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认真开展“八五”普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蚌山、法治蚌山,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各位代表,发展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新一届政府将明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紧盯重点任务,一项一项攻坚、一个一个突破,努力在推动蚌山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天地,干出新业绩,建功新时代!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新一届政府将按照区第四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围绕“建设蚌埠现代化中心城区和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合作桥头堡”的目标定位,深入挖掘释放托管划转红利,持续发力重点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功能品质提档和民生福祉改善,努力实现新城老城同步发展,奋力谱写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新篇章。

  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不低于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低于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不低于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不低于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不低于2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不低于20%;进出口总额增长不低于20%;财政收入增幅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三区联动,全面提升中心服务能级。

  1.北部打造老城特色商贸文化体验区。以城市有机更新为突破口,塑造老城“一带两廊”空间结构,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抓住“靓淮河”机遇,启动淮河南岸蚌山段景观整治,构筑“河湖清亲两岸绿”的淮河活力景观带;推动凤阳西路铁路货运线搬迁,新建津浦铁路文化公园,融入现代文创元素,重塑老铁路文化,串联大塘公园、小南山、篾匠街、宝兴面粉厂等蚌埠历史名片,打造老城“z”字型文脉走廊;系统开展老城特色街区建设,谋划实施黄庄民族特色融合文化街区、华运智慧停车等老城更新改造项目,打造以淮河巷、太平街、南山路为主线的“百姓烟火走廊”。开业运营二马路商业广场、汇金商业广场二期,推进淮河路、二马路商圈空中连廊建设,整体提升商业街区品质,争创全国示范步行街,全面彰显老城商业服务魅力。

  2.中部打造东海大道—延安路中央商务区。围绕东海大道、延安路两条市级商业商务发展轴,发挥政务资源集聚、服务设施完善等优势,构建“十”字型中央商务区。联动发展万达广场、凤凰国际、银泰城、宝龙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写字楼,提升高端金融、商务会展、信息咨询、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功能,鼓励支持商贸模式转型、业态升级,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网红经济;加快光彩市场更新改造,优化停车、消防等基础设施配套,实施“硬化、亮化、绿化”工程,提升市场整体服务水平,有机融入中心板块功能。放大龙子湖和中央公园生态资源优势,统筹周边零散地块开发利用,不断完善滨湖公共空间生活设施配套,优化区域公共服务供给,整体提升形象品质,打造滨湖特色政务区,全面焕发中心城区商业服务活力。

  3.南部打造新城产城融合示范区。聚焦“四化同步”发展,紧抓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契机,推进南部新城提质扩区。谋划推动解放路南延,连接蚌五泗高速,畅通路网主动脉,增加城市南出口;谋划建设田荣铁路无水港,完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构建物流功能集中区,全面构建蚌埠“南大门”门户产业集聚区。依托“三山两廊”生态骨架,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强化医疗、教育、养老等生活服务配套,建成城南大健康医疗产业园,实现市二院心血管医院开业运营,推动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开工建设,打造南部新城医疗中心;保障市委党校新校区建成投用,推进蚌埠二中与一实校联合校园建设;加快建设华运智能食品加工产业园,建成运营奥林商业广场、新威生活广场,全面激活南部新城生产服务潜力。

  (二)坚持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聚焦生产服务业发展。整合万达写字楼、凤凰国际、绿地珠峰等高端楼宇空间,提升楼宇服务管理水平,加大会计、咨询、设计、金融等生产服务配套产业招商力度,新引进总部经济企业8家,打造税收千万元以上楼宇2座。支持阳光信通、远洋数据等优质平台发展,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打造皖北呼叫中心。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探索与颐高电子合作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蚌埠与宁波结对共建契机,引入必创科技等专业管理团队,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园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借力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机遇,加强与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合作,探索“跨境电商平台 保税仓储基地”互动发展模式,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力争亿元以上电商龙头企业达到4家,新增千万元以上本土电商品牌2个,网络零售额增长15%。积极推进建筑规划产业园建设,注重引进设计、研发、造价、质检、监理企业,打造全产业链建筑产业集群。系统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0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

  2.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产业合作,依托海勤科技、高美福电子、德泰新材料等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打造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战略性新兴企业增至20家。安排1亿元配套资金,探索与宏鹰资本、华融证券等平台合作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新兴产业领域,为加快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充裕资金支撑,确保民间投资增长15%。积极融入长三角技术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强与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南京)软件谷对接,共建创新合作平台,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支持工业信息化发展,鼓励基融富新材料、富创通科技、佳辉电气等企业开展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项目5个,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0%。支持金智常安打造省级人力资源产业中心,注重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举办各类专场招聘活动30场以上,全方位加强企业用工保障服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237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