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十四五”时期全市科技创新主要目标
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的区域协同创新生态体系,集聚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型企业和高端创新平台,全市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大幅跃升,成为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具有较大影响、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突出的区域性产业创新中心。
第二章 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
牢牢把握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机遇,以“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为方向,全面提升协同创新能级,构筑“北中南”三大战略高地,充分发挥重点开发区创新增长极作用,集中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协同创新平台(基地),深入对接京津创新源头,最大限度吸引京津创新资源向廊坊集聚,加快科技成果在廊坊落地转化、产业化,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
第四节 打造三大协同创新功能区
围绕服务和融入协同发展“三大历史性工程”,以县域创新为核心节点,以园区为载体,系统谋划三大协同创新功能区,积极建设南连雄安新区、北接北京的“创新走廊”,加快建设以北三县为重要节点,南北贯穿中心城区、固安、永清、霸州的“创业之路”,着力打造以临空经济区为载体的国家创新动力核心区,促进京津科技创新要素跨区域集聚和优化配置,形成符合廊坊特色的科技创新空间格局。
一、打造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三河、大厂、香河要紧紧抓住通州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机遇,积极主动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按照四统一要求,在规划管理、投资审批、财税分享、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方面探索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路径,着力打造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依托燕郊国家高新区、三河经开区、大厂高新区、香河经开区,积极推进北三县科技创新功能建设,大力吸引北京高校院所、企业研发总部、科技服务机构等创新资源,共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基地等,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瞄准北京“摆不下、离不开、走不远”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在中试孵化、生产制造和配套服务环节加强与通州区的产业协同,重点打造燕郊北部科学城、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园、香河高铁商务区等承接平台,主动融入北京市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精准布局高效承接北京高端创新资源,建设聚集最新科技成果的协同创新大平台。
二、建设临空经济科技创新引领区
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区科技创新功能区建设,重点围绕“1 2 3”核心产业体系,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生命健康、航空科技等产业领域,加快建立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南航华北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民航科教产业园区,河北航空运营基地等重点项目落地,支撑建设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充分发挥临空经济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强化与廊坊中心城区、固安、永清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合作,以廊坊开发区、固安高新区、亦庄·永清高校区、龙河高新区等园区为载体,大力培育高端临空科技产业,聚集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端要素,加快释放临空经济区引爆效应,全力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建设南三县与雄安新区协同创新发展区
把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服务雄安、承接雄安”的理念,支持霸州、文安、大城围绕入驻雄安新区的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积极谋划建设一批与雄安新区配套紧密的孵化转化基地、生产基地、服务保障基地,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实产业承接基础,按照“雄安研发 廊坊转化”、“雄安总部 廊坊制造”、“雄安建设 廊坊服务”等合作模式,实现源头研发、技术创新、产业孵化与示范应用的创新链上下游联动发展。立足南三县产业基础,以园区为载体,积极与雄安新区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合作,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嫁接提升传统产业,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创新型产品,促进南三县创新转型。
第五节 强化开发区创新增长极作用
充分发挥廊坊经开区、燕郊高新区、固安高新区等14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的创新引领作用,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向开发区集聚,全面提升开发区发展能级,打造全市科技创新增长极。
一、强化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
(一)推进高新区争先进位。积极推广“一区多园”和“整体托管”模式,壮大高新区发展规模。全力推进燕郊国家高新区增比进位,加快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激发管理体制改革活力,加快产城融合发展,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排名上升20位。支持省级高新区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按照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的要求,集聚发展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集中连片、协同互补、联合发展的创新共同体,支撑引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
(二)加快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支持高新区精准谋划“一区一主导产业”,打造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术、产业技术体系完备、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燕郊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做大做强固安高新区新型显示、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支持廊坊高新区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大厂高新区提升影视文创产业集聚度,加快永清高新区服装创新设计产业集群建设,推动龙河高新区培育智能终端装备产业。支持高新区围绕园区主导产业体系,搭建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科技投融资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强化高新区公共服务支撑。
二、提升经开区开放创新水平
(一)推进经开区提档升级。支持廊坊经开区晋位升级,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十四五”时期进入全国经开区前30名,迈入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支持霸州、永清、广阳、香河、三河、大城、文安等省级经开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强化特色产业上下游链条,提升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度,不断提升园区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