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拓展对外开放。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和深汕建立“核 副中心”深度协作机制、深圳驻镇帮镇扶村等重大机遇,更加主动接受深圳辐射带动,在产业共建、人才交流等领域开辟合作新空间,实现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用好用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政策红利,加大跨境电商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拓宽东盟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国际市场。发挥乡情驿站、回乡项目服务站等平台投资联络作用,加强与当地潮汕商会、行业协会沟通衔接,主动登门拜访、引资引智,着力招引一批头部企业、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实招商奖励措施,建强招商专班,优化服务程序,全流程做好从项目洽谈到落地建设闭环管理,力促在谈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三、坚定不移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科学统筹规划,合理利用空间资源,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布局、提升品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汕汕高铁潮南段、潮南站前广场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司英路段、揭惠高速红场连接线等交通项目建设,尽快完成陈沙大道改建、潮南浮草至沟湖路段路面改造等道路扫尾工作,尽快启动汕南大道潮南段一期、陈沙大道东延线、井田公路井都段改造等项目建设,全力构建“五横五纵”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全面完成南山截流、新坛港、龟头海等碧道工程建设,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5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3宗电排站建设。积极推动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建设,抓紧完成区生态补水引调水工程和农村供水管网升级改造,完善供水直抄到户后期管理。谋划实施220千伏三合(陈店)、110千伏溪西(港后)输变电工程及一批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大力推进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提高电力供应水平。加快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和配套应急填埋场建设,抓紧完成区厨余垃圾收运处理项目验收并逐步扩大收运范围,力争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布局推进一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物流站、停车场、充电桩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加速千兆光网建设,推动5g网络区域全覆盖。

  提升城乡品质。高标准编制区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大力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及城市绿道规划组织编制工作,发挥好规划引领塑造城乡发展空间格局作用。大力推进两英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中心镇试点工作,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中心城区、镇域中心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以镇带村”一体发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助力汕头办好亚青会为重要抓手,强化全域创建、三级联创,统筹抓好文明创建、市容整治、环卫保洁、秩序维护、志愿服务和农贸市场改造等工作,营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乡环境。强化“两客一危一重货”重点车辆监管,全力推进摩电整治专项行动,持续整治无牌无证、酒驾醉驾、超员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配套建设25个重要交通路口信号灯和全区智慧交通指挥调度系统,推动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尊重群众意愿,不随意迁移、拆除历史建筑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不砍移古树名木和乡土树种,坚决防止大拆大建。抓好5宗“三旧”改造项目,加快旧村庄试点改造,打造一批样板,带动整体实施。

  守牢生态底线。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细化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系统谋划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巩固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成果。保持练江整治工作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全面完成“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工程验收和1146公里增补管网敷设,抓好5座污水处理厂62.1公里补缺管网建设,完成8处干支管总口截污改造,形成全区污水收集处理封闭运行系统,持续整治二三级支流和农村黑臭水体,确保八大重要支流水质持续稳定达标,二三级支流水体全面消除黑臭。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工业源、移动源、面源污染管控,建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及时启动不良天气应对措施,确保全区空气质量达标率保持在96.5%以上。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科学处置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加快修复因乱采滥挖造成的生态破坏。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持续开展“两违”整治,坚决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设行为。筑牢大南山生态屏障,加快裸露山体治理恢复,严厉打击毁林造坟行为,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让潮南更绿更美。

  四、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安、好、富、美”目标,实施“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九大攻坚行动”,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动态监测和帮扶力度,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展产业、消费等帮扶成效,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全面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深入开展“党政机关 企事业单位 科技力量 志愿者”组团结对帮扶,统筹镇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久久为功推进镇村同建同治同美。积极争取中央苏区政策,用足用好革命老区政策,支持脱贫地区增强内生发展能力,推动潮南老区全面振兴。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4000亩,完成水田垦造2000亩,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控“非粮化”。引导省级生猪和市级蔬菜、甘薯等产业园区梯次申报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增强产业园区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效益农业,加快雷岭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设施农业、“三品一标”认证和农产品加工包装,做大做强雷岭荔枝、红场茶叶、井都蔬菜、胪岗脐橙等潮南地标农产品,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格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尊龙凯时注册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136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