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做活服务业。深化“锻长补短”,积极融入全市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全力争创全省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提振餐饮、住房、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发展家政服务、养老育幼、体育保健等服务消费,培育社交电商、网络直播、共享经济等新型消费,点亮“夜经济”,激活“夜消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按照“典型示范、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快培育专业设计、数字创意、软件信息、物流会展等新业态,鼓励有意愿的工业企业实施主辅分离,确保新增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5家、限上商贸企业36家。实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屯溪老街、屯溪河街、黎阳in巷等多元业态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品牌和区域消费中心,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顺应文旅消费升级新趋势,做优特色民宿集群,大力发展摄影写生、非遗演艺、森林疗浴、户外运动等新业态,积极培育研学研修、养生养心等沉浸式体验新模式。
做精做实农业。深入落实“两强一增”和“六业千亿”行动,出台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推动科技强农向全链条延伸,机械强农向全过程覆盖,确保主要农作物技术覆盖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90%、60%以上。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一体推进“小田变大田”和“农业生产大托管”工作,巩固提升高标准农田4000亩。深化省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促进科技数字蔬菜大棚建成投用,全年巩固提升蔬菜基地1000亩,设施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2万亩以上。做好“一县(区)一业”文章,新增鳜鱼养殖基地1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打造“屯绿”茶产业联合体,力争农村产业带头人达85人、家庭农场达100个、农民合作社稳定在70个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7个,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68亿元以上。
(二)坚持项目为王,奋力书写投资拉动新答卷
提速项目建设。严格执行重大项目领导包联、“三查合一”、周末要素会商等工作机制,继续实施“双百工程”,常态化保持项目攻坚态势。推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紧扣关键节点,倒排建设计划,突出实物工作量和形象进度,力争110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启动建设伟启智能、跃驰环保、锦绣江山月等项目,加快推进3d打印、黎阳学府、尤溪故里等项目,竣工投产工程塑料、博盛消防新厂区、工业泵二期等项目,全年新开工项目60个以上、竣工项目50个以上,政府类投资项目6月底前全面开工。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围绕政策导向、资金投向、支持方向,聚焦中央预算内、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和专项债券,深度谋划一批打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纳入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划“盘子”,确保新增谋划项目100个,对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8亿元。
提质双招双引。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完善市区联动“双招双引”小分队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招商队伍培训,着力提升专业化招商能力。突出基金招商,加快探索成熟的基金投资模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利用基金力量筛选、挖掘、招引优质企业和团队,提高招引精准度、项目落地率,赋能新兴产业加速集聚、蝶变起势。突出产业招商,坚持“招来一个企业、引进一个团队、赋能一个产业”,精准对接省、市重点产业,聚焦园区三大主导产业,力促东风井关黄山动力总成、深兰科技人工智能、上海普利生等项目签约落地。突出平台招商,借势借力国家和省市各类展会、论坛、沙龙等平台,链接更多优质企业和企业家,精心组织开展项目集中签约、集中开工、民企黄山行等活动,确保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到位市外内资92亿元以上。
提升营商环境。深化“一改两为”,持续开展“四千工程”,推深做实“十做到”“十严禁”。“再造流程”优化政务环境,改造优化政府工作流程,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五大提升”专项行动,完善“一图二化三单”助企服务机制,常态化解决企业反映问题,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惠企纾困”优化政策环境,全面梳理并认真落实各级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持续促进企业降本减负。坚定不移壮大民营经济,实施民营龙头企业倍增行动计划,一视同仁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平等待遇。“高效配置”优化要素环境,强化用地保障,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城镇功能和用地布局,加大建设用地、林地指标争取力度,推进“五未”土地全域治理,加快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再利用。促进融资便利,降低融资成本,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超52亿元。推动柔性引才,支持企业自主引进和认定人才,落实“迎客松英才计划”,力争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10名。
(三)坚持改革创新,奋力书写内生动能新答卷
促进更深层次改革。深化“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落实“全省一单”权责清单制度体系,推进个人和企业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推动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退出便利化,助力争创全国信用示范城市和全国放心消费示范城市,确保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增长5%。完善编制周转池制度,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继续推进镇街管理体制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强化预算刚性约束,确保财政平稳运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私募基金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提升国投集团经营、融资、造血能力。积极探索实施更多“微改革”“微创新”特色改革项目。
推进更高水平创新。认真落实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加大高新、战新企业梯次培育力度,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0%。鼓励企业建设技术创新平台,推进工业泵“智能工厂”、广远光电“数字化车间”等项目建设。引导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新达成技术合作协议5项以上,支持博蓝特、金屹云智等企业培育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8%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4件。加快“两化”融合发展,培育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企业1户,鼓励龙头企业依托数字化服务商打造面向自身及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