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积极推进长城保护利用。结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谋划白石口、乌龙沟、倒马关等重要长城点段进行保护维修,对吴王口、大龙门堡等进行节点整修,推进白石山长城景区、大龙门堡景区建设项目,塑造长城文化名片。积极推进遗址保护利用。重点做好刘伶醉烧锅遗址参与“中国白酒老作坊”申遗工作,申报定窑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提高遗址考古发掘整理与保护展示水平。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实施馆藏文物修复计划,分类推进珍贵文物保护修复工程,盘活各级各类馆藏文化资源,完善博物馆、文物收藏单位文物监测和调控设施。实施重要区域文物保护计划。持续推进古城保护工程,实现古城开发、利用、保护齐头并进。开展清西陵皇家建筑区域性文物资源整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加快推动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淮军公所等国保单位保护规划的实施落地,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中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打造保定重要文化地标。
专栏4-2 文物保护利用重点工程项目
长城保护利用:白石口长城、乌龙沟长城、倒马关长城等保护维修项目;吴王口、长城岭、大龙门堡等重要段落、节点整修项目;白石山长城景区、大龙门堡景区建设项目等。
其它文物保护重点项目: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淮军公所、大慈阁、清西陵、药王庙、北岳庙等。
(四)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加强革命遗址的整体性保护。推动对保定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总体规划、宏观指导和制度建设。对保定革命文物进行全面排查,加强对革命文物和革命文献档案史料、口述资料的调查征集工作,做好馆藏革命文物的认定、定级、建账和建档工作,动态更新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实施革命遗址集中连片保护。以野三坡平西抗日根据地、狼牙山、城南庄、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冀中军区抗战后方基地、冉庄地道战旧址等为核心,推进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打造六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做好革命文物集中片区的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推动片区内革命遗址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展陈利用研究及革命遗址之间线路串联等工作,整体提升片区内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水平。推进重大革命文物单体保护提升。深入挖掘革命遗址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价值,着力做好重点革命遗址的保护提升工作。鼓励一批资源价值高、教育功能强、发展基础好的革命遗址,从表现形式、红色氛围、融合发展、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重点推出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为代表的辛亥革命时期,以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保定育德中学旧址为代表的五四运动时期,以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冉庄地道战遗址、狼牙山五勇士跳崖处、雁宿崖黄土岭战斗遗址、冀中军区抗战后方基地为代表的抗日战争时期等革命旧址为依托的革命文化产品,积极融入全国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广泛开展教、学、研红色旅游体验活动,实现革命文物从静到动、从古板到鲜活、从观光到体验的转变。
专栏4-3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重点项目
重大革命遗址单体保护提升: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保定育德中学旧址、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雁宿崖黄土岭战斗遗址、晋察冀边区银行安国旧址、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解放石家庄战役指挥部)安国旧址等
其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重点项目: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提升改造、狼牙山红色小镇、店房村军事小镇等项目建设等。
(五)推动文物资源创新性发展
鼓励文保单位对外开放。坚持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推动宣传、文化、文物部门管理使用的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鼓励其它有条件的文物保护单位定期或部分对公众开放,利用科技手段创新展陈方式,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培育文物文化旅游名片。鼓励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大遗址、革命旧址、工业遗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通过实地游览、文化阐释、智慧展示、互动体验等丰富文化表现形式,保护提升后建成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景区景点,开发展示性、创意性、科普性、教育性、体验性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旅行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重点打造以清西陵等为核心的皇家文化品牌,以白石口、乌龙沟、倒马关等为核心的长城文化品牌,以狼牙山、城南庄、冉庄地道战等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品牌,以保定古城、唐尧文化园等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品牌,以西郊工业遗址、虎山金矿、高易铁路为核心的工业遗产文化品牌,形成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端文化名片。推动文物资源科技化、创意化发展。开展文物数字产品试点和智慧博物馆试点,利用云直播、短视频、全景展示等创新文物资源展示方式,加大文博场所数字化层面建设和虚拟展览与体验。扩大文创开发试点,鼓励清西陵文创产品积极融入故宫文创体系,推进文物资源、馆藏资源转化成动漫、图书、舞台艺术、广播影视、工艺品、纪念品、收藏品等文化产品,推出清西陵、燕下都等文创品牌系列。
三、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完善非遗名录体系。结合全省第二次非遗资源普查,全面做好全市非遗资源普查,加强长城沿线非遗专项调查。持续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名录体系建设,加大国家级、省级代表性项目申报力度,加大市级、县级中青年代表性传承人的选拔培养力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采集记录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情况,妥善保存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记录成果。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对非遗重要载体、自然空间、人文环境及集聚区域进行整体性保护,重点推进曲阳县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进安国、易县、定兴等申报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大力扶持曲阳石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对石雕、易水砚、定瓷等非遗项目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核心技艺在生产实践中传承,培育地方非遗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