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长朱定金2023年1月10日在扬州市江都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都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中共江都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人民,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聚焦聚力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主要指标克难求进。2022年,全区预计实现gdp1290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61.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46.1亿元,总量均保持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425亿元,增长10%;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82亿元、贷款余额1269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12.8%、2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6万元、3.1万元,分别增长6.5%、7%;连续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投资潜力百强区,分列第36位、第33位。

  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工业经济提质增效,预计实现工业开票销售1450亿元,泰富特材完成开票165亿元;工业税收(同口径)42.2亿元,扬州石化税收突破6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9家、开票销售亿元以上企业23家;长青农化创成省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双汇电力、舜天工具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金陵鼎衡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在全市唯一获批建设全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服务业提档升级,万达广场开业运营,文昌商圈商业综合体营收突破20亿元,入围全省首批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示范创建区;发挥“制造 服务”叠加优势,创成省级“两业融合”试点4个;新增国家3a级景区2家,邵伯古镇入选扬州“运河十二景”,“南水北调探源”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现代农业提标扩面,新建高标准农田3.6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新认定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6家、家庭农场12家,新增“两品一标”6个,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80%;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动态监测。建筑业提升贡献,完成施工产值1480亿元,地方纳税17.8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量20%以上;江都建设入围全国民企500强,江建集团入选省民企200强,荣获国优工程5项。

  项目建设攻坚突破。逐季开展招商引资“擂台赛”,压茬推进“烟花三月”云签约、产业专场推介、秋冬百日大会战等招商活动,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4个、总投资达495亿元,纳力新材料、博恒新材料2个百亿级项目成功落户,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全市第一。全面推行“周周议、月月看、季度赛、年度考”,嵘泰精密压铸件、里下河农科所、扬泰机场二期3个列省重大项目,创合新材料、英联易开盖二期、坎德拉飞轮储能等57个市级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列统,盈峰新材料、迅维电子、晶华新能源一期等22个项目相继投产,两次夺得市招商引资“擂台赛”红旗。

  二、创新创优强动能,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重点改革稳步推进。深化“放管服”,出台区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100个事项下延至镇一级办理。顺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109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龙川集团“产投融合”迈出坚实步伐。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大平台共建、大系统共享、大数据共治”为政府决策提供基础支撑。坚持亩均效益导向,盘活低效用地3628亩,获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进步奖。

  创新资源加快集聚。突出数字赋能,推进标杆示范、“数字画像”等十大工程,完成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879个、规上企业覆盖率78%以上,新增全国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3家、省星级上云企业193家、省市智能车间7个,亚威机床入围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领航应用案例。立足强基提质,实施新一轮“高企倍增”计划,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0家、省科技计划项目12个,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31件,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8项,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强化协同创新,连续5年获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项目,建成人才公寓241套,新建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16个,扬州航空发动机风扇复材叶片实验室启动建设,仙城工创坊、云媒数字空间分别创成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

  开放开发迈向纵深。全力稳定外向型经济,完成进出口总额35.8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635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加快推动消费回补,开展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和“三农”领域一揽子促销活动,发放消费券550万元,直接撬动居民消费近3亿元,供销总社入选全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强县培育试点。深化园区“二次创业”,开发区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百识半导体、芯德半导体、奕丞测试探针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高新区大力发展“一主两新”特色产业,派莱特光电等一批科技型项目达产达效;空港新城春秋航空维修基地主体封顶,光线影视基地一期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注册落户影视文化企业17家。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开展政务服务攻坚突破年行动,在全市率先实施审批“信用承诺制”,50个“一件事”改革落地见效。优化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形成“拿地即开工”“交房即发证”等一批典型案例。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效能,健全“府院联动”机制,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出台“助企纾困20条”,累计办理留抵退税、减免缓税等27.4亿元,兑现涉企奖补资金3.9亿元。成立全省首个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服务中心,“一企一策”提供定向贷款、应急转贷54.2亿元,成功发放全省首笔“生态贷”“水权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61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