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赋能实体经济,持续增强经济发展硬实力
多措并举强产业。深入开展产业链融链固链提升行动,全力提升高端化工、造纸包装、生态木业等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确保新增省级技术创新项目20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速保持在8%以上。实施“工业经济提质工程”,谋划建立企业“倍增计划”培育库,加强政府支持、政策引导,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实施企业“小升规”和梯度培育工程,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年内新培育省级以上优质企业20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实施“惠企服务提效工程”,深化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持续开展遍访企业、“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确保工业平稳运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积极打造“晨星工厂”“企业上云标杆”,培育引进新材料、第三代半导体等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加速裂变。
多管齐下扩投资。瞄准“十强产业”“四新”经济,持续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筛选确定90个左右重点项目,继续实行项目专班推进工作机制,力争年内开工过亿元项目50个,入选省市重大重点项目30个,完成投资200亿元。锚定传统产业链配套和新赛道领域,建立精准招商台账,集中攻坚专业园区、资本基金和“朋友圈”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技术层次高、产出效益好的优质项目,全年新增到位资金增长6%。紧盯上级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全力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年内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亿元以上。打好项目要素保障组合拳,加快破解能耗、环境容量等瓶颈制约,完成土地出让2800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3000亩,新增贷款120亿元以上。
多策并用稳市场。全面增强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作用,大力实施商业转型、消费提档等行动,积极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文家全福元综合体、凤栖文化城、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场馆提升等商贸、文旅项目,启动双王城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金玉米工业遗址公园打造工作,推动极地海洋世界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引导大型商超向智慧商业和网红商业转型,丰富完善镇村商业网点,升级夜间消费集聚区,推动城乡消费市场共同繁荣。完善“高效办成一件事”运行机制,创新“云管家”帮代办模式,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统筹推进惠企政策实施,持续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大力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切实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二)聚焦提速开放创新,持续增强转型升级驱动力
更大力度推动改革攻坚。以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在体制机制、路径办法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改革成果。以新一轮财税制度改革为契机,创新举措大力培植财源,充分调动镇街财政收入积极性,在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等领域探索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的投入模式,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搭建金融赋能数字平台,引导金融活水顺畅流入实体经济,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确保年内普惠金融贷款同比增长30%以上。调整充实上市后备企业梯队,用好“企业上市直通车”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辅导、精准帮扶,力争年内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申报2家。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压减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国企“数量瘦身、质量强体”。高质量完成第五次经济普查。
更大力度优化创新生态。围绕做优创新平台,突出产业导向,加强外引内联,年内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科技项目15个。围绕培优创新主体,实施科技企业培育提升行动,促进科技成果高水平创造、高效率转化,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围绕育优创新人才,深度推进产教融合,优化打造“智汇寿光”“寿光发展大会”等人才活动体系,大力培养引进各类人才,力争自主申报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10人,引进青年人才6000人,争创全省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
更大力度扩大开放合作。深入开展“千企百展”国际市场开拓计划,支持企业培养引进跨境电商人才,组团参加海外展会、布局海外仓,加快“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带动更多本土产品高效“出海”。大力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抓好华电新能源等重点外资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境外企业返程投资,以新模式带动外资实现新突破。加快津潍高铁(寿光段)和寿光东站建设,扎实推进潍坊港疏港高速(寿光段)、羊口港至寿光港航道疏浚等重点工程,借力小清河全线复航,大力发展海河联运,打造“省城出海口”,加速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
更大力度推进绿色发展。深入开展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抓好能源“双控”和“两高”项目准入,确保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和煤耗压减任务。深化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建立更加完备的价格、信贷、用能等差别化政策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培强节能环保产业,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企业2家以上,支持双王城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合理布局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项目,年内装机容量达到270万千瓦。
(三)聚焦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增强融合发展示范力
做好农业高质高效文章。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加快分子育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年内新增植物新品种权10个以上,打造蔬菜种业硅谷。积极发展农业新业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院所资源,在蔬菜种子、智慧农业等领域,培育招引一批集科研、推广、应用于一体的高端企业,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化、产业化水平。支持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率先开展蔬菜品质认证,新报批地方标准5项,认定标准化基地6家,规范推进寿光蔬菜标准输出,持续拓展创新“寿光模式”。精心做好农产品包装设计,培育壮大“桂河芹菜”“崔西一品”等单体品牌,年内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单位达到20个。全面实施预制菜“培育计划”,抓好金瀚、纪润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内预制菜产业产值增长10%。全力办好第二十五届菜博会、种博会,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扩大寿光蔬菜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