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的实践,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有力成果,更是全区上下干部群众携手共进、奋勇争先的拼搏剪影。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驻鲤省市属单位、驻鲤部队、武警官兵、企业界人士和来鲤创业务工人员,广大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海内外朋友,以及全体奋斗在一线的抗疫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新征程路上风险挑战依然较大,目标任务依然繁重:一是受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7个经济指标未能完成年度目标;二是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速,产业结构亟需优化;三是社会投资活力有待提振,产业投资总量不足,投资结构仍需优化;四是地下管网、电力供应、区间交通等城市基础仍较薄弱,与韧性城市要求差距较大;五是世遗古城保护任务艰巨,业态、交通、接待能力等与知名度不相匹配;六是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均衡;七是营商环境有待提升,政府系统作风效能建设仍需持续加强。对此,我们将强化问题导向,拿出更实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之年。我们要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工作导向,围绕“产、城、人、文、安”发展思路,按照“五年规划、三年行动、年度计划、项目支撑”既定节奏,在2022年打基础的前提下,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举措、更实的作风,推动鲤城高质量发展更好更快见成效。

  新一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强产业、兴城市”“活古城、战江南”部署要求,实施“1345”发展战略,深化“1 3”专项行动,发展“数字 新制造”“数字 新商贸”“数字 大文创”“数字 大健康”产业,持续打造世遗典范城、中央创新区,奋力建设“品质名城·现代都市”。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7%,工业增加值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完成60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打造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结构

  抢抓产业新机遇。在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基础上,把握经济发展转段机遇,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兑现落实、优化调整一批加快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新措施;结合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深化开展“进企促发展”行动,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瓶颈问题,新培育“四上”企业超百家。把握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突出“强二优三”,继续做大做强纺织鞋服、电子信息、机械汽配等制造业,做活做优商贸服务、数字文创、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把握扩大国内需求和发挥出口对经济支撑作用的导向,举办年货节、汽车节、电商节等消费活动,“一月一主题”点亮商圈,支持消费企业加快复苏;再培育1个智慧商圈、1个综合电商园、1个垂直电商园;开展“商贸企业上平台、优势企业参外展、优品出海拓市场”等系列活动20场次以上,联合侨力量推动企业“出海招商、出海引智、出海抢单、出海交流”,全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扩容产业新空间。奋力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接续实施示范区一期项目,启动示范区二期,连片改造华塑、新塘等4大片区,推动海天科创园等6个项目动工,科创中心、火炬电子紫华园等7个项目建成投用,新增标准厂房超60万平方米。抢抓全市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机遇,打好“政企合作、收储改造、企业自改”组合拳,探索“代建 先租后让”等模式,坚持市场与行政执法手段相结合,全力破题低效用地开发、空间资源配置、历史遗留用地处置,推动超2800亩低效用地有机更新。探索闲置资产盘活新模式,设立城市更新基金,通过资产整租、收储、以修代管等模式,整合一批闲置厂房、古大厝,引导新产业入驻、新业态更迭。推动区属资产入股市古城公司,一体化运营古城内国有、集体资产,盘活古城超30万平方米闲置低效资产,为古城业态筑巢引凤。

  拓展产业新版图。全面发力“四型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进固稳。支持绿色型经济发展,围绕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创新示范基地,规划建设泉州市智能产业园,加快推进千吨级低温银浆、文华汽车换电出行等10个项目,力促众益科技新能源及物联网产业园等一批绿色经济产业项目落户、建设、投产。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充分发挥五交科技产业研究院、投石智库等平台作用,新增培育国家级高企18家、市级以上科创平台5个,企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加速服务型经济聚集,规划建设鞋靴数智电商经济区、外贸产业园、家政服务产业园,整合提升汽车服务产业,积极对接海峡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咨询服务机构落地。加快向总部型经济进军,提速建设滨江总部经济区、建筑产业园等载体,重点引进科大讯飞等10个总部或区域总部项目。

  激发产业新活力。开展项目建设奋战年活动,落实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工作机制,发挥项目前期办、项目管家“一对一”服务效能,推动65个在建重点项目跑出“加速度”,确保光电产业园及周边基础设施等27个项目开工,恒劲科博等34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产业项目投资超41亿元。立足华侨优势,拓展鲤侨英杰、鲤侨名厝等鲤侨品牌,依托留联会、侨社团等平台设立海外联络组,以侨为桥招商引资,全力做好“联系侨亲、凝聚侨心、引进侨资”工作,全力促成王宫华侨历史文化街区等优质涉侨项目落地建设。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建立国企混改“四个库”,积极推动区属国企参与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基金设立,争取国企全年新增经营性收入超20亿元、资产规模超300亿元。建立区级产业引导基金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企业上市辅导,力争企业上市取得新突破,以资本运作推动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52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