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成中山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整合重组,建立区政府投融资平台,健全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完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经理层市场化选聘机制、以经营效益为主导的薪酬体系,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体系初步形成,在青泥洼—天津街高品位步行街升级改造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展现国企担当。
(三)坚持以匠心精管善治,环境品质持续提升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投入3.7亿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77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万余户。完成13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投入1600万元治理边坡挡土墙险情隐患20处。维修养护市政排水管线283千米。海绵城市建成面积达29.6平方千米。升级改造春德、岭前、花香、荣盛海鲜等8个农贸市场,功能和颜值双提升。
持续提高城区管理水平。开展拆违控危治乱攻坚行动,拆除违建10万余平方米、违规广告牌匾(亭)700余处。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新建智能垃圾分类厢房60座,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办理施工许可36个,完成11部,正在施工22部。巩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完成食品安全抽检1600批次,全力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精心整治城区环境。新建、改建迎宾路、海军广场等20个口袋公园,打造中山路760延长米鲜花大道。清理山边、沟边、坡边等区域240余处。坚持见缝插绿,完成南山隧道出入口顶端裸露山体、中南风景小区等14处边坡挡墙垂直绿化。开展散流体运输车、工地扬尘污染等专项整治。完成中山广场、港湾广场等6处景观舆宣工程。
(四)坚持践行“两山”理念,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5次保良减污专项行动,区域pm2.5平均浓度21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5%,空气质量优良达标天数比率91.1%,同比提高4.2%。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提高数字化感知能力,完成两个雨洪口整治,入海、入河排污口均达标排放,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坚持治水、治山、治城一体推进,深入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工作要求。完成自由河水域治理及排水管网改造。持续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清理海域垃圾340余吨。全力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攻坚战,维护生态屏障安全。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清理损毁绿地、开荒种地等违规用地5900平方米。持续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38件信访案件全部销号建档。
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引导产业向高端、低碳、减排方向转型。国内首个大规模近零能耗住宅类项目落地虎滩东沟地块。大连市科技成果(碳达峰—碳中和)转化平台暨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落户中山,促进培育绿色技术创新型企业集群,打造绿色低碳科技成果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高地。
(五)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强区建设,贯彻落实“双减”要求,全面推动校内教育减负提质。组织校长、骨干教师轮岗交流139人,占比50%以上。首次面向全国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公开选聘、招聘优秀教师75名,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100%。十六中学被评为省示范普通高中,四十四中学被评为省特色普通高中。新建、改建幼儿园4所,完成东港第四小学校舍建设、十六中学风雨操场改造。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完成区疾控中心改造。推进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巩固医疗集团建设成果,深化医联体建设。全面启用“医信链”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可视化智慧医疗监管全覆盖。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新建文化驿站1个、城市书房1处。开展文化惠民季、“书香中山”阅读推广等活动100余场。公布中山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活动基地1个。
增强民生保障能力。广泛开展就业创业扶助,投入就业补助、技能提升资金3000余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23万人。深入开展根治欠薪行动,为2500余名劳动者协调、追补工资保险等3200万元。扎实开展特殊群体帮扶,发放保障救济金和各类补贴3000万元。实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新建1个区级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和6个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家庭养老床位611张,在省居家养老服务试点评估验收工作中位列全省第一名。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全年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诉讼案件82件。夯实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基础,申报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18个,为2万余名退役军人完成建档立卡,1人获评“省模范退役军人”和“大连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夯实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推行“12345 7”政务与民意诉求服务机制,组织申报2022年辽宁省制度创新奖,诉求办理综合排名保持省市领先。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坚持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新增111个社区工作者指标,调整新增12个社区、455个社区网格,招聘136名社区工作者。启用社工服务站7个,148个事项列入社区准入清单。推广“和合大院”“双全楼院”自治经验,大力培养“张丽萍”“王秋萍”式基层治理带头人,创建“一社区一品牌”治理模式。持续加强住宅小区优化管理,204个商品房小区和56个老旧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成立率达到80%。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措施,出台66条安全防范措施,制定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实施办法,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消防、燃气、醇基液体燃料等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投入3500万元治理68栋高层弃管楼宇消防隐患,完成23家餐饮单位直接使用燃气加热安全隐患整改,拆除地下二层冷库51个,4个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整改销案。在全市率先实行街道消安委实体化,人民路街道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中山消防救援大队被国家应急管理部授予集体三等功。持续增强社会治安联防联控,我区被评为省级平安区。完成全国“两会”、冬奥会和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阶段信访安全保障工作任务,妥善化解3件信访积案,荣获“辽宁省信访积案化解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