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聚焦三农、振兴乡村,闯出一条富民强村“巨变”之路。

  一是扬优势,让农业强起来。实施种业强县、农产品加工业强县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改造提升6万亩,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大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全面守牢耕地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化“科技特派员 ”制度,着力打造百亩以上基层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加快推进畜牧水产业转型升级,力争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0%。聚焦“五彩”特色农业布局,加快农产品食品化、预制化进程,主动承接长三角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力争培育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50亿元。加快数字农业示范园、好七智慧农业等项目建设进度,全力争创粮食全产业链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园。

  二是抓整治,让农村美起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探索“村庄规划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模式,高质量打造美丽乡村中心村6个。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不断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和乡村治理体系。提升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水平,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98.5%以上。健全完善“一约四会”,积极打造红色家风、先贤家风等各具特色的家风文化传播基地,持续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三是促增收,让农民富起来。巩固拓展“三保障一安全”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计划投入衔接资金5.5亿元,实施项目350个,打造乡村振兴生态文化百里长廊。深入探索开展“大托管”和镇级联社、多村联合、抱团发展等模式,加大承接小型公益项目、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力度,优化规范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市场化、专业化运营,力争实现土地集约规模经营50万亩,村集体、参社农户分别增收1.75亿元、1.25亿元,把更多的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六)精管善治、筑牢屏障,闯出一条安全稳定“应变”之路。

  一是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始终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落实优化防控措施,做到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科学调整医疗救治方案,灵活做好分级分类救治,加快推进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有序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尽最大努力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求,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是铁腕治污优化生态。加强pm2.5和臭氧综合治理,强化“五源”共治,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地表水、地下水协同防治与保护,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持续改善。扎实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凤山片区生态环境治理eod项目进度,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生态修复,打造省级森林城镇、村庄3个。强化规划环评引领作用,严控“两高”项目,培育壮大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等绿色新产业新业态,鼓励绿色消费,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三是稳妥防范化解风险。持续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健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全面落实“1 9 n”方案体系,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加快县级应急指挥中心和乡镇专职消防站建设,全面建成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不断提高应急处置保障能力。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决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阅批群众来信和初信初访化解等制度,严格落实“三到位一处理”要求,推动重点领域信访事项化解清零。强力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开展“1 n”专项整治,亮剑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

  (七)普惠共享、均衡供给,闯出一条幸福暖心“递变”之路。

  一是健全保障兜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增强财政民生保障能力,兜住“三保”支出底线,接续办好省20项民生实事、10项暖民心行动。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高医保、低保、养老补助标准,扩大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覆盖面,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强化粮食能源等重要民生产品的保供稳价,坚决打击囤积居奇、肆意涨价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保障好因疫因灾遇困群众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精心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健全完善“三业一岗”就业帮扶模式,确保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5%以内。

  二是办好实事暖民心。聚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情民意、议案建议和5812345热线反映问题,加快实施落地一批惠民实事和民生项目,用沉甸甸的“民生大单”,呈上暖人心的“民生大餐”,守护全县人民可感可知的“稳稳幸福”。办好安居保障工程。做好征迁安置及新老城区结合部升级改造,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改造老旧小区4个257户,确保魏楼棚户区b地块基本建成,陈沟安置区、龙霄安置区等17050套安置房完成交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0户。办好交通改善工程。改造城市生态停车场3个,新配建停车位6000个,缓解停车压力;建设改造公交站点1150个,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30个,加快电动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建设“四好农村路”382公里。办好安全供水工程。加快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配合推进引江济淮二期工程(萧县段),启动建设新庄地表水厂等沿线重点项目;新建备用水源井7眼、蓄水池3座,实施龙霄公园及财政局二巷等管网改造,保障居民应急供水。办好教育提质工程。加快推进梅山学校、闽泰学校、实验小学东外环校区、凤城初中4所学校建设,新增学位8800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9所,新增园位1948个;新建公办独立托育机构1所,新增托位1200个。办好卫生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凤城医院县医院分院建设,启动中医院二期标准化建设;改建公立口腔专科医院1所;改造提升村级卫生室81家,打造群众身边“健康驿站”;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40台,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办好文体共享工程。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共享服务,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布展工作,免费开放各类公共文化场馆27个,打造“15分钟阅读圈”5个,完成文化惠民活动680场次;实施快乐健身行动,提升改造凤翔体育馆,新增(维修)健身器材720套。办好养老扶弱工程。贯彻落实敬老院三年改造提升计划,持续推进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新增老年食堂10个、老年助餐点23个;新增困难群体就业岗位4800个,提供困难群众法律援助1170人,完成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0户、残疾儿童康复370人。办好就业促进工程。组织开展“2 n”招聘日活动300场次,新增就业岗位4800个;深入推进就业促进、放心家政服务、“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推广实施“三公里”就业圈,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办好产融增收工程。采用“国有企业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农户”模式,加快建设占地2.6万亩的曲仙河产业融合示范园;新建秸秆收储中心2个,力争秸秆产业化利用达15万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0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1000万元。办好防灾减灾工程。整治县城易涝区域2处,建成投用乡镇专职消防站7个,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61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