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沂市统计局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徐州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打造“一支点一门户一中心”、建设“徐州工业第一县”战略地位,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突破、重大项目支撑、企业培大育强、产业质态提升、平台功能强化”五大工程,全市“稳”的信心愈发坚定,“进”的态势愈发明显,“转”的路径愈发深入,“调”的成果愈发显现,“惠”的力度愈发强劲,“防”的措施愈发精准,圆满实现“十四五”和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综合实力稳步增长。初步核算,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1.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1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97.87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390.39亿元,增长14.2%。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0942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546美元。新沂市连续5年获评全国百强县,连续3年获评全国工业百强县。
图1:2016年-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
产业结构持续向好。全市三次产业结构11.9:38.1:50.0,三次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 0.52、2.65 和6.93个百分点,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较上年提高1.1和1.2个百分点。数字经济逐步壮大,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重点实施19个产业数字化项目、20个数字产业化项目以及2个数字化治理项目,建成省级智能车间5家、智能工厂3家、省星级上云企业37家。经初步认定,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129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8.4%,高于全部规上企业营收72.2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疫情虽给市场造成一定影响,但后期随着政府各种产业扶持政策的出台,“互联网 ”等新兴产业的逆势增长等,给投资兴业者注入强有力的动力,市场恢复好于预期,全市市场主体规模保持稳健增长。2021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53家。全市工商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23万户,其中新增工商登记企业8188户,同比增长22.8%。全市新增私营企业6918户,累计私营企业31731户,同比增长11.7%;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13951户,累计个体经营户99445户,同比增长6.6 %。截止12月末,全市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 329 家,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1030户。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0.30万人,同比下降1.2%;其中男性人口57.29万人,女性人口53.01万人,男女性别比例108.1:100。当年出生人口7636人(含往年出生补报人口),人口出生率6.88‰;死亡人口14091人(含往年死亡未销人口),人口死亡率12.7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6.09万人,同比下降0.9%;其中城镇人口55.06万人,同比增长0.1%;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比上年提高0.61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市农林牧渔业(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174.28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89亿元,同比增长9.5%。粮食生产平稳运行,全市粮食面积159.18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粮食总产量14.4亿斤,比去年略增。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生猪出栏69.45万头,同比增长38.4%;家禽出栏2173.26万羽,比去年略减。
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全年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6.1万亩,高效设施农业占耕地面积比重提升至35.4%,形成优质粮油、绿色果蔬、生态养殖、花卉苗木四大主导产业集群。“两品一标”认证总数达40个,“新沂大米”“新沂水蜜桃”“阿湖葡萄”成为新沂农业发展新名片。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77个,总投资91.82亿元;招引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乡村产业项目31个,计划总投资83.7亿元。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徐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36家。新沂山水田园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入选2021年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获批省级“一园两基地”3个,成功举办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苏省主会场活动。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质效提升。全市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543.40亿元(征收期),同比增长31.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0.3%和13.8%;全市工业用电量26.36亿千瓦时,与去年基本持平。行业增长面持续扩大,全市列统的30个工业行业大类总产值增长面近九成,其中12个行业产值增速超50%。主导产业优势表现明显,四大优势产业呈现“两快一稳一缓”态势,智能电器、冶金材料、化工新材料、高端纺织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435.9%、42.9%、7.6%、-2.4%;四大新兴产业呈现“一强三快”态势,新能源、精密制造、数字经济、医药健康分别增长269.6%、32.6%、49.7%、12.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6%。
新兴产业增势较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达121家,较年初净增3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9.1%,高于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8.8个百分点,占比33.6%,较上年末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制造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683.5%、401.8%、96.8%、50.4%。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17.0%。
建筑市场健康运行。全市新增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1家,年末联网直报企业达到9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2.42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在外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17亿元。本年签订合同额229.11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本年新签订合同额为162.45亿元,同比增长2.0%。
- 1
本文地址:/tjgongbao/huadong/2022-05-13/390.html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