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升级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我们要坚持以产业为逻辑起点,聚焦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增强韧性,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中部新型家居制造中心,推进产业链“锻长补短”,打造叶集板材区域品牌。加快红象人造板、欧蒂尼家居、莱特柜业等项目建设。继续做好建筑模板产业转型升级文章,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对接平台,力争80%以上规上建筑模板企业实现转型。深入推进“规模壮大”行动,围绕大自然家居、瑞家集创、汇科欧松板等培育新增长点。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总数超过110家,规上工业产值突破85亿元、增长10%。鼓励企业实施“零增地”技改,紧盯金叶铜业新增紫铜等项目,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
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把握产业政策动向,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化工园区优势,围绕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伏等领域,加快产业配套基地建设。深化与金山区碳谷绿湾产业园合作成果,规划建设化工新材料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把握“以竹代塑”新机遇,支持金竹新材料尽快投产见效,加快模塑产业园建设,大力招引模塑项目,打造竹基新材料产业链条。加快生态环保纺织集约生产基地建设,推动新技术和纺织行业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广“5g 工业互联网”应用,指导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培育互联网智能应用场景、典型示范项目和企业3个以上。
支持服务产业快速成长。围绕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体系,加快各类平台建设,发挥亿联国际商贸城、蔚车汽车产业园、中部国际木材交易中心等专业市场作用,加快居然之家城市综合体、颐高文化街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物流、仓储、电商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会展经济、节庆经济、夜间经济、赛事经济,办好第二届叶集定制家居暨供应链产业博览会,举办各类专题推介会、投资说明会,持续扩大叶集“朋友圈”。加大餐饮、住宿、文娱、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供给,满足居民多层次消费需求。新增限上商贸1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3家。实施旅游富民强区建设“七大行动”,推进“一带五组团”山河旅游大道规划实施,建成运营花田里江淮果岭综合文旅项目,推广“旅游 ”模式,开发“一棵树的旅行”等特色研学,创成3a级旅游景区2家,让叶集人民吃上“旅游饭”。
(三)持之以恒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现代化幸福叶集,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好质量兴农、绿色发展、城乡融合、文化兴盛、乡村善治、共同富裕之路,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动态清零各类问题。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居民共饮梅山水库优质安全水。抓实部门会商预警、网格员排查监测等举措,加强监测帮扶,不仅要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也要守住不发生分散和点状返贫的底线。实施好2024年衔接资金项目,用于产业发展比重不低于65%。强化高龄独居老人、因病因灾等特殊群体关爱纾困;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务工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严守耕地红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万亩,产量4亿斤以上,实现粮食生产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增”。围绕稻虾综养和林果两大产业,实施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双万工程”,新增果岭面积3000亩,稻虾综养面积总量突破16万亩;落实鹅产业跃迁工作目标,因地制宜扩大山羊、麻黄鸡、特色水产养殖。推进史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好“三头三尾”增值文章。大力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8亿元,增长6%。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实施“千万工程”,紧扣宜居、宜业、和美“三个关键词”,突出村庄美、产业特、市场主体强“三个标准”,加快会馆、沣桥、和平等首批3个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农村公路危桥8座,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及安全防护工程106公里。实施姚李支渠现代化改造工程,除险加固小水库4座,林店一二级提水站建成运营。加快g529叶集段建设,完成“交邮融合”和农村寄递物流村级网点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擂台赛,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治宜居自然村庄100个、改厕3000户,加快4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55万元,其中百万元以上的村超过9个。
(四)坚持不懈提升城市能级
城市有品质,生活有温度,幸福就触手可及。我们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做好规划建设管理,加快打造皖豫边界具有都市品质、江淮风韵、叶集特色的美丽新城。
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建立完善“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按照“五色叶集”整体布局“填色增彩”,科学合理安排城市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网络和生态系统。适时启动洼地治理项目、老街棚户区征迁,改善群众人居环境。强化城市风貌管理,提升城市品位,扮靓“城市客厅”。加快水电气热及市政基础设施综合改造,新建公共充电桩60个以上。推进双创中心、小微企业创业园二期、智慧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实施城市建设“畅强补”工程,谋划西部滨河生态区配套工程项目,加快建设“水美叶集”。推进颐高文化街区建设,打造一批口袋公园、幸福邻里,招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城市功能性项目,增强城区综合承载能力。
开展“管理提升行动”。推进数字化城管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聚焦停车难、私搭乱建、噪音扰民、餐饮油烟、犬类管理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增设智能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持续推进无害化处理。启用“城市大脑”,用数字化提升效率、解决问题,为群众创造更多幸福场景。扎实推进“法治引领、文明育区”,开展文明创建“365”行动,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