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双招双引精准力。突出主导产业,坚持招大引强,灵活运用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云招商等方式,靶向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鼓励企业通过引资扩股、引技转型、以企招企、靠大联强等方式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全年通过评审项目55个以上,其中工业项目30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力争实际到位省外资金突破100亿元。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重,落实市企业人才政策“新八条”,加强创新人才引育,力争全年新增高层次紧缺人才30名,培养引进技能人才、专业技工1000名以上。
提升经济园区承载力。完善经开区管理体制机制。完成西环线配套工程、鄣山路延伸段建设,打通祥云路与睿阳路连接线,整体规划鄣山路西南片区,新增建设用地200亩以上。持续完善园区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开展110千伏溪马变电站前期工作。建成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以上。全面推行园区“标准地”制度,加快推进“园中园”建设,推动绩溪萧山精密制造产业园项目全面投产,智慧物流园、机械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园、汇港科技产业园、小山医疗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支持海峰印刷、燎原金属等园区外企业发展。
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加快企业开办、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改革提升,力争新增市场主体1450户以上。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等服务机制,提升“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百名干部联百企”服务精准度、实效性。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积极开展政银担、税融通等业务,推进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更多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深化“互联网 政务服务”,加快“皖事通办”平台建设,构建“一源五端”政务服务新格局。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跨区域跨层级“异地代收代办”,推深做实“徽常满意•绩如意”服务品牌。
(二)抓创新促赋能,持续做强主导产业。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数字赋能,推进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生态体系。
全面加速数字赋能。以数字绩溪为引领,加快5g、双千兆宽带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内网改造升级,推进工业互联网“入车间、连设备”,建成5g应用标杆示范企业3户以上、数字车间5个以上。推动富凯特材、小小科技等企业加强工业互联网场景深度运用。加快电商产业提质增效,建成徽味堂电商休闲食品智造网销基地、恋实多电商运营仓储基地等项目。支持“智慧 ”数字化应用和拓展,大力发展电子竞技、网红经济等新业态,加快聚尚仁合数字化品牌生态中心、森澜传媒电商直播基地项目建设。
全面加速创新创造。坚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力争低效规上工业企业技改全覆盖、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户以上、战略性新兴企业不少于5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支持富凯特材、祥博传热、向阳纸业加快实施重大技改项目,松鼠云詹氏、泰昂电力、小山卫材等企业扩能升级,立兴化工申报省级绿色工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力争申报省、市科技项目3个以上,申报省级工业精品1个、新产品3个以上。支持松鼠云詹氏申报“专精特新”企业、徽山链等企业创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麦克威链传动申报高成长型小微企业。加快融入“丝路电商”平台,推进外贸企业培育和跨境电商发展,新增外贸进出口500万美元以上企业不少于3户,实现外贸进出口增长8%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以上。
全面加速产业集聚。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土地容积率指标倒逼作用,全面实行综合评价管理,加快推进“退二优二”项目,清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500亩以上。认真落实“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推深做实产业链“链长制”,依托省级高端机械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富凯特材开工建设高端轴承钢产业化项目、小小科技汽车高端零部件生产基地全面投产。加快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持续推动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全力支持富凯特材、小小科技申报上市,打造黄山恒久链等领军企业,确保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00户以上,新增“四上”企业30户。支持徽派古建、徽墨、徽雕等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三)抓振兴互融合,持续优化城乡环境。坚持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实施徽菜振兴行动。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认真落实“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十乡百碗”“千店万厨”工程,加快“绩溪徽菜馆”战略布局,积极培育徽派食品品牌,推动徽菜全产业链发展。完成新认证“三品一标”3个以上。推进“邮快合作”项目,谋划建设绿色农产品线上交易中心。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快推进华统生猪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建设,力争培育亿元龙头企业6户,农林经营主体总数达1200家以上。加强绩溪黑猪、皖南黄牛等地方优良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鼓励乡镇开展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强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要素支撑。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乡土特色产业,打造休闲农业旅游精品线路3条,完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26个。启动农民增收攻坚行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村庄规划,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打造乡村振兴“五百工程”示范村20个,启动3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开展艺术乡村建设试点。深入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高质量完成农村改厕任务,加强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机制建设,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标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完成农村公路养护工程41公里,大力实施县乡村道路生命防护工程,规范整治道路标识标牌。开展农村“三线”维护整治试点。坚决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全面推进“田长制”,持续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9000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成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