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修复方面:实施水土保持建设工程,完成牡丹河、秀山、郎坑河、金凤河、钱铺河、官山冲、西丰河、东山、泉栏河、黄公山、老笋山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37.44平方公里,“十三五”期间完成投资0.63亿元。推进枞阳县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2018年11月25日通过验收。推进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工作,全面完成63项涉改项目各类整治任务,大力推进释放岸线复绿工作。严厉查处河湖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江河湖沿线“四乱”问题以及生态领域违法违章建设问题大排查整治,认真组织环保督查举报问题整改验收工作,积极推进漠视群众利益问题整治。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核查、登记、建档、立牌工作。强化水功能区监管,长江铜陵段陈家墩、长河枞阳大闸、顺安河入江口等国控省控江河湖泊8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天井湖水利风景区获“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

  涉水事务管理方面:推进河湖规划约束机制建立,编制完成《铜陵市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推动实施大沙河、大通河、枫沙湖、菜子湖、白兔湖、天井湖等15处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完成长江、顺安河、黄浒河和菜子湖、枫沙湖、陈瑶湖、天井湖等河流湖泊的管理和保护范围划界工作。规范涉河建设项目和活动审批。牢牢把控河道采砂管理秩序,多措并举、全面严打,开展蓝盾系列专项行动;强化源头、标本兼治,强力清理整治三无船舶;科学规划、疏堵结合,批复实施《枞阳县内河河道采砂规划(2019-2023)》。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完成全市各类水库注册登记工作,开展水库大坝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落实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建管机制,严格执行“四制”,全市水利建设质量状况总体向好,水利建设领域安全生产态势平稳。

  水利改革创新方面:全面建立河湖长制体系,河湖长制工作扎实开展、稳步推进。创新河湖管护机制,引入市场机制,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对红星河、义安区顺安河顺安联圩、长江东西联圩堤防进行管护。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对枞阳县永登二站、幕旗山站、湖东新站工程以及郊区2019年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采用总承包建管试点。水利“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三个清单”,持续精简整合行政权力和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实行取水许可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取水许可全部实现电子证照。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照“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总要求,以小型水利工程“两证一书”为抓手,颁发工程所有权证、使用权证,签订管护责任书,全市共发放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证13746份、使用权证14725份、管护责任书17863份。千方百计筹措水利建设资金,积极拓展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方式和途径,充分发掘水利项目经济收益点,申报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行业能力建设方面:强化规划引领,《铜陵市灾后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关于贯彻落实〈安徽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规划(2017—2021年)〉的意见》、《枞阳县城市防洪规划(2016~2030)》、《白荡湖流域治理规划》、《陈瑶湖流域治理规划》、《汤沟河系统治理规划》、《大通河系统治理规划》、《菜子湖流域治理规划》印发实施,《铜陵市城市防洪规划(2016—2030)》省水利规划办公室已审查,全市新一轮水利建设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建立铜陵市水资源公报、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等常规水资源信息发布体系。继续推进市防汛抗旱指挥信息化系统建设,开展水质监测、水源地监控体系建设,结合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等工作的开展,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完成市本级水利物联网项目建设,建成44个视频监控点、3个监测水位站以及1套定制监控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对于河长制工作促进作用,实现采砂监管、河湖管护、防汛监测一体化。

  五年来,由市、县(区)水利部门实施的水利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7.61亿元,是“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的1.8倍。枞阳县水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累计完成水利投资是其“十二五”期间的 5.2 倍(含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实施的引江济淮枞阳境内工程及住建等部门实施的水利项目投资)。

  第二节 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市也开启了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现代化幸福铜陵的新征程,全市水利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一)新时期治水思路为水利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精辟论述了治水对民族发展和国家兴盛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就治水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推进新时代治水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结合‘十四五’规划,聚焦河流湖泊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城市防洪安全,谋划建设一批基础性、枢纽性的重大项目”,为新时代水安全保障和江河保护治理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入新发展阶段,水利工作要在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方面提高标准,实现升级。贯彻新发展理念,水利工作必须把握我市水利发展中不充分、不平衡的主要矛盾,着力解决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实现人水和谐。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更好发挥水利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通过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三)重大发展战略实施为水利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乡村振兴以及建设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水利工作也必须面向于、服务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这些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也为水利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抓手和主战场,为水利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四)经济社会发展为水利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将水利纳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水利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夯实。各地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水管水能力不断提升。全社会爱水、惜水、护水的意识不断增强,建设幸福河湖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环境。

  第三节 存在问题

  从我市水利发展现状来看,水安全保障能力仍然不高,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水利工作任重道远。

  一是防洪排涝体系还存在短板,洪涝灾害仍是心腹之患。我市防洪体系建设虽成效显著,但仍滞后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长江干流崩岸险情还时有发生、部分干流堤防建设标准偏低,洲滩圩垸堤防防洪标准低、防汛压力大,沿江湖泊防洪体系不健全、防御洪水能力偏低,中小河流部分河段尚未治理、防洪能力明显不足,重点涝区直接外排长江能力不足、“关门淹”现象突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不完善、防洪排涝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二是供水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抗旱能力仍然不足。全社会抗旱意识还不强,提引水设施能力不足,农业灌溉设施管护不到位,不少已建设施年久失修,部分水库、塘坝及骨干排灌沟渠淤积严重,部分低山丘陵区缺少可靠的水源。农村饮水安全仍存在风险,部分支管网毁损严重,管理能力亟待提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尊龙凯时注册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6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