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发展不充分仍是主要矛盾,人均经济总量还不大,特色产业还需进一步提质增效,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大项目好项目偏少,改革开放深度广度不够,开发区能级提升任务艰巨,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弱项,一些风险隐患亟待化解,干部能力作风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是实现我县“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总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为主题,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十四届一次、二次全会安排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深化改革创新,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力促乡村全面振兴,坚决守好守牢底线,倾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努力谱写“六个故城”历史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0亿元,同比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8亿元,同比增长10.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7亿元,同比增长7.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54.8亿元,同比增长5%左右;利用外资完成3100万美元以上,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1.5亿元,同比增长8.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714元、18008元,同比分别增长10%、11%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pm2.5年均浓度、化学需氧量、vocs、氨氮、氮氧化物减排等指标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这些指标设定,贯彻了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与“十四五”发展目标相衔接,与当前支撑条件相适应,体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有利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完成以上任务,确保2022年各项工作增比进位、再创佳绩,必须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项目为王”,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践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要求,始终把抓投资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主攻方向,以高质量有效投资对冲“三重压力”,促进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生态优化、民生改善,切实把发展第一要务落到实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量的合理增长。着力抓好招商引资。进一步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构建全域招商网络,把握国家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等政策机遇,用好京沪深三个招商小组,压实乡镇、园区、部门一把手招商责任,紧紧围绕“四个三”产业集群,创新疫情防控条件下的招商方式,加强宣传推介,优化配套政策,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产品配套招商,全员上阵、精准发力、紧盯快跑,确保项目引得来、落得下、建得好。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严格兑现奖惩措施,重用重奖“有功之臣”,警示警醒“后进之人”,通过正反双向促激,掀起大抓招商、大上项目工作热潮。全年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5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上。持续加大投资力度。聚焦“两新一重”、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谋划、开工、投产、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大力实施“520”工程,全年推进重点新开工、续建、前期、谋划、技改5类项目各20个以上。深入开展“谋跑争促”,全面争试点、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全年争取各类资金25亿元以上。健全“74103”工作体系,突出抓好招商对象、洽谈、签约、注册、前期、开工、入统7个库,力促各类项目按照时间计划快投资、增投入,稳住投资“压舱石”,夯实发展基本盘,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完成50亿元以上。全面提速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质量论英雄、以建设快慢竞高低,实施投资和项目建设“三色”台账管理,细化完善县级领导包联项目机制,每季度举办项目建设观摩拉练测评活动,做到要素和服务跟着项目走、人员和精力围着项目转,力促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培育更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全年投产项目10个以上,集中开工30个以上,实施省市重点项目48个以上,储备重点项目20个以上,努力形成“加快建设一批、新启动开工一批、策划审批一批、招商引资一批”滚动发展良性格局。不断提升园区平台。加快经开区扩区、托管产业片区、化工园区认定,吸聚符合条件的企业入园发展,推动园区能级提升、位次前移。提速推进里老军民合用机场、空港物流园规划建设,力争尽快落地实施。坚持区域联动、政企互动、财政撬动,实施引黄引江、天然气扩量增容等工程,统筹提升水、电、气、讯、暖、热动力等资源能源供给水平,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投入产出门槛,综合运用“经济 行政 法律”方式“腾笼换凤”,全年腾退再利用土地500亩以上、车间10万平方米以上。明确主导产业发展路径,绘制产业链全景图、链上企业分布图、标的企业国内分布图、链上企业联络图、政策体系图,纵深推进全员招商、弹性薪酬、产业基金等领域改革,探索推行“管委会 企业”市场化运营“园中园”模式,建设多层厂房和公共服务平台,向空中要地、靠集约增效,全年营业收入力争突破200亿元。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紧紧围绕“四个三”产业集群,落实“链长”责任制,形成“三个一”清单和“两图两库n指数”,厚植优势,错位竞争,全年服装服饰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深化“百企转型”,聚焦服装服饰、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既有优势产业,一手抓转型提升,一手抓定向招商,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完善招商促激政策,积极开展战略新兴和京雄转移产业招商,引进一批优质绿色食品、医药健康、绿色印刷、塑料包装等产业项目。瞄准需求升级,加大创新型企业扶持力度,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创新设计、“互联网 ”等行动,推动合金、刹车片、帆布等传统产业走上专精特新之路,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创优服务企业水平。持续开展县级领导“一包四”包企纾困活动,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发挥商协会作用,建设企业产品采购服务平台,开设政企人力资源发展论坛,引导中小企业向产业集群协作配套转型,实现资源线上共享、人才双向流动。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打造科技研发创新服务中心,支持工业设计进园区、进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众创空间和科技孵化器。开展引才引智工程和故城学子回归行动,编制产业人才急需目录,落实住房安居、工资待遇等优惠政策,努力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增强对中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纵深推进育龙工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以上。加快新一轮技改升级,支持72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新技改项目,入选省“千项技改”项目库5个以上。青竹画材上市报国家证监会审核, 力争北交所挂牌上市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