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将要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实现新一届政府开好局、起好步,关系长远、意义重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按省下达计划执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完成省下达任务。
(一)全力提升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定了干”、精准“算了干”,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以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加快“老字号”产业数字赋能,在船舶制造、汽车零部件、轴承等领域建设一批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打造数字化改造示范项目。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和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以大机车等企业搬迁改造为契机,推动大型企业整体实现转型升级。以“原字号”产业精细化低碳化为方向,加快推进“减油增化”,构建中下游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推进长兴岛(西中岛)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实现冶金精深加工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价值链供应链中高端。大力发展洁净能源、新材料、生命安全等产业,超前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和先导产业,打造“新字号”产业梯队。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方向,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建设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做大做强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着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培育良好数字生态,为数字大连、智造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发挥金普新区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开发普湾经济区、小窑湾商务区,启动市区跨海新通道项目,做强做优做大装备制造、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实现新能源汽车和氢能产业加快布局。推动高新区“又高又新”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北方科技创新基地。推动长兴岛石化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固链,建设精细化工率高、产业结构完整的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推动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加快开发,启动大船新厂区、三峡新能源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实现年度投资100亿元。全速推进新机场审批和开工,加快开发金州湾临空经济区,高水平规划建设国家级会展中心等重大项目。启动大石化、大船搬迁改造升级,高起点规划大连湾,打造国际化标志性活力湾区。
充分发挥内需拉动作用。吃透政策谋项目,在市政管网、水利工程、交通能源、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领域谋划布局一批项目,最大限度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和专项债的支持。聚焦产业招项目,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谋划的重点项目和15 n条重点产业链,瞄准绿色石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汽车、中高端消费品工业等主导产业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推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招商引资促进月活动取得新成效,国内招商引资省外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全力以赴建项目,推动嘉吉粮油等1124个亿元以上新谋划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办理sk海力士和投资260亿元的恒力聚酯园等506个拟开工项目前期手续,尽早形成实物量投资。推动大连湾海底隧道、梭鱼湾专业足球场等900余个在建项目尽快竣工达效。全力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鼓励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会展经济、邮轮经济,丰富红色研学、冰雪体验、海岛文化等文旅消费业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推进青泥洼—天津街、西安路、中华路等标志性都市商圈提质升级,推进世界知名品牌落户,开展贯穿全年的促消费主题系列活动。
加快培育外贸新增长点。扩大与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规模,全面深化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快建设金普新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支持保税区能源交易中心做大做强,支持托克辽港开展原油保税业务,尽快形成大宗商品进口新增量。推进全国冷链现货交易中心建设,打造东北亚大豆贸易中心。高水平办好中国数交会、中国专交会等国家级展会。
(二)大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以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打造生态、厚植土壤,充分激发科技创新第一动力,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科技创新中心。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设科技研发、科技金融、科技企业孵化等平台,形成服务于全社会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支撑体系。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英歌石科学城,支持大连化物所建设第四代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携手大连理工大学共建“双一流”,推动洁净能源与数字、信息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积极谋划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新增20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
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洁净能源、精细化工、生命健康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50项重点科技项目。建立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和“雏鹰—瞪羚—独角兽—领军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引育、高聚能性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新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新备案雏鹰企业170家、瞪羚企业30家,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