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在邵武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邵武市人民政府市长郭绯红

  2022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具考验、极为不易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跌宕反复的新冠疫情,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围绕市委“1123”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三提三效”行动,扎实做好“两稳一保一防”等重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效。

  初步统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68亿元、增长5.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6.4亿元、同口径增长8.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亿元、同口径增长11.3%,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

  这一年,我们全力以赴稳增长,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7%,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81家;新增工业类项目47个,总投资104.1亿元;5家全球前20强氟新材料企业在我市投资落户并陆续建成投产,新材料产业集群效应初显;远翔新材登陆深交所,本土企业上市工作实现零突破。

  这一年,我们凝心聚力保民生,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全力以赴防输入、防反弹,有效应对疫情的不确定性,最大程度守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6%,2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办学条件持续改善,高考实现清北新突破;107个城乡建设品质提升项目一体推进,城市功能、景观风貌不断完善,商业业态、街区文化持续提升,百姓生活更便捷、更舒适。

  这一年,我们奋勇争先创佳绩,城市名片更加靓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300强,荣获国字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金字招牌,获评“中国竹家居之都”、省林竹碳中和示范县、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县,成为南平首个省级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氟新材料创新中心获评省级制造业创新平台。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坚持抓项目建平台,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深入开展重大项目、“一把手”招商、征地拆迁“三大攻坚”行动,综合考评连续三个季度居南平第一,第二季度项目工作获省级正向激励。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建立健全项目入园专家与部门联审机制,推行交地即颁证、交地即开工,7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一中新校区、格林生物等27个项目开工,三爱富、福豆新材料、城乡供水一体化等28个项目加快建设,永和新材料、热电联产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温武吉铁路列入国家“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争取上级各类资金21.5亿元、债券资金16.3亿元,分别增长18%、40%。招商引资全面提效。持续开展“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推动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全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总投资108.9亿元,新签约落地科润、永瑞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1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7个。园区平台全面提档。金塘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两园合并升格,智慧园区、应急救援中心、景观提升等项目加快推进,综合管廊架、事故应急池、企业职工公寓等项目建成投用,发展承载力不断提升。先后与福州大学、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成立高质量发展人才顾问团,为产业发展把脉会诊、建智献策;首次设立“人才日”,建成菁创人才园,开通人才政策服务绿色通道,推动人才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

  (二)坚持稳主体强动能,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政策支撑更加有力。顶格落实上级稳经济政策,全面落实组合式税费政策,制定出台抗疫助企16条,以及推进工业、竹产业、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一揽子措施,多措并举稳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全年累计减免退缓税费9.2亿元,新增“四上”企业63家、市场主体5965户。工业经济发展壮大。新材料和林产工业等主导产业产值增长19.7%,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达56.5%;27家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增长48.5%,14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长30.6%。新增省级工业龙头企业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4家;永晶科技获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味家家居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知竹网”竹产业互联网平台正式上线。农业生产稳中有进。制定稳定粮食生产若干措施,新建高标准农田3.7万亩,复耕复种撂荒闲置地5304.3亩,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大力推进种业创新,水稻制种面积达4.3万亩,居全省第二;改造提升生态茶园3.3万亩,“三茶”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烟叶生产扩面提质,种植面积增加13.3%,带动农户增收4980万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家庭农场34家;深化闽台融合发展,新引进台资企业4家。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实施和平古镇、云灵山、金坑红色小镇等一批文旅品质提升项目,金坑村被评为全国红色名村,龙斗村被评为省级金牌旅游村,和平镇张三丰故里通过中国历史人文旅游地标基地认证,全市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分别增长7.3%、3.3%。永太高新、永晶科技、卓理股份入选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独角兽”“瞪羚”创新企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8.7%。龙祥汽贸物流仓储二期建成试运营,智慧物流园、合菜来等商贸项目加速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不断完善。举办抖音直播大赛、“全闽乐购”和“邵武百味”美食评选等活动,有效激发消费活力,全年网络销售额增长47.7%。

  (三)坚持强功能提品质,城乡面貌持续提升。全面推进城市更新。以“喜迎二十大、办好省运会、争创文明城”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城乡建设品质提升行动,组织实施旧城改造片区开发百日攻坚,采取“房票”安置等形式,完成拆迁29万平方米;李纲西路、八一中路、五四北路完成“白改黑”;智慧停车一期建成投用,新增公共停车位1027个,新(改)建雨水、污水管网36.5公里;改造提升西门街区和52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1.5万户;福山红飘带健康漫道、城区总水厂等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实施重要节点花化彩化15.4万平方米,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和老旧小区改造两项工作获得省正向激励。扎实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六大行动,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推进乡村建设。打造南平市级“一带n点”示范带两条,新增四好农村路32公里,94.7%以上乡镇通达三级以上公路,整治“三房”140栋,造林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8.95%;新增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3个、森林村3个、乡村治理示范村(镇)17个,云灵山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拿口千岭湖、水北二都获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全面强化污染防治。持续深化“河湖长制”,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电毒炸鱼等行为;吴家塘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项目建成投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莆常垃圾转运站等项目加快建设;各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100%,主要流域、小流域优良水质比例达100%。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05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