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中,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全市党员干部作风过硬、冲锋在前;广大群众万众一心、同心抗疫;无数白衣卫士、公安干警、基层党员、社区工作者、社会志愿者,舍小家、顾大家,坚守一线、夜以继日、迎难而上;广大媒体、自媒体纷纷为家乡代言,展现了有情有义禹城人的精神风采。大家每一步都不容易,每个人都了不起!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疫情防控中恪尽职守、勤勉工作的所有工作者,向共克时艰、风雨同舟的广大群众,致以崇高敬意!
人民武装、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法治政府、供销、油区、机关事务、民族宗教、审计、史志、文物、新闻出版、融媒体、工会、妇联、共青团、未成年人保护、残联、文联、科协、工商联、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各位代表!大事难事,用心成事;大关难关,奋力闯关。一年的工作,留给我们四点宝贵启示: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我们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策略,坚定不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省会经济圈等重大战略,才取得了一系列走在前、当示范的样板工作,创造了多项唯一、第一、一骑绝尘的出圈事项。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上级要求不动摇、不打折,持之以恒抓好落实,才能锚定航向、扬帆起航。
——求实创新方能攻坚克难!一年的实践证明,市委求实创新年、铺路型团队的工作要求,激发了干劲,取得了实效。“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越是谋事干事,资源和出路就会越来越多;越是消极躺平,困难和压力将会越来越大。我们要摒弃惯性思维、等靠要思想,多用有解思维、创新办法,因时因势而变,才能变危为机、抢抓先机。
——人民至上才会行稳致远!一年来的发展变化、一批大事难事的破题,都是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只有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首要标准,才能取信于民、赢得民心,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团结一心必将赢得发展!过去一年,我们之所以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是在市委领导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有效监督、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这是禹城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持续坚持好、发扬好。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向关心、支持、参与禹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县域经济实力还不够强,财政收支压力较大,城市建管和民生工作对比群众期盼还有不少短板,在转变干部作风、提升落实效率上还有差距等等。对此,我们必须直面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禹城建市30周年、加速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禹城发展的优势前所未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优势叠加、交通区位优势凸显、产业优势引领发展、“禹城人”的优势更加宝贵,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担当作为,一定会让“黄金优势”发挥出“黄金效益”,禹城发展一定会更加美好,群众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按照中央、省、市工作要求,在市委坚强领导下,以“六个创建”为载体,深入实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努力在“主动融入和服务重大战略、突破先进制造业、乡村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四个方面走在前、当示范,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市30周年。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全面完成各项约束性目标。
(一)聚焦“3 x”和十大产业示范区,高质量创建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抓项目转型升级。坚持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数字化,实施主导产业延链补链重点项目75个。突出抓好保龄宝数字工厂、百龙创园膳食纤维和结晶糖、中国大豆创新产业园、君君10万吨奶酪、厚德精诚高端医药产业园等十大医养健康项目;通裕重工7万吨压机、济南二机床数字工厂、钛合金新材料、金刚石装备产业园、光伏整县制推进、运达风电二期等十大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海尔日日顺华北物流中心、德百商业综合体、快递物流进村示范区、禹王亭改造提升、农耕文化博览园、大禹书院、电商产业园等十大商贸文旅项目。以高端项目引导实现产品品种、品质、品牌再升级。争取和承办好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中国食品减糖高峰论坛、第二届德州大禹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会展活动,将禹城的优势产业、优质产品、特色品牌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抓企业转型升级。落实好全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认真落实全国新一轮经济普查,强化经济运行和企业服务,倾力打造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省工业强县。加大个转企、小升规和上市企业、骨干企业培育力度,年内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00家、规上服务业和贸易业企业突破100家;新增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小巨人、瞪羚企业等30家以上,其中国家、省级15家以上。设立上市培育工作专班,优化服务、落实政策,1至2年内在新上市企业、提高上市企业市值上实现新突破;年内保龄宝完成定增5.88亿元,新增区域挂牌企业8家以上。强化大企业培植和产业集聚,利用1至3年,在打造50亿企业、百亿企业、百亿园区方面实现历史性突破,把振兴大道打造成百亿大道,把富华街打造成双百亿街区。提升高新区亩均投入和效益、产业集聚度、对外开放、创新驱动等核心竞争力,在全省、全国持续赶超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