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提高文艺团体发展能力。
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推进“一县一团”建设。探索建立院团共建机制,扶持民营文艺院团发展,做大做强本土特色艺术门类。加大濒危剧种传承保护,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推进文艺表演团体与旅游、商务、体育等领域融合发展,激发国有文艺院团生机活力。推动文艺表演团体走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之路,培育发展线上演播等新商业模式。支持在重点全市景点景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文艺表演团体演艺集聚区,促进文艺表演团体集群发展。规范乡镇(街道)文化机构和文化队伍建设。支持公共文化机构业务干部兼任驻村(社区)文化策划师,建立基层服务点。提升美术馆建设水平和画院创作研究能力,实现政府购买社会化物业管理,增加场馆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编制。不断适应文化场馆新时代需求,拓展文艺人才引进渠道,引得进、留得住、拔得高文艺人才。
12.推动优秀作品传播推广。
发挥主流媒体主阵地作用,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用心讲述新时代九江故事。优化传播形态,推进全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指导市县加大融媒体中心建设力度,探索建立媒体融合的技术合作共享机制。加大优秀文艺产品推广力度,在资金、频道、版面、场地等方面为展演展映展播展览文艺精品力作提供条件。推进文艺资源、媒体节目资产数字化进程,积极推进数字新闻出版、印刷发行、数字阅读产业,建设市级的数字出版发布投送平台和出版资源数据库。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推动网络新兴文艺类型健康有序发展。
13.提升文艺创作成果运用实效。
以“年年出新、年年出彩”为牵引,进一步加强“寻庐文化”“百姓剧场·雅俗共赏”“七彩九江”“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等服务品牌建设,持续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周”、文化“三下乡”、“文艺红色轻骑兵”巡演等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开展专业文艺机构、表演团体组织及优秀文艺作品服务基层公益性演出,不断完善低票价、剧场开放日等举措,加强艺术普及,提高居民和游客文化获得感。鼓励各县(市、区)、乡村、街道、社区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产品体系,集中展示九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成果。
四、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
14.扎实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
严格落实九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创建工作,按照“修复一批、整理一批、开放一批”的工作思路,对历史城区的整体风貌、城池格局及相关历史环境要素进行保护控制和利用开发。持续做好全市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挂牌、保护工作,完善历史建筑保护图则。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建设发展的关系,加强历史城区内新批项目建设管控,疏解历史城区工业、港口、仓储等功能,优化配置文化展览、旅游服务、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资源,彰显城市文化底蕴。
15.加强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
实施文旅资源普查工程。落实好文物安全地方政府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文物管理使用者直接责任,建立健全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做好文物资源空间位置普查、共享与信息发布,不断提升文物保护、维修、利用水平,筑牢文物安全防线。加强对市域范围内革命遗址普查、申报、保护、利用工作,进一步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和利用创新,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革命文物保护传承示范基地。积极开展文物安全巡查和文物执法检查、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行动、文物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以及革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检查,狠抓问题隐患整改,严厉打击文物犯罪,守护历史文化遗产。
专栏4 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工程 |
1.长江文物资源调查工程。省市联动,共同组织开展长江文物资源专项调查,推进长江文物保护利用。 2.“万里茶道”申遗工程。深挖九江作为万里茶道重要节点城市的内涵,协力推动“万里茶道”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争取将修水“漫江”“双井”产茶区、姑塘海关旧址、庐山云雾茶产茶区等纳入万里茶道申遗重点区域。 3.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切实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展示、连片保护利用、陈列展览、宣传传播、平安守护等工作。对全市革命文物、革命历史遗迹、红色标语、红色博物馆、红色景区进行系统整理,建设全市红色文化和革命文物大数据库和红色标语、抗战文物专题数据库。编印《九江革命遗址遗迹图文集》。积极争取重要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纳入国家免费开放补助名单。新增革命文物保护单位50处。 4.遗址及文物维修保护工程。推进瑞昌铜岭铜矿遗址、浔阳古城遗址、荞麦岭遗址等保护利用。启动青铜器文物修复项目申报。重点推进紫阳提维修工程,铜岭铜矿遗址古采矿区i区文物遗存抢险加固保护项目、铜岭铜矿遗址环境整治项目,大胜塔、锁江楼塔、吴城镇建筑文物维修项目,庐山会议旧址及别墅建筑群-中八路359号建筑本体保护修缮、观音桥预防性保护项目,姑塘海关旧址保护项目。加大陈宝箴、陈三立故居、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同文书院、能仁寺等文物安全项目建设。 5.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程。以庐山摩崖石刻群、东林寺、马当炮台等文物古迹为代表,积极申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四五”期间新增2-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 6.古籍保护及数字化工程。推进九江普通古籍、珍本善本、民国文献普查、保护、整理、修复、出版工作。推进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单位图书馆珍贵古籍数字化,接入江西古籍数字化平台。建设九江市图书馆古籍保护修复中心。 7.文物安全防范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市县两级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完善覆盖全市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等级博物馆的安防、消防、防雷、违规建设、巡检五大功能系统,强化智慧消防建设,推动消防设施物联网升级改造;省级以上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文物保护单位、国有博物馆建立微型消防站,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防设施明显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