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区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兴庆区上下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兴庆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部队、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兴庆区发展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兴庆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主要是:产业层次低、链条短,创新能力不强、市场活力不够、发展潜力不足,稳经济、稳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和城乡环境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需进一步提高;一些干部事不过夜、马上就办的落实意识还不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担当意识还不够,一些干部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23年主要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的发力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银川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兴庆区第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以先行区示范市建设为牵引,坚定建设“实力之城、活力之城、魅力之城”的信心,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实践区,加快建设更高质量的幸福兴庆、更高品质的文化兴庆、更高标准的法治兴庆、更高水平的平安兴庆,以“首善之区”的责任担当,在“四个示范引领”上当示范、作表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和先行区示范市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5%、7.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全面完成区市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聚焦“七个高”、努力实现“七个新”: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项目引领、延链补链壮链,促进县域经济实现新跨越。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和银川市“两都五基地”产业发展布局,大抓实体、大兴实业,打造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大抓产业这个第一支撑。坚持产业为要,抢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科创园,力争互联网企业总数、产值实现“双倍增”,总交易额突破10亿元,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坚决落实“现代服务业扩容行动”,推动新百总店后院整体改造冬季施工,兴庆万达、砂之船·奥莱项目建成投运,支持建发现代城、吾悦广场、王府井百货、银川商城等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引进全国知名首店40家以上,争创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规划建设现代化综合物流园,提档升级交通、众一物流园区智能化改造,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实施历史文化城区更新行动,打造敬德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加快黄河金岸旅游度假区、黄沙古渡5a级景区创建进程,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鑫海康养中心、银川温泉度假村等特色康养项目,力促宝丰健康城建成投运,推动康养产业专业化发展。开展“三新”产业倍增行动,实施中良新材料、志福能源光伏组件及硅材料项目,突出抓好宝丰光伏储能电池、宝丰200兆瓦光伏、东方曼新能源重卡等项目建设,打造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突出抓好东泽农牧等28个重点农业项目,积极引进农特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
大抓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坚持创新为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r&d经费投入强度,争创国家或自治区级高新、科技类企业50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新组建技术创新中心4个以上,力争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让创新链耦合产业链。深化院地协同创新,与西交大、宁夏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打造科技创新联合体,实施人才小高地、学术带头人、应用型“高精尖缺”等区市人才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大抓项目这个第一引擎。坚持项目为王,力争基本建设项目年度投资达到200亿元,储备规模保持在830亿元左右。开展项目“五比”活动,实行“六个一”机制,健全要素保障和协调推进制度,实行重大项目批次集中开工,推动“上河堡”文旅综合体、培文教育产业基地、东南部再生水利用、生态经济eod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力争一季度项目开工率超70%、上半年全部开工。开展“四争”大比拼,确保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二、聚焦高效益改革,坚持正确方向、瞄准更高目标,全面塑造转型发展新优势。坚持以深化改革破难题、以扩大开放聚资源,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活力。
完善市场化配置方式。深化“六权”改革,落实水权交易收益分配机制,深化土地二级市场、排污权交易,持续推动山林权“三权分置”、用能权指标核定,完善碳排放权有偿分配和碳汇林交易,探索建立低效用地再利用机制,引导资源要素向高质量项目和企业流动。深化国企改革,盘活国有资产。有序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启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