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

  2023年3月9日

  2022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应对内外部挑战,全市经济稳健运行,产业质效优化提升,创新集群引领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58.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98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1521.41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12243.95亿元,增长2.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8:48.1:51.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60万元,比上年增长1.3%。

  全面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出台《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指导意见》,发布《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2025行动计划》,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锻造产业创新集群发展领先优势。出台25个重点细分领域三年行动计划。全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产业创新集群产值比上年增长4.6%,规模以上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8.2%。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纺织列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覆盖面达92.9%。新增2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累计14家。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家,省级智能工厂24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678个,省级领军服务机构59家。新增全球“灯塔工厂”1家,累计6家。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2》。实现市场主体登记“全城通办通取”。 全年新设市场主体29.22万户,其中新设企业10.57万户。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86.95万户,其中企业87.7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8%。切实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全年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1000亿元。上线“苏链通”“苏货通”平台,有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出台支持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上市企业、新兴服务业等系列政策,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连续两年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6万人。苏州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1%。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4.2亿元,惠及企业21.89万户。苏州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3.0%,衣着类上涨1.2%,居住类上涨1.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5%,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5%,医疗保健类上涨2.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1%。

  二、农 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10.6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8.3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66.5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92.4万吨,比上年增长2.2%,其中夏粮产量25.2万吨,增长9.8%;秋粮产量67.2万吨,下降0.3%。粮食产量和种植面积均为近五年来最高水平。年末生猪存栏22.5万头,比上年下降3.5%,全年生猪出栏20.3万头,比上年增长86.7%。主要农产品中,猪牛羊禽肉产量1.8万吨,比上年增长60.0%,其中猪肉产量1.5万吨,增长91.3%;蔬菜产量201.8万吨,增长1.1%;水产品产量14.3万吨,增长0.2%。

  做强现代农业,“三高一美” (高标准农田、高标准蔬菜基地、高标准池塘和美丽生态牧场)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智慧农业国家级试点,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超72%,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7.6%。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75.4%,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全市共有75个市级以上农业园区,农业园区建成面积比例达86.3%。昆山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吴江入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642.7亿元,比上年增长4.1%。分行业看,六大主导行业产值28182.2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6.2%、10.8%、15.2%和4.9%。年产值超千亿的行业达到11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产值18315.5亿元,比上年增长3.9%;中型企业产值10897.6亿元,增长7.8%;小微型企业产值14429.6亿元,增长1.9%。年产值规模超百亿元的企业数量达40家,比上年末增加2家。全市百强企业实现产值14544.9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3%。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16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民营企业产值18920.3亿元,增长8.9%;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产值23151.0亿元,增长0.1%。

  全市高技术制造业产值15735.5亿元,比上年增长7.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航空航天、医疗仪器和医药制造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6%、30.7%和10.5%。手机、光纤、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7.4%、41.5%、30.8%、23.0%和75.0%。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4769.8亿元,比上年增长0.6%;实现利税3047.9亿元,比上年下降10.2%。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8.24万元/人,比上年增长9.1%。

  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56.6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产值3325亿元,增长7.6%;竣工产值2172亿元,比上年下降2%,竣工率达64.7%。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8513.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6%,其中新开工面积4187.9万平方米,下降8.5%。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41.9万元/人,比上年增长4.5%。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建筑业产值8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tjgongbao/huadong/556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