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水利工作在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方面实现升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系统观念贯穿于水利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通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拉动内需,增加有效供给,为畅通经济循环作出水利贡献。建设国家水网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决策,是新阶段水利建设的总抓手。浙江水利也提出了争创水利现代化先行省目标要求。加快浙江水网建设是提升全省水利现代化能力的根本之策。缙云水利要抓住机遇,系统梳理和重构县级水网,积极对接上级水网,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强基础、增功能、优布局、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解决薄弱环节,全力构建安全美丽的“缙云水网”。

  2. “重要窗口”“共同富裕示范区”“数字化改革”要求水利有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提出浙江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打造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努力打造“重要窗口”重大标志性成果。缙云水利必须加力加速、尽快融入,在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方面实现升级,并且以水利数字化改革撬动各方面改革,推动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 “高质量绿色发展”为水利指明了新方向

  2019年2月,丽水市委在“两山”发展大会上首次提出了要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目标,要全力打造诗画浙江大花园的最美核心区。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丽水调研时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给丽水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点赞”。丽水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高质量绿色发展战略,提出画好“山水画”,念好“山字经”,写好“水经注”。近年来,丽水水利通过“河权到户”改革、“水资源 文旅休闲”、“水资源 生态工业”、“水资源 精品农业”等举措,在走可持续绿色发展方面成绩斐然,努力把水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十四五”期间,缙云水利工作要持续探索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模式,为拓展“两山”转化通道探索路径和提供示范。

  5. “三城三地”对水利提出了新任务

  2020年4月,缙云县十四届四次党代会提出全力建设“三城三地”,即建设制造之城,打造全省大花园核心区生态工业高地;建设开放之城,打造丽水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先行地;建设魅力之城,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落实“三城三地”建设,缙云水利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现状基础条件和规划发展目标,努力打造具有缙云特色、体现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的水利标志性成果,为缙云全面展示浙江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两方面成果和经验的重要窗口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1.3 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缙云水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供水、防洪、生态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1. 防洪减灾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流域“上蓄”能力不足。全县防洪水库仅有潜明水库(基本建成)和大洋水库2座,且全部都在好溪流域,流域单位面积防洪库容仅2.52万m³/km²,低于瓯江流域3.56万m³/km²和全省平均4.5万m³/km²的水平。新建溪流域无防洪控制性工程。从流域整体考虑,需要研究新建水库和已建水库加高可行性。二是好溪干流老城区段、新城区名山段、项山段,新建溪新碧街道段等防洪标准仍未达标,部分防洪保护区尚未完全闭合。对突发小流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仍然不足。三是水库山塘除险加固仍需重视。目前,全县经安全鉴定需加固的二类、三类坝水库10座,清查出的问题山塘15座,亟需进行系统治理和除险加固,长期跟踪观测和及时加固。

  2. 供水安全需要进一步补齐短板。缙云水资源禀赋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水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一是水源来源单一,供水安全存在隐患。目前,潜明水库引水工程尚未建成,现状各供水工程取水水源以山塘水库和河道水为主。双潭水厂(缙云县城市水厂)和壶镇水厂的水源均来自于好溪河道水,永安溪区、楠溪江区水源均来自于山塘、河道,水源单一,且供水保障能力不足。二是供水水源布局分散,规模化水平不高。全县现有供水水源324处,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为49.7%,且受地形地势限制,集雨面积小或拦蓄能力不够,多数农村供水工程供水水量、水压、水质不能保障用户安全健康饮水的需要,应对持续干旱能力不强。三是用水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县万元gdp用水量等主要用水指标虽优于丽水市平均水平,但与浙江省平均水平和用水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3. 河湖资源品质与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一是出境断面水质需要提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大花园核心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县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的要求,新建溪流域综合整治刻不容缓。二是堤岸生态性不足。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受治理理念影响,已建的干砌、浆砌块石挡墙大多绿化程度较低,河岸生态不足,与绿色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三是河湖生态功能仍需提升。随着新城区、壶镇片区等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河道影响加剧,局部原本植被繁茂的河岸出现了岸坡裸露问题,局部滩地也出现杂乱无章、滩地裸露等现象。引水式电站虽已按要求下泄生态流量,但下游河道的生态化治理仍显不足。好溪干流水景观建设初步实现全线贯通,但与省内优秀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水景观文化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地方特色水利文化的提炼、总结、展示不够,水文化建设还不够系统。

  4. 水利管理能力与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缙云水利建设投资逐年增长,项目多,建设进度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将在较长时期延续,要应对大规模水利建设带来的挑战,必须完善监管体系,强化监管手段。但现有管理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在强化水资源的刚性约束,河湖水域空间管理、水土保持监管、建设与运行管理监管等领域缺仍然欠缺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标准化的管理流程,监管的时效性和有效性达不到要求。水利信息化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重系统建设、轻运行维护的现象,水利信息化总体建设协调性不足,不具备互通共享条件。

  5. 水生态价值转换的途径需要进一步探索。水利产业化程度低。缙云现代农业、水旅融合正蓬勃发展,“河权改革”、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实施,为初步实现水生态价值转化奠定了基础。但总体来说水利产业化还不成熟,运营和盈利模式均存在着诸多风险和制约。

  2 总体要求

  2.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以来系列会议精神,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和“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围绕“打造幸福河”“重要窗口”“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水网”“高质量绿色发展”“瓯江大花园建设”“三城三地”的工作部署,坚持“党建统领、业务为本、数字赋能”的浙江水利工作基本要求,坚持水利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提升水利治理能力,大力推动水资源生态价值转化,为缙云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尊龙凯时注册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4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