥建元片区教育医疗及高端住宅配套齐全的优势,推进建发·璞云、漳州市中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建设,加快实现与碧湖商务板块的有效联动,打造高端中央商务办公区;发挥东屿片区人口密集和商业、学校、医院等城市生活配套齐全的优势,推进建发·朗云等楼盘建设,打造新的商贸经济板块;发挥新社片区产城一体、宜工宜居的优势,推进新社片区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打造面向产业人群的多元居住社区;谋划推动檀林片区工业区提质增效和“退二进三”改造,推进科能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标准化工业园区样板;北部片区抢抓全市北部新城开发机遇,推进朝阳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及配套基础设施、古塘湿地公园开发等项目建设,促进人流涌入,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绿色经济”增长极。同时,精心打造一批智能、便捷、舒适的城市会客厅、文化展示馆,更好展现开放包容、热情好客的城市形象。

  推进路网“内联外延”。谋划实施50个城市道路交通提升项目,着力提升区域连通功能,积极融入“厦漳泉1小时交通圈”。加快国道324改线工程、丰武线等项目建设,提前谋划对接通海高速公路、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城市快速路改造等项目,增强“通达性”,打通“大动脉”;改造优化城市干道、城市支路,推进龙溪南路、新浦东路等道路改造项目建设,解决“卡脖子”,畅通“内循环”。同时,加快东部交通综合体项目建设,发展智能、绿色、安全、便捷公交,打造“全市公交枢纽中心”。

  全域创建“完整社区”。总结推广福隆社区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经验,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市更新(一期)项目,完成荣昌花园等36个项目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嵌入邮政寄递、卫生服务、生鲜超市等生活服务功能配套,构建“十分钟便民生活圈”,打造高品质“十分幸福社区”。谋划启动蓝田社区蓝田村城中村改造等1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推进漳州景山古厝文创项目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让城市更宜居。

  探索建设“智慧城市”。谋划实施“智慧城市”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开发和完善“智慧执法、智慧市政、智慧环卫、智慧园林”等模块功能,统筹建设可视化大数据综合展示平台,系统构建“城市大脑”,打造“数字龙文”升级版。着眼“群防群治、联防联治”,探索整合镇街、部门、社区多元智慧平台,抓好“智慧社区”试点工作,打破数据壁垒,构建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信访维稳、调解纠纷、民生服务等“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的智慧治理体系,做到平安联创、矛盾联调、问题联治,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

  精心打造“和美乡村”。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融合,依托乡村振兴“十镇百村”试点示范,加快乡村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推进乡村形态、业态、生态有机融合。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在保护乡村独有景观风貌的基础上,按照“清沟扫地摆整齐、拆旧拓新整漂亮、穿衣戴帽扮靓丽”的标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坚持党建引领、共治共享,总结推广“积分制”“跨村联建”“百姓大舞台、全民村tv”等创新做法,弘扬传承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四)突出绿色低碳,织密生态“防护网”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探索eod、零碳产业园等发展模式,加快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布局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再创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持续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完成市下达能耗控制任务目标。

  守护龙文绿水青山。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快景山公园、漳州云洞岩山水连城步道建设,延伸城市“观光绿道”,打造“慢行生态系统”。见缝插绿配套一批“口袋公园”“城市菜园”,提升城市绿色容量,实现“推窗见绿、开门入园”。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开发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巩固提升黑臭水体整治成果,抓好工地、道路、裸露地块等扬尘污染和餐饮油烟治理。全力抓好中央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力促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好转。

  建设韧性“海绵城市”。完善城区雨污配套管网,实施湖库地面连通工程,推进内河水系联排联调,修复城市生态水系,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发挥九十九湾全省唯一的全国首批“幸福河湖”建设试点示范优势,串联湘桥湖、上美湖、闽南水乡、内林古街等河道水系,打通支渠卡口、疏通源头活水,放大“幸福河湖”价值和溢出效应。完善智慧水平台,推动河湖管护全行业“一屏管水”、全社会“一屏看水”,以“人治 数治”提升河湖“善治”水平,实现“河湖安澜、幸福‘九九’”。

  (五)突出公平高效,做优营商“软环境”

  强化要素流通保障。聚焦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营造尊企、重企、护企、惠企的浓厚氛围。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破除隐性门槛,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大政策开发力度,构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 n”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流程,增强政策牵引力、实效性。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引进培育各类市场化私募基金,大力开展产销对接、商超直通等活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持续优化审批事项,全面实施“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章审批、超时默认、默认追责”审批制度,进一步“减环节、减流程、减材料”。巩固发展便利化、数字化营商环境,加强政务大厅“智慧化”改造,推进政务服务“就近办、自助办”“网上办、掌上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100%、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可网办率100%。强化数字政务建设,完善“e企通”“民企通”等平台建设,打响“办事在龙文、便利在龙文”金字招牌。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谋划建设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两岸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打造海峡两岸人才创业创新首选地。充分发挥英才协会、商协会等作用,健全“产业 人才”“项目 人才”“技术 人才”等“双招双引”工作体系,鼓励和支持校地校企合作,强化“柔性引才”。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拓展“英才服务联盟”,不断完善人才优惠政策,打响“才聚龙文竞有为”服务品牌,让更多优秀人才融入龙文、扎根漳州、奉献两岸。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立足厦漳泉、放眼新福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抢抓中菲“两国双园”等机遇,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跨境合作,探索引进外资银行和设立外资企业地区总部,推动更多产品和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更多优质项目和资金引进来。着力发挥我区漳台交流基地平台作用,做强“海峡两岸中华武术大家练”等对台交流品牌,探索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助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六)突出防治结合,守牢安全“生命线”

  守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全力以赴守住“三条线”,为经济社会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创造平安稳定环境。

  坚持源头化解,筑牢平安防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坚持“打防管控治”同步推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力推动信访“治重化积”工作,妥善处置各类上访事件。紧盯社会治理痛点、难点,坚持“小切口”和“大整治”相结合,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协商”“网格事件联动处置”等制度机制,以点带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突出防范房地产等领域和重点企业信贷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重拳整治,守住安全底线。时刻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严格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把责任细化到人、落实到点,让安全生产责任制“带电”“长牙”,打造不留死角的责任闭环。围绕全市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目标,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紧盯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工作,严格日常监管执法,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坚决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坚持压力传导,严守耕保红线。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粮食安全工作会商机制,全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加快实施耕地恢复,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确保稳定耕地不减少。统筹抓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运用“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手段,加强日常监管执法,推进违法图斑整治和反馈问题整改,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力守住管好“粮仓”。

  (七)突出民生优先,增强群众“获得感”

  持续扩增民生“六位”。紧盯“衣食住行学、生老病死养”十件民生大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进民生“六位”扩容提质,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继续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力争推动新增就业人数6000人以上、普惠托位40个以上;持续扩大优质教育供给,加强师德师风师资建设,谋划新建教育项目8个、可新增学位约12060个,推动漳州三中龙文校区、龙文实小改扩建项目建成投用、可新增学位约5580个,筹备成立龙文区教育发展基金会,凝聚全社会力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增“长者食堂”3家、便利餐位80个,逐步向“城市餐厅”延伸拓展;深化推进医疗卫生强基三年行动,打造市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全面启动全国健康县区、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助推群众慢性病由治向防转变;建设提升4个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开展“点单式”养老服务试点,医养床位达460张以上;持续完善群众身边体育场所设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5场以上;提升扶摇村公益性生命公园品质,全力打造“幸福之城”。

  全力兜牢民生底线。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捐助、爱心志愿等社会公益事业,做好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更多地关心关爱孤儿、困境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切实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让群众生活更有保障更有温度。谋划实施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开展各类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评价;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持续发挥“零工服务中心(驿站)”等平台作用,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兜实兜牢就业这个最大民生。

  用心维护群众权益。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优化提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开展“诉求工单直达一线”试点工作,推进诉求人、热线平台、主管部门“三方通话”,推动群众诉求直达一线、部门办理直达现场,让群众理有处说、事有人办。深入开展根治欠薪、“保交楼”、安置房不动产权登记等专项行动,加强日常监督研判,依法打击违法行为,切实把问题消除在企业、化解在行业、解决在基层,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克己奉公、勤勉尽责,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以忠诚凝心铸魂。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强化党的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带头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以更加过硬的政治、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优良的作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抓实抓细国防动员工作。

  以实干笃定前行。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倡导的“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务实之风,与群众“面对面”、与企业“心贴心”,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努力在政府治理中体现更多的温度、更强的弹性、更实的导向,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治理标准、工作实效,以政府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以“有为政府”激活“有效市场”。

  以创新寻求突破。牢固树立“出路在创新”的理念,增强“敢为天下先”的闯劲,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维、创新思路,在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财税金融、政府职能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打造更多龙文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成果,成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全面推行“穿透式工作法”,以时间换空间,加快从土地财政向股权财政转变,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国企融资平台作用。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理顺数据管理机制,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提升政府数字服务效能。

  以清廉赢得口碑。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强化党内、行政、审计等联动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建设,筑牢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坚持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剑指“股长做派”“科长天大”等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家交朋友、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区,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在紧要处,以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

  各位代表,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展望2024年,号角催人奋进,蓝图砥砺人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进取心态、奔跑姿态、赶超状态,坚定信心,开拓奋进,齐心协力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谱写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龙文篇章,让龙文的事业更精彩,让龙文的每一面都发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尊龙凯时注册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12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