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产业焕新、“三量”发展,深入实施现代化产业聚集区建设工程

  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为主抓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服务业高端化,加快构建“8 8 8”现代化产业体系。抢占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瞄准国际科技创新前沿和产业发展方向,聚焦生物制造、细胞和基因治疗、脑科学与智能医学等未来产业领域,深入实施“8151”工程,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不断壮大新质生产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统筹布局通算、智算、超算多元算力协同体系,推动天智信息、长城服务器等一批项目投达产,加快洁美电子北方总部、光电聚能产研基地等项目建设。加速细胞基因治疗产品成果转化,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细胞产业转化基地等平台建设,推动恒瑞医药肿瘤创新药、云南白药核药研发中心等项目开工。大力发展空天利用产业,加快空客上下游配套,抓好波音三期扩建等项目建设,推动卫星整星生产线、巡天光学舱等重大项目落地,支持民用无人驾驶试验区建设。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推动tcl中环叠瓦二期、亿利催化器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力容新能源高端利用、赛德美新能源综合利用基地等项目开工。推动优势产业焕新升级。加快绿色石化产业向精细化转型,重点抓好渤海海域油气勘探与开发、北燃lng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恒河碳五碳九综合利用等项目开工。加快汽车产业持续转型,推动“三大”整车新能源新车型下线,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工厂投产,推动智能网联商业化应用,加快打造综合型汽车产业集聚区。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打造20个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6个5g全链接工厂。激发现代服务业动能活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业态,助推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全面实施国际消费新高地、国际消费新平台等8大工程,突出抓好港口贸易、平台经济等8条产业链,打造更高能级“双循环”战略引领区。推动文旅文创产业深度融合,做优“向海乐活节”等特色文旅品牌,积极拓展邮轮物资供应、旅游岸上配送等业务,加快建立国际邮轮用品采购供应平台。高水平承办中国航海日等重大国际国内论坛活动。强化产业链项目拉动支撑。加快总投资7391.6亿元的诺和诺德扩建、大聚合物电池快充产线等583个项目建设;推动总投资2515.5亿元的三峡南港海上风电、海特飞机基地三期等212个项目开工;抓好总投资1236亿元的海工装备二期、隐山冷链物流基地等197个项目竣工,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发展水平。

  坚持双港联动、港城融合,深入实施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工程

  深入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港城互促,推动港口、产业、城市相互赋能、整体发展。提升港口发展能级。加快智慧港口平台建设,推进全球首个港口大模型研发,实施集装箱装卸设备自动化改造。推进港口能源结构转型,抓好零碳码头、低碳港区、低碳港口建设。增强口岸服务辐射功能。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强化天津港与周边港口干支联动,积极拓展外贸航线海上通道。大力发展适港经济,做大做强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制造维修等产业,支持航运科技、航运保险等航运服务业发展,打造东疆、北疆南疆和“于响”片区航运服务集聚区,高水平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启动滨海国际机场扩建(三期)工程,加快航空口岸大通关基地建设,着力提升航空客货运枢纽功能。完善疏港交通体系。加快推动兴港高速、天津港北港路南延等工程。开通南疆远航南货场等铁路专用线,加快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天津段)建设,强化铁、水、公、空“四式”联运,提升港口贸易和物流便利度。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试验区建设工程

  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打造高颜值生态环境。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精准管控石化、电力等重点行业,深化港口、货车移动源等重点领域治理,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坚决守护美丽蓝天。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智能监管,实施7个片区合流制改造,开展“清河湖”等专项行动。强化渤海综合治理,抓好入海河流消劣工作。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抓好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持续构筑高质化绿色空间。加强北大港湿地保护修复,实施黄港生态区水环境水生态修复提升工程。深入开展“蓝色海湾”整治修复,推进临海新城人工减排湿地、南港东部生态廊道等项目建设,持续抓好互花米草治理,加快国家海洋公园建设,提升海岸线生态功能。积极拓展高标准低碳路径。锚定“双碳”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发展体系,抓好南港海上光伏等项目,加快建设“大同—天津南”输变电工程,提高外受绿电比例。推进冷能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南港、南疆冷能利用示范园区。加快大港石化产业园循环化改造、海水淡化再利用等项目建设。推进绿色交通、低碳出行,新建一批新型能源站。以生态城为重点示范推广零碳建筑,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积极创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让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坚持城市更新、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城乡高品质生活样板区建设工程

  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人口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创造,持续在富民惠民便民安民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强化规划引领,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编制,完成12个涉农街镇总规和34个村庄规划编制,抓好大港海滨、黄港等重点片区规划设计。推进“滨城”建设“十大有效投资工程”,实施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160个。抓好“于响”城市核心区建设,开工建设武警部队博物馆。加快车站北路跨海河桥、汉南路改线等工程,实施杭州道跨津山铁路桥辅路拓宽等工程。提速轨道交通建设,实现贯通50.4公里,z4线开展联调联试。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塘沽南站、杭州道街、古林街等重点更新项目,实施107个老旧小区改造,启动胡家园街、中塘镇等城中村改造试点项目。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年内建成区面积达44%以上。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启动城市内涝治理三期工程,推进子牙新河治理、防潮海堤等工程。持续加强民生保障。项目化、清单化抓好20项民心工程。坚持就业优先,城镇新增就业9.5万人。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推动医疗保险参保扩面,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在全国率先开展手持医保结算终端服务,在3家三级医院实施“医后付”就诊流程改革。全面推行社会救助“一城通办”。启动大港油田殡仪服务中心建设。抓好房屋养老金制度改革试点。完成1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精准支持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入实施供热管网“冬病夏治”工程,有效解决群众供暖问题。推进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建设,建成华东师大附属泰达学校等10所中小学、幼儿园,实施“品牌高中”扩优提质工程,加快塘沽一中新校区建设,推动新华中学合作校落地,实现“市五所”在新区全面布局,新增学位1万个以上。推进产教联合体实体化建设,创建全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南开大学滨海校区等院校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推动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滨海院区开诊。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社区智慧云医院系统,提升智慧医疗水平。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办好第十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惠民”活动。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扩面提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等工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建设水平和治理水平。加强耕地保护,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监测,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9万亩。发展壮大奶业、水产等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市级产业强镇、强村各2个。完成水产品综合交易展示中心、北塘码头提升改造工程。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支持蔬菜育种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力度,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津农精品”、绿色有机农产品6个。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9家。推进“三美四乡”建设,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高标准实施24个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成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提升改造农村公路13公里。不断壮大街镇经济,制定新一轮街镇高质量发展资金支持政策,促进主导产业加速聚集。健全街镇与开发区融合发展机制,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加快打造新港街港航产业聚集区等街镇主题园区。抓好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助力结对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尊龙凯时注册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963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