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批零住餐等传统服务业提质升级,投放数字消费券、爱心消费券500万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能;因地制宜发展生活消费聚集区,在古城小区打造夜市经济街;规划布局新能源汽车城,整合形成汽车修配城。规范生产性服务业,鼓励煤电企业剥离生产性服务环节,注册独立服务业企业,推动境内所有具备条件企业全部入统入规。发展新型消费方式,依托“互联网 服务”等新业态,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创新线上线下经营模式,拓展全区名优土特产品营销渠道。
各位代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破解“一煤独大”发展困境的关键举措,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以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加快培育新动能,在转型发展蹚新路上跑出加速度、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二)狠抓项目建设,不断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盯紧抓牢总投资574.2亿元的203个重点工程项目,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开工条件,确保6月底全部开工。抢抓有效施工期,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抢抓国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机遇,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申报专项债券资金,进一步做细做实项目盘子,夯实高质量转型发展基础。
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结合全区产业发展实际,突出绿电优势,重点围绕打造硅芯全产业链,绘制招商图谱,实施精准招商,创新开展电价招商、以商招商、链长招商、小分队招商,精准对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配套企业,引进培育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鼓励中煤平朔、中电投等境内国有大集团和重点煤矿企业投资转型项目。全年开展招商引资活动15场以上,确保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个,签约资金达到293亿元以上。实施项目对接、签约、落地、开工全过程闭环管理,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落地率。
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不断完善项目建设保障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中央专项债券争取力度,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创新各类金融工具,多渠道筹措项目资本金。强化土地保障,认真落实产业用地支持23条,创新规划指标管理使用方式,加快项目用地前期工作,成熟一宗、报批一宗,逐步形成“地等项目”工作格局,全面保障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同时,深化“批而未用”土地专项清理,提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各位代表,项目是转型发展的第一支撑,我们要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只争朝夕、分秒必争,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以好项目促进大转型,在高质量发展赛道比出新气象、拼出新精彩!
(三)狠抓改革创新,全面增强综合竞争优势
全力打造创新生态。充分利用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以“煤矸石高值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为引领,培育建设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全力支持低碳硅芯产业研究院、晋坤“双碳”产业研究院建设,推动中石化石科院朔州中试基地加快建设,确保8月底建成投运。滚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年内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累计达到6家。持续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提升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
突出人才智力支撑。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双轮驱动”,落实好朔州市创新人才发展25条,用好建好平鲁籍在外高层次人才智库,大力培育本土人才队伍。突出抓好低碳硅芯产业园人才服务保障,提供高标准专家公寓,为入园企业配套职工公寓2000套,统筹解决好住房安居、配偶安置和子女就学等问题,确保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
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加快解决国企改革遗留问题,高标准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动企业规范化经营。加强国有资本穿透式监管,对于大额资金使用、重大项目实施,严格履行决策程序,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和“承诺制 标准地 全代办”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厂房、“九通一平”、创业平台、孵化基地建设,满足入园企业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持续实施“三个一批”活动,强化项目调度,推动更多优质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年内开发区要完成工业投资增长2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两项硬指标。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整合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源配置和资金使用效益。落实落细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直接惠企利民。
各位代表,我们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决心,敢打“攻坚战”、勇蹚“深水区”,大刀阔斧、攻坚克难,为平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创造新价值!
(四)狠抓乡村振兴,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决抓好粮食稳产保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优势,开展撂荒地专项整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复耕复种,扩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范围,整治撂荒地1.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9万亩,力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突破60万亩,粮食产量突破2亿斤。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设红山荞麦良种繁育基地1.3万亩,积极创建省级种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